董小建 郭春亮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點。在日常的教學研究談論中,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對應關系,是吸收和釋放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閱讀與作文的融會貫通,相互促進。
閱讀教學是一種示范,是前人給后學者做的一種運用母語表情達意的示范。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崩右馕吨且环N示范。這種示范作用可以使學生見識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形式的多樣性,可以欣賞漢語表達技巧帶來的藝術感染力,為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寫作心理建立了一個發展平臺,為學生的思維表達作出了實例示范。課文是影響學生精神發展和技能提高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我們完全可以抓住閱讀材料來實現讀中遷移、訓練寫作,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那如何在閱讀中運用遷移規律來指導寫作呢?
1.通過分析課題,讓學生掌握擬定題目的技巧。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接觸的是文章的標題。文章的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題眼。教材中的課題豐富多彩,如《變色龍》的新穎醒目,《一面》的小中見大,《最后一次講演》的一語雙關等,都為文章增添色彩,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課題的關注,就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和積累多種擬寫作文題目的方法,并自覺地運用到日常寫作中去。
2.通過朗讀課文的開頭,讓學生練習提高自己的作文寫作“開端”。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中也是這樣,好的開端往往能吸引讀者,教材中課文的開端可謂是異彩紛呈。如《海底世界》的開頭設疑問難,設置懸念,《從三到萬》的開頭引用故事,激發興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開頭開門見山,直入正題,《故鄉》的開頭描寫景物,渲染氣氛等。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對“開端”的朗讀就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和積累多種開篇的方法,并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
3.通過課文中重點精彩片段的分析,培養學生依據閱讀材料進行模仿創新的能力。
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挖掘閱讀材料中的精彩片段、典型事例,為寫作積累素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創造性研讀課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地將讀寫溝通,將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生認真閱讀文中材料,在內容、寫法上進行大膽地聯想和模仿,寫出的文章自然充實、豐富。這樣向課文索取作文的方法,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精讀,培養了學生的模仿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聯想。
當然在閱讀中,我們能向寫作遷移的不止以上幾點。如閱讀中通過精彩詞句分析,可提高學生準確生動地遣詞造句的能力;通過文章的結構層次和寫作順序的分析,可進行合理擬寫作文提綱的訓練;通過文體規律的尋找,感知不同文體的結構特點,學寫不同文體。
總之,在閱讀中的積累不僅對提高閱讀能力有好處,對寫作而言也可謂是在積累寫作中必須具備的文化底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在作文的批改和評講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學生的習作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而學生最怕空洞的說教,我們不妨在學生作文評語上點明要學生去讀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段、某一方面。學生哪兒有問題,就要求其讀相應的名家名作在這方面成功的典例,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常用到的“例子說”,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照閱讀,自然會找出差距。作文評講中,我們也可打印一份與學生所寫的同題材的優秀作文或名家名篇,要求學生試著分析文章的材料、結構模式、語言、思想感情的表達等,再找一些同學對照自己的文章談談讀后感。這樣,不僅讓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榜樣,找出自己的不足,還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真正做到了以讀促寫。
閱讀與寫作是兩個不能分割開來的板塊。語文教學應以讀為重點,以寫為中心。多讀多寫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多讀善寫是提高學生漢語水平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做到以讀促寫,以寫帶讀,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有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