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霞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能夠充分展現該種技術的交互式功能,體現互聯網技術的知識性、趣味性、直觀性優勢,有助于教師創建視聽結合且色彩豐富的教學情境。基于此,圍繞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與整合進行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調動學生興趣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利用QQ群、微信群開展語文閱讀的預習活動,提前將學習任務發布在QQ群或微信群中,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任務的反饋課前的預習情況。借助學習任務單,教師能夠帶領學生突破傳統空間與時間的局限,運用圖書查閱、網絡搜集、閱讀勾畫等多種教學方法,督促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不斷強化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與信息素養,確保學生在課前學習活動進程中能夠感悟閱讀教學的自主性與開放性特點。同時,教師應注重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交互式功能,督促班內學生將朗讀錄音上傳到教學平臺,幫助班內不同類型的學生互相了解學習進度,便于學生向班內優秀同學學習,調動學生的競爭心理,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借助互聯網平臺獲悉班內學生的實際朗讀水準并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工作,及時給出正確的建議與評價。例如,教師可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充分吸取互聯網資源并借助典型、形象、具體的動畫視頻資源,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其對于語文閱讀真實的認知。通過將交流平臺與學習任務的相融合,有助于引導學生圍繞具體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方便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與優勢,取長補短,進而形成階級的探究意識,強化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二、創設閱讀的情感氛圍
教師可借助以下兩種教學方法,創設特定的閱讀情感氛圍:
1.圖片導入法。
在教學資源中,圖片的直觀性相對較強,能夠將多種信息直觀地傳遞給學生。例如,在圍繞《圓明園的毀滅》課文進行教學時,為引導學生感知圓明園曾經的輝煌,教師應突破課本內容的局限性,從互聯網中搜尋圓明園的歷史圖片資料。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不同造型的曲廊、閣、樓、臺、榭、亭的圖片資料,引導其學生體會“亭臺樓閣”四字背后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同時,圍繞圖片美景向學生講述聽雨亭、煙雨樓、牡丹亭等建筑景觀的美妙之處,推動學生深刻體會課文情感并拓寬學生的視野。
2.視頻導入法。
在圍繞《圓明園的毀滅》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為深化毀滅一詞的含義,可截取《火燒圓明園》片段,補充并拓展內容,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對于圓明園景觀被毀壞的惋惜以及對侵略者的無比痛恨之情,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推動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強化其情感體驗,使其能夠與作者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升華學生的情感。
三、拓寬讀寫空間
在閱讀教學進程中,教師應充分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立足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結合學生的真實感受,不斷拓展讀寫教學空間,切實強化學生核心素養。例如,在圍繞《圓明園的毀滅》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從互聯網中搜尋相關音樂,將悲涼的音樂播放給學生,伴隨著音樂的悲鳴與圓明園的斷壁殘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憤恨與惋惜之情,使學生能夠由心生發感悟并將其落實到文字上。上述教學策略高質高效地融合寫作與閱讀活動,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后,教師也可借助微信群、QQ群等互動平臺,上傳自己書寫的讀后感;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將讀后感上傳到互聯網平臺上,督促學生互相交流閱讀感受,滿足學生的交流需求。在交流與溝通活動中,班內學生可針對其他同學的讀后感發表獨特的見解,突破傳統教學的封閉空間;在相互交流與自我表達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增強其語文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結合教材文本的種類與內容,拓展閱讀教學氛圍,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的綜合化、立體化、網絡化,從多元化角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語文閱讀知識,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意識到互聯網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意義,通過拓寬讀寫空間,調動學生興趣,創設閱讀的情感氛圍,有機地創新并整合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切實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