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晶 葛金文 周小江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強調“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醫整體觀具有整體性、協同性、統一性的特點,與“三全育人”理念有著天然的契合性。針對“三全育人”實際操作中存在全員育人的協同性欠缺、全過程育人的統一性欠佳、全方位育人的整體性欠通等問題,提出中醫整體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對策:“臟腑相關論”對標全員育人的各守其責、協同育人; “形神相應論”要求全過程育人的見微知著、知行合一; “天人合一論”指導全方位育人的因材施教、家校合力、消解困惑。
關鍵詞:中醫整體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4-0149-0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emphasizes "educating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all staff and all aspects"; The holistic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ity, coordination and unity, which is in natural agreement with the concept of "three-wide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ree-wide edu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of the education through all staff, the lack of unity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the education through all aspects,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olistic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proposed: "Viscera Related Theory" is equal to the standard of all the members of the education observing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education; " The Theory of Form and Spirit Correspondence" requires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The Theory of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guides all-round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family and school cooperatio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confusion.
Keywords: the holistic view of TC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three-wide education"
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堅力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真正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關鍵要堅持系統性思維、整體性思維,統籌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增強其系統性、統一性、協同性和實效性。中醫整體觀理論強調的是人體自身的整體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和聯系性,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中醫整體觀理論都強調整體性和系統性,二者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因此,運用中醫整體觀來觀照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條塊分割現狀,對于打通一體化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三全育人”的良性思政工作運轉機制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中醫整體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理論基礎
(一)中醫整體觀的內涵
中醫整體觀理論中主要包含“臟腑相關論”“形神相應論”“天人合一論”思想。“臟腑相關論”主要是指,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 以氣、血、精、津為基礎,以經絡為聯系,各臟腑密切協作的有機整體,它們之間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制約調節,共同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一方面靠各臟腑正常地發揮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依靠臟腑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人體的協調平衡,正常運作。“形神相應論”中,廣義的“形”是指自然界中一切物質實體,狹義的“形”是指人體的形體、形態、形質。中醫學中的形體,是指構成人體的臟腑、經絡、五體和官竅及運行或貯藏于其中的精、氣、血、津液等。神,不僅指人體活動的總體現,還泛指人的意識、思維、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動。形體和精神是構成生命的兩大元素,二者相互依附、不可分離,構成“形與神俱”的有機整體。“形神相應論”指出,人的精神活動和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人的生理機能活動,進而影響形體的狀態。“形神相應論”強調的是形體與精神的結合與統一。“天人合一論”強調的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素問·寶命全形論》提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機體的一切身心活動、新陳代謝等均受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以及節氣的影響。《靈樞·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天地自然界有孕育生命的法則、規律與物質,天德下流,地氣上交,陰陽交錯,升降相因,才能有生命的產生。中醫認為人活于天地之間,與自然界是和諧統一的,當自然界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順應自然,人們才容易長壽。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內涵及與中醫整體觀的關系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指從育人主體、育人時間、育人空間三個維度實現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的新的育人模式。全員育人是從教育主體來實現育人的 “深度”,要求專任教師、黨政干部、輔導員、管理服務人員等所有教育主體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核心實現育人目標,以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十大育人”體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是從育人時間來實現育人的“長度”,即指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學習、生活的成長全過程,不間斷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是從育人空間來實現育人的“廣度”,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線上、線下的立體育人空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形成“家庭涵養、學校教育、社會引領”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臟腑相關論”與全員育人的各守其責、協同育人相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系統工程,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推動全校教職工把工作重點和目標落在“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各守其責,協同育人。“形神相應論”與全過程育人的見微知著、知行合一相契合。人體是一個內外緊密聯系的整體,內臟有恙可反映于相應的形體官竅。大學生思想動態、精神狀態也是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反映出來的,正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故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要做到全程育人的見微知著、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論”思想與全方位育人的因材施教、遵循規律相契合。“天人合一論”強調的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人的統一性,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既相互統一、又相互聯系。大學生思想生成的環境以及影響思想變化的環境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自然環境,也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不同的環境對不同性質和類型的思想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1]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及時消解學生受社會影響產生的困惑。
二、中醫整體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現實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近幾年,全國各高校在開展“三全育人”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但同時仍存在一些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全員育人的協同性欠缺
全員育人的協同性欠缺主要表現在:首先,高校教職工的育人思想意識還沒統一。部分教職工還是老思想,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事,管理服務人員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育人不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其次,高校教職工的育人水平還有待提高。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在2018年印發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各省教育部門也就“三全育人”工作下發了文件、設立了課題項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三全育人”工作,但仍然存在多數教師不知道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如何開展育人工作、如何挖掘育人資源,所以就存在曇花一現的“課堂五分鐘”、為課題而課題、重形式輕實質等現象,實質就是不知道如何開展課程育人、科研育人、組織育人等,導致育人供給不足。再者,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部門之間壁壘問題仍然存在,教育主體之間還是各自為陣,各部門、各教育主體之間還是各搞各的,沒有體系、條塊分割、沒有形成“思政教育共同體”。
(二)全過程育人的一致性欠佳
全過程育人的一致性欠佳主要表現在,一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頭重腳輕”的現象。一則思政課都開在低年級;二則低年級的學生有時間樂于參加各種思政實踐活動,高年級的學生忙于學習、就業。二是教師隊伍素質高低不一。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只要有一個教師的一個不當言行都會讓學生產生困惑,影響教育效果。三是“三全育人”缺乏科學的育人內容標準、能力建設標準、育人評價標準等,直接導致育人內容生硬化、能力建設主觀化、育人評價隨意化等問題,不能保證育人全程的一致性。
(三)全方位育人的統一性欠通
全方位育人的統一性欠通主要表現在“一高兩低”,即高校育人參與度高、家庭育人參與度低、社會育人參與度低,形成“蹺蹺板”現象,沒有打通全方位育人的統一性。家庭育人層面上,一是家長認為孩子終于上大學了,自己不用那么操心了,疏于和高校教師的溝通交流。遇到問題不與教師站在統一戰線上,甚至站在對立面。二是大學生的家長更關心入黨、就業、考研這些現實的問題,疏于和孩子心靈思想上的溝通交流。社會育人層面上,一方面是社會和家庭、高校目前還缺乏聯動機制,沒有形成育人共同體。另一方面是社會更現實、更骨感,帶給大學生更猛烈、更直接的刺激。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直接弱化了學校育人的實效性。
三、中醫整體觀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實施對策
(一)“臟腑相關論”對標全員育人的各守其責、協同育人
1. 人體臟腑器官的作用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守其責高度契合
(1)黨委發揮心的主導協調作用。心因藏神而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能馭氣,氣有推動和調控臟腑機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夠控制和調節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機能。[2]《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黨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猶如“心”在人機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黨委承擔著掌舵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之責,掌握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承擔著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黨委應始終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引導,做好頂層設計,協調全校各方面資源,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2)輔導員發揮肝的疏通暢達作用。肝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輔導員雖稱不上“將軍之官”,但因和大學生朝夕相處,是大學生的貼心人,故在大學生中很有威信,有著“孩子王”之稱。肝主疏泄,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等作用。正如輔導員的工作是涉及大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通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傳達給大學生,并以此指導大學生的言行、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進而起到“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
(3)專業教師發揮脾的消化吸收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消化水谷精微,化生五味。專業教師承擔著專業課程的教學,關系到大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的高低,因此頗受學校重視和學生尊重。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專業教師要在專業知識中充分挖掘育人的元素,把專業知識和育人元素結合起來做成學生的“飲食水谷”,促進學生對其的消化和吸收,轉化為“水谷精微”,讓思政教育有血、有肉、有味,并輸布其精微,從而使思政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思政課教師發揮肺的濁出清入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如一國之丞相,輔助君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思政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承擔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任務,肩負著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為黨委提供政策參考,為學生指引政治方向。肺主呼吸,是肺氣得宣發與肅降運動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思政教師就像“呼吸”一樣,通過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肅降污濁雜音而促使濁氣呼出、清氣吸入,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保證“為誰培養人”的正確方向。
(5)管理服務人員發揮腎的強筋壯骨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藏精,精足則用強。管理服務工作涉及到學生日常在校生活和學習,也是體現一所高校管理水平、校園氛圍和師生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高校管理服務人員只有牢記自己的育人職責,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緊緊“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去開展工作,才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像鹽一樣,充分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滋有味、營養豐富。
2. 人的臟腑器官在功能上的相互協調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協同育人高度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作為教育主體的黨委、輔導員、專業教師、思政課教師、管理服務人員的共同協作和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佳育人效果。(1)思政課教師作為傳播宣講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主力軍,黨委必須保證這支隊伍的正確政治方向,保證這支隊伍在事關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的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保證這支隊伍對馬克思主義深信篤行、以身作則,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正確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政教育理論水平,可以從理論上指導輔導員提高專業水平,引導輔導員專業化、科學化、職業化發展,從而更加有利于輔導員科學有效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高校,專業教師人數多、專業廣、學科全,只要他們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利用課程中的育人資源開展課程思政,便能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讓思政工作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更聚人氣。輔導員和專業教師在不同的陣地從事著育人工作,只有互相聯系、相互配合,才能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動態,切實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再者,專業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管理人員承擔著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責,專業教師教書育人的效果越好,管理人員的壓力越小,從而在校園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過高校教育工作者相輔相成的協同配合,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滿足大學生成長發展需求,才能達到全員育人的效果。
(二)“形神相應論”要求全過程育人的見微知著、知行合一
1. 見微知著。形是神的藏舍之處,神是形的生命體現,形與神之間是統一的、一致的,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通過“司外揣內”,見微知著,從而達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如一個學生不愛學習,成績很差,表現得吊兒郎當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去批評教育他,而要通過對其家庭情況的調查、通過對其周邊朋友同學的了解、通過和其任課教師的交流,尋找其內在的根本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切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再如,如果一個學生入校以來一直是安安靜靜、老老實實的,可能有時你都會忽視他的存在,但突然有一天他主動到辦公室找你了,給你說一些有的沒的事,這時你千萬別掉以輕心,你要密切注意他的表情、他的肢體動作、他的眼神,這時你要明確的是他肯定是有事來找你,他肯定是遇到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到你這兒來尋求幫助的。這時你就是再忙都要繼續和他聊下去,繼續觀察他,以便確定他是心理問題還是一般問題,進而采取下一步有效措施,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2. 知行合一。明朝徐春圃《古今醫統大全》進一步詮釋了神、心、形之間的關系:“神靜而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當今社會人們總是抱怨社會很浮躁、人很浮躁,究其根源,那是因為大多數人心口不一,知行不一,故而神不靜、心不合而形傷,大家都顯得很焦慮。因此要做到“神靜”“心和”必須從大學生的思想深處著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承擔的是做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要做人的思想工作,做思想上的認知引導和價值認同工作,以及思想上的釋疑解惑工作。[5]思想在人的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決定性的作用,思想統攝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為,所以大學生要做到“神靜”“心和”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知行合一。再則,人的社會屬性也決定了人只有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讓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做到“神靜”“心和”,思想才不會困惑,遇事才不會急躁,進而身心健康、陽光向上。
(三)“天人合一論”指導全方位育人的因材施教、家校合力、消解困惑
1. 因材施教。中醫治病強調要根據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以及季節、地理環境等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落實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實效性要做到因材施教、“一人一方”。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南方學生和北方學生在說話、做事方面會有不同,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在生活習慣、待人處事方面會有不同,學生在不同季節、不同節點心態也會有略微不同……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在做學生思政工作時要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則,做到“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針對不同性格學生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選擇不同的談話時間和地點,通過多次談話,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敞開心扉,從而走進學生心靈深處進行有效的思想引領、心理幫扶。
2. 家校合力。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3]家長待人接物的方式、做人做事的態度、為人處事的風格都影響著大學生的處事態度和價值觀的塑造。因此,新時代高校應高度重視家校聯系。首先,高校要建立和家長聯系的有效機制,實現家校溝通零障礙、無死角,做到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家庭、家教情況,通過家長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通過新媒體打造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平臺,充分發揮高校教師資源,增強家長的正向作用,實現家校合力育人,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 消解困惑。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過渡階段,他們認為自己是成年人了,急于表現自己、急于融入社會,但其實思想還很幼稚,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型,極容易受到社會的不良影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大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把思政工作落小、落地、落細,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里,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4]。為消除大學生在認知上的迷茫、困惑,高校教師應積極組織開展有意義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敢于發聲亮劍,深入理性地分析社會問題,從而能更好地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讓大學生在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樹立“四個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中醫藥學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的一門生命學科,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整體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研究,有利于堅持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中醫整體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研究,有利于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多向合力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王習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教育對象“思想”深處著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8(3):43-47.
[2]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習近平首次點評“95后”大學生[N].人民日報,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