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婷 汪鵬宇


摘要:為了打造適應90后需求的室內空間。針對90后居住空間的需求,通過復合、靈活空間的調整,創新儲物空間,通透居住,健身娛樂空間的設計四種創新形式對室內空間進行設計。得到空間配置的再設計和視覺感官的優化。該設計思路可滿足于針對90后群體室內設計不同需求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90后需求 室內設計優化 空間配置調整 收納系統 包容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6-0051-03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90后群體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購房主力軍。包容性的室內設計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關注焦點,而現在大家所居住空間的設計大多都基于通用設計,必然會存在一些空間利用率低、布局不理想、家庭歸屬感差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影響90后在居住空間中心理生理層面的變化的主要因素。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居住空間的創新體驗設計成為了熱點。基于目前室內創新設計理念的發展進程下,將年輕人多變的生活狀態、生活習慣、實際需求都進行了細致的考量,將其作為對居住空間進行空間配置的再設計和視覺感官的優化的主要目標,從而設計出正真適合90后的室內空間。
一、90后住宅調研分析情況
為達到深入了解90后群體對居住空間需求的目的及解決相應的問題,通過實地調研和網絡問卷的調研方式作為本文的理論依據。本次調研主要針對90后群體家庭人員構成、住宅情況、住宅空間和布局以及對現住宅的評價和補充四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90后群體家庭成員構成情況
調研樣本為200份,其中家庭人員構成中核心家庭(兩代人)所占比例偏多,為88人,占比44%;夫妻(或者情侶),為60人,占比30%;單身(或者與人合租),為48人,占比24%;主干家庭(三代人)相對偏少,為4人,占比2%,如圖1。
自古以來的以老人為中心幾代人同居一室的居住習慣在慢慢地改變,原來的群居方式因為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種種原因導致家庭矛盾的不斷增加,從而影響著居住者們的生活質量。而現在大多轉換為以孩子為核心的兩代居住模式,這一改變導致了90后居住空間密度不再聚集化,使得該群體更有能力擴展自己的生活空間和質量。
(二)90后群體住宅空間和布局調研
90后群體住宅類型基本與家庭人員構成相一致,如圖2,其中以主干家庭居住的兩室的戶型最多,為124人,占比62%;其次是沒有雄厚經濟基礎正在拼搏的青年人,主要是一室一廳,為54人,占比27%;而三室的戶型為22人,占比11%。
在經濟,除去經濟等一方面的因素,兩居室戶型的選擇在時代變化和90后的需求中占據主要地位,所以主要結合兩室一廳的戶型將其作為本文的主要改造和設計對象。
(三)90后群體對住宅的滿意度調研
根據居住空間和布局的調研樣本顯示,如圖3,90后對主衛的不滿意度較高,其中76%的人認為應該有單獨的洗漱空間,其次的就是沐浴空間,也有40%的人覺得應該將其獨立出來。以上說明年輕群體對待衛生和安全問題更加謹慎,衛生間的干濕分離也愈發受到重視;年輕群體認為現住宅的門廳寬度不夠和過長的過道占44%,門廳不合理的空間導致房間通透不強、空間利用率不高、儲存空間不足,也十分影響生活質量;而其中90后群體對儲存空間的不滿意度高達50%,不合理的堆放和收納家具的不足讓本不寬敞的空間雪上加霜;其中有意將廚房與餐廳結合比例達到45%,充分說明廚房區域的動線布局缺乏合理性,并且90后群體本身對餐廳的空間利用率不高。
年輕群體對臥室、客廳、陽臺、餐廳等空間不滿意點大多在采光、通風及空間使用面積過小方面,恰是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居住的感受。
(四)90后群體對現住宅的評價和補充
在問卷中對現有住宅的評價和補充的意見里,如圖4,希望增加儲藏空間的有134人,占6了%;在希望增加的功能空間里,對健身房的需求偏高,為80人,占40%,;書房為56人,占28%;次衛為32人,占16%;儲藏室為31人,占15.5%;工人房1人,占0.5%。
調研中,出現想要通過減少一個空間的面積而去擴大另一個空間面積的結果也因人而異,這同時也說明了90后群體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居住空間的靈活性和包容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四個方面的問卷分析大致得出了目前90后居住空間環境的一些問題:空間利用率低,空間布局的不合理,居住的歸屬感較差,健身娛樂空間不足,這些問題所導致的就是90后生活質量的降低,在空間內的舒適性變差,在外的壓力回到家無法緩解還可能有衛生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的設計和解決也決定了在有限的居住空間內能否滿足90后不同的生活需求的功能空間,還有能否滿足美觀,衛生,通透性,歸屬感等一些方面的需求。
二、90后群體室內空間設計分析
(一)設計定位
本次的設計人群定位都是以生活在城市的90后為主。而現代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較大,所以在打造出一個輕松,溫馨簡約的居住空間的同時還要針對生活場景中對工作、娛樂、休閑、社交的需要來進行改進,通過更加包容的創新設計來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達到一個讓年輕人滿意的居住空間。
(二)設計目標
1.基于包容性而設計。早期包容性設計的提出是歐洲國家出于對公民民主權利的考慮,以及對社會公平性的存在與發展所提出的訴求。包容性設計在設計領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設計概念相互作用并發展。在當下設計領域,設計師們一直慣用著一種主流的設計方式來為“所有人”進行設計,這種設計并沒有考慮到人群的多樣性和個性,并導致了用戶與設計直接產生的不匹配現象,在室內設計方面的影響就是造成了用戶對于居住空間環境的不滿意和缺乏家的歸屬感等一系列的問題。而隨著社會多元化程度的發展,包容性的設計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現在的包容性的設計是指在這個設計中可以承載使用者們的多元要求以及區別與個體化的方式可以參與到設計中,給人以充分的歸屬感而不是指一個設計可以運用在多種場景之內,它是通過解決不同使用主體而造成的各種使用障礙這樣一種善意的設計形式體現了對個人主題的尊重和重視。
2.根據人的實際需求而設計。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的研究長期指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礎上,歸屬需要,即愛的需要與社會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認知的需要與美的需要,都是達到自我實現的必要基礎。”作為一種關乎人的生存動機的動機論,“它是由低級過渡到高級的現實的動態需要系統。主要主張只有人自身的內在需要才是人的生存行為的真正動機”他的主張可理解為,在人們在住房方面的基本問題得到了解決之后,生活質量的需求就成了人們所要追求的目標,設計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五大理論的綜合體現并結合室內環境進行分析,才能更加體現人性化的設計。
3.基于環境心理學的設計考量。環境心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以“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為主要研究點,其目前具體體現在環境對人的心里、行為以及工作和生活環境還有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之間的影響。所以在考慮到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能充分了解其對室內環境的感受、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在注重良好的室內視覺效果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使室內的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并充分利用環境的一個引導作用潛移默化地改變處于空間中的人們的心理,讓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得到放松,提供一個真正良好的生活環境。
(三)設計要素分析
設計師在打造一個適宜的居住空間時,應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遵循以下三大要素:功能多變要素、舒適性要素、高效性要素。功能多變要素是指設計師在居住環境中進行功能劃分的同時可以根據90后用戶的不同需求為考慮前提進行設計,在有限的空間中可以有多種功能分區的疊加,比如在空間中設置“活動”墻體,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調整墻體兩邊的空間面積,豐富其功能空間的布局,增加空間的居住價值。舒適性要素是指用戶在空間中的生理心理和視覺上的滿意度,設計師要在空間的通透性、安全性、私密性、衛生性的問題上進行相應的設計。比如輕質墻洞口的打通和玻璃鏡子材料的運用、干濕空間的分離、個人空間和娛樂社交空間的分離等,打破空間四四方方的沉悶感,充分給用戶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高質量空間。高效性要素是指為了防止空間中物品的堆疊而增加空間的功能性和利用率還有避免在空間中不必要的交通動線,比如榻榻米的利用,門廳走道旁輕質墻儲藏空間的開設,家中死角和墻面垂直空間的利用等。這些高效性因子的應用既可以開闊室內的空間范圍,提高使用者的視覺感官舒適性,又可以提升本身空間的使用價值和實用價值,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三、基于90后普通居住空間的創新形式
(一)復合、靈活空間的調整
根據90后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其生活節奏較快,所以其室內功能主要以休息、辦公和簡單的進食為主,其主要社交方式已經不再以傳統家中客廳會客或是在餐廳大規模聚餐類似的主要形式,而是偏向于在室外社交,同時年輕群體的居住時段也比較穩定,因此在空間布局的選擇上會有更多的靈活調整方案,進而增強室內空間的通透性和功能性。
例如,客廳可以通過質輕可推拉的“移動”電視墻來代替非承重墻調整臥室與客廳的大小,如圖5,將兩個功能空間的視覺效果一體化,如圖5。白天可以將輕質墻推到臥室一側來增加客廳的空間,晚上將輕質墻推倒客廳的一側來增加臥室的面積,在有限的空間中無形中擴大了兩個功能區的面積。因人們個體需求的不同,也可以通過輕質墻來分割出一個靈活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可作書房、健身房、嬰兒房甚至是一個小型的客房來使用。同樣,餐廳也可使用“移動”墻來和客廳進行合并,根據調研顯示90后使用餐廳的頻率不高,那么將餐廳和廚房合并也是一個較為不錯的選擇。這種復合空間的利用不僅增強了生活的質量,還提高了空間的包容性。
現代年輕群體對衛生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衛生間的三分離設計也成為了重點。可以利用門廳前走道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非承重墻空間來掏空,分離出一個洗漱臺干區,如圖6,既讓人們進門就有可以洗手的空間,又達到了干濕分離的目的。在衛生間中也可以通過輕質墻或玻璃門將洗浴空間和如廁空間分隔開,再做好濕區防水的措施,這樣不僅提高了衛生間使用效率,又減少了因淋浴后地面潮濕而出現安全隱患的可能性。復合空間的利用和靈活布局的調整提升了居住空間的功能性,實現了在一定空間內完成多種活動的目的,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二)儲物空間的設計
儲物空間的利用極大地影響著居住生活的可持續性,完善的收納儲藏系統可以使空間保持干凈整潔,提高居住的舒適性,不完善的收納儲藏系統則會讓居住空間擁擠無序,造成室內空間緊張,影響居住者的生活品質。所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對需要收納的物品細致劃分歸類,對有限的空間和家具的高效利用才是解決儲藏收納問題并滿足人們高質量需求的有效方法。
例如,增大垂直空間的利用度,在不同功能區的墻面粘貼或掛起日常生活物品,客廳沙發上方、臥室床上方都可以安裝儲物柜來增加收納能力。居住空間內死角也是被人們常常忽視的一部分,零碎角落中可以放置轉角家具來存放一些不經常使用的物品,既避免了角落里灰塵滿滿,又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嵌入式的柜子也可以多加利用,不僅讓裝修提高檔次,還能提供極大的儲物空間,適合書籍,收藏飾品擺放。復合式的多功能收納家具也提高了空間的靈活度,如將桌子或椅子的底部改為收納盒,床板底下有專門放床墊被罩的空間,這樣不僅增大了家具的交互趣味性,還能增強空間的尺寸,擴大利用率,如圖7。
(三)通透環境空間的設計
室內空間的通透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安全健康。目前大多數的居住空間都是單面采光,在很多功能區的見光時間較短,長期曬不到太陽,不符合青年人對活力陽光的追求,給人們產生一種壓迫感,針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在空間裝修中多利用鏡子,玻璃門這樣的材質,通過反射讓光在空間中有穿透性,提升空間的通透感和人們的舒適度。而室內空氣不流通的問題則是空間布局過死所導致的,可以在輕質墻上開設洞口或設置更多空間回路使空間串聯起來,既可以豐富空間內的層次擴大空間的開闊感,又可以增強空氣的流通,并有利于人們身體的健康。室內裝修顏色的搭配也是視覺通透性的一部分,顏色搭配的合理不僅會使人們感覺耳目一新產生一種視覺的通透效果,也會對人感官產生的刺激更加直接和強烈,從而對人們的心情和情緒產生一定影響,比如紅色會給人一種沖動和激情的感覺,在其視覺效果中人們的情緒會波動很大,而藍色則給人一種沉著冷靜的感覺,人們浮躁的內心也會因為長期身處這樣的環境中而平靜許多,而目前居住空間大多選用的使瓷磚和木質地板,容易讓人們產生視覺疲勞,沒有創新性和家庭的歸屬感,也不能起到調節90后心理狀態的作用,設計者也要根據用戶的精神狀態和心理需求等綜合性的條件來選擇正確的室內主色調,增強視覺上的通透感。
(四)健身娛樂空間的設計
在之前的問卷調查之中,很大一部分人希望在室內空間中增加健身娛樂這一部分的功能空間。因為在生活中90后面對的工作壓力巨大,又沒能抽出時間去健身房鍛煉,從而會導致一些腰椎病、頸椎病、過勞肥等一系列的職業病,所以健身娛樂功能空間的設計與融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客廳,可以將運動空間和其他活動空間分開,避開一些人流動線,在電視機前運用瑜伽感應墊和Switch來進行室內有氧運動;書房的角落中放置一些啞鈴等健身器材也是很好的選擇,在工作之余可以活動筋骨,放松疲憊的身體;同樣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陽臺也是一個很好的室內健身區域,瑜伽的鍛煉就很適合在陽臺上完成,但不適合擺放一些跑步機等器材,因為陽光,雨水等因素不利于器材的保養。在健身娛樂空間的設計和再設計中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地面材料的減震,隔音,防滑的功能,無論是瑜伽墊還是橡膠地板都是可以提升鍛煉的舒適性,安全性,靜音性,讓用戶在室內健身的感受更加自如。健身娛樂空間的設計不僅給人們生活帶來樂趣,還給用戶提供了健康的保障,打造出一個完美適合于90后生活的室內空間。
結論
在生活條件不斷優化的同時90后的人群也對居住要求有了更高的標準。設計師應針對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狀態和心理還有居住空間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要對其內心需求有詳細的了解后用包容性的眼光來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居住空間,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靈活空間的調整,儲物空間的設計,空間的通透性設計,健身娛樂功能的設計都是年輕人所更加重視的,也是更能對居住空間的功能和居住者心里感覺有一個質的提升的關鍵。對90后室內居住空間的設計不僅要滿足其生活需求和居住基本功能的體現,還要將這個環境打造成可以調節居住者情感和心理的重要場所,從而多方面的為居住者提供一個具有活力而適用的高質量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