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蘭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布置書香教室,為學生創造書香環境
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學校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為了讓家長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帶領孩子成長,我們在班級建立了“家長讀書角”,通過各種渠道鼓勵家長閱讀。慢慢地,家長開始主動找我推薦閱讀書目,在閱讀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能力。為了激勵家長,每次有相關慶典活動,我都會給家長頒發“和諧家庭”“書香家庭”“節蟲媽媽”“智慧爸爸”等獎狀,這更激發了家長親子閱讀的勁頭。
新教育有一個理念: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一個班級放到整個學校中,那就是一個個體。為了營造更好的讀書氛圍,我還以新教育團隊的名義,提議學校努力創設書香氛圍,讓全校的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都加入讀書中來。首先,倡導在校園適當位置,張貼經典誦讀名言,創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其次,早讀前及放學后,利用電子屏播放“每周名言”,并由老師或學生引領閱讀。學生上課前,齊誦“每周名言”。每周名言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幾句。還有,建議學校把教師閱覽室移入教學樓,全天候開放,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隨時進去閱讀圖書,查找資料。在教學樓每一個樓層設置兩組開放書架,上面擺滿圖書,供學生課外時翻閱。
二、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讀書效率
“凡事預則立。”如何指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呢?首先,便是要指導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計劃要具體、翔實,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計劃。教師要讓學生嚴格執行計劃,不可一曝十寒。
關于閱讀方法,我們一般結合課文的講解,教給孩子。如結合《牧場之國》教給孩子精讀、略讀、默讀等方法。結合《金字塔》一文,教給孩子如何做批注,如何做讀書筆記,訓練孩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求孩子讀書時要圈、畫、找、記。圈,要圈出文中的關鍵句、中心句;畫,畫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在后面標上小問號;找,要找出文中優美的段落或句子,進行背誦;記,讀完課文后,要聯系生活,記下自己的感受。
當然,我們要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課堂上,把一般方法和個性化融合在一起,根據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三、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享受讀書的快樂
“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倡導的一種方式,我們用晨誦迎接美好的一天,用晨誦喚醒一天的活力。“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每天清晨,伴隨著經典古詩的誦讀,我們拉開了一天閱讀的帷幕,我跟學生一起吟誦,一起感受,一起陶醉。在背誦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分角色誦讀,一組一句,二組一句……男同學一句,女同學一句……最后再來一個全班合誦,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魅力。
中午,大部分孩子留在學校,我就走進教室,陪他們一同讀書。年級不同,選擇的書目也不同,一二年級讀《三字經》及精選的部分兒歌;三四年級讀《笠翁對韻》、童話故事、名人傳記等;五六年級誦讀《論語》《大學》《增廣賢文》等。閱讀之后,我還會與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現在,我班整體閱讀氛圍非常好,只要是讀書時間,無論教師在與不在,教室里都是靜悄悄的,每個孩子都在靜靜地讀書,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
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我們還共同制定了閱讀計劃:1.每天自主閱讀一小時,每月讀兩本好書;2.人人建立小書庫,確保有書可讀;3.實行讀書漂流計劃。另外,我班還設計了閱讀存折,一個學期后,根據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評選出“班級閱讀之星”,進行表彰獎勵。
有人說過:“人類有兩種風景,自然的風景和精神的風景。行萬里路,是為了看自然的風景;讀萬卷書,是為了看精神的風景。”是的,自然的風景是有限的,而精神的風景是沒有邊際的。有了閱讀,就有了全世界的心靈旅行,有了閱讀,就可以領略全人類的精神風光。讀書的大道上,我們的腳步一定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