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 郭威

摘要:舞臺美術設計當中都蘊含著諸多對傳統紋樣的借鑒,而中式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性符號,為了探析中式傳統紋樣元素在舞臺美術中的應用及方法,總結了中式傳統紋樣元素的類別和基本形態表現,分析了國內舞美設計當中利用中式傳統紋樣元素所構建舞臺的方法,通過案例分析以研究傳統紋樣元素與多媒體、全系投影、數字影像等科技化舞臺的結合,以傳統紋樣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征為切入點,最終全面而系統地分析中式傳統紋樣元素在當代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視覺表現與文化推廣。
關鍵詞:視覺設計 傳統紋樣 平面設計 紋樣多樣性 舞臺美術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6-0155-03
引言
中式傳統紋樣元素在舞美設計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中式傳統紋樣元素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探尋傳統元素的藝術性特征和在電視舞美、走秀舞臺、晚會典禮等舞美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傳統元素和傳統紋飾的特點,創作并且積極去探索出傳統紋樣的多元化應用。其傳統紋樣的造型特點有:題材具象、運用抽象元素,表現在吉祥紋樣圖案里面的主要題材均直接或間接取自大自然、日月星辰、平民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星辰、器皿、生活用具等。這些具象的題材,在傳統紋樣圖案在造型中往往不受具體形象的限制,往往服從視覺上的快感,從而突破平凡的牢籠,體現出抽象形式下的藝術造型美感。將傳統紋樣元素加以創新性融入舞臺美術中更能體現其獨特的藝術性。同時對于中式傳統紋樣在舞臺美術領域的多元化應用有指導意義。
一、中式傳統紋樣概述
(一)中式傳統紋樣的寓意內涵
中式傳統紋樣在設計領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紋樣圖案大多擁有著一定的特性和寓意,這種含有寓意的理念,可以通過“假托”和“諧音”等圖像設計方式來表達情感。中式傳統紋樣蘊含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自古以來,我國的裝飾紋樣大多含有一定的含義,如傳統的彩陶紋樣圖案,其中許多紋樣與古代圖騰意識有關。像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一樣,也都反映了當時民眾的某些想法、意志和興趣。宋、元、明、清各種中式傳統紋樣也有一定的含意。有的象征吉祥慶典,有的象征繁榮繁榮,大多蘊涵著豐富的內涵。
在中式傳統紋樣特殊的寓意表現上有“吉祥如意類”、“長壽多福類”、“家和興旺類”等,“吉祥如意類”的代表是龍鳳呈祥紋樣:龍代表的是鱗獸類的圖騰部落,鳳凰代表鳥類的圖騰部落,兩個部落之間的沖突導致龍、鳳凰部落的合并。從此,世界和平了,糧食豐富了,這也是一種高尚吉祥的表現,也是和平的象征。祥云預示著一個美好事物的發生。而在現代,婚姻被比作“龍鳳呈祥”來表達夫妻的喜悅。因此在古代出嫁或是登科等喜事上,這類紋樣是必然會出現的圖案。因此在眾多關于婚姻,愛情的綜藝電視舞美設計當中會出現“龍鳳呈祥”或“吉祥如意”的圖案設計。這些傳統圖案的表現形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一系列的圖案紋樣的表現應用在舞美設計當中能給予空間環境一定的文化底蘊和視覺美感。
“長壽多福類”的紋樣形式主要體現在古代各種禮遇活動的壽賀形式上,長壽圖案和壽桃圖案主要用來代表長壽龜和長壽松。鶴和其他動物表達了人們對長壽健康的期望和愿望。例如,“三星高照”圖案,三星是傳說中的幸運星、長壽星,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穿戴者,在舞美設計當中,養生類電視節目中會有長壽松或壽桃的傳統紋樣,寓意對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期冀。“家和興旺類”在傳統紋樣圖案中一般體現夫妻和美,家庭幸福的設計表現,圖案主要用于、鴛鴦、荷葉等表達,這種傳統圖案常被用作結婚禮物,或表達夫妻、家庭等一切的愛。例如,“百年和諧”的圖案:由盒子、荷花、四季常青、百合四個吉祥物構成的紋樣形式,以祝賀夫妻和美貌,百年老矣。可以發現,這些傳統圖案的表現形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二)中式傳統紋樣的基本形態
中式傳統紋樣的基本形態指的是由歷代傳襲下來的具有獨具民族藝術風格的傳統紋樣圖案。中國傳統圖案源于原始社會的彩陶紋樣圖案,距今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可分為這幾種基本形態: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少數民族圖案、民俗和民間圖案。
中式傳統紋樣的形態在不同時期,構圖、形狀和主題上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新石器時代,器皿的傳統紋樣形態一般都很簡單,偶爾會出現一些非常明快的陰刻線條。商周時期,主要的傳統紋樣形態有谷紋、龍紋、爪紋和少量云雷紋。春秋戰國時期。此時的玉器裝飾很有特色,如“跳刀”和“漢八刀”。到了唐代,傳統紋樣借鑒了當時繪畫的線描技法,開始出現扭花、向日葵紋樣、飛字等。他們的鳥和動物圖案雕刻得非常精美。而到了宋元時期的裝飾十分豐富多彩,蟋蟀圖案、席紋圖案、乳釘圖案與鳳凰、牡丹等紋樣圖案的裝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形式。
二、中式傳統紋樣在舞臺美術中的表現
(一)舞臺景片的傳統紋樣表現
在當代舞美設計當中,舞臺景片的視覺性表現融入了很多現代設計的理念,在舞臺景片的表現上吸收傳統圖案之精華,汲取傳統紋樣當中適合于建構圖案的部分去設計。同時用現代的多媒體方式去呈現,例如地板的傳統紋樣不僅僅采取噴繪,同時還利用全息投影、燈光秀、機械運動的圖形模塊來呈現。舞美設計在科技的支撐下被注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征,舞臺整體的演出空間布局、紋樣的二度創作、景片的顏色處理等都注重在傳統紋樣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和視覺美感。
舞美景片的應用表現在當代舞臺美術中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中國傳統紋樣形式的舞臺景片不僅僅可以使用噴繪傳統紋樣圖案、立體構建紋樣圖案等基本的舞美景片設計方式,舞臺景片還可以通過中國傳統紋樣圖案和數字媒體藝術(例如數字編程燈光,虛擬影像投射圖案)相結合的手段去還原傳統圖案,例如《國家寶藏》這一節目立足于中華文化寶庫資源,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因此在舞臺美術設計當中采用了大量傳統紋樣的元素,《國家寶藏》的舞臺景片的中國傳統紋樣設計表現是采取圖案噴繪和立體紋樣圖案構建相結合,如圖1,整個《國家寶藏》的字體設計都是在中式傳統紋樣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采用回紋和卷草紋樣的設計形式,用夸張的手法放置于舞臺中央,地面的中國傳統紋樣采用虛擬影像、燈光編程投射等技術手段。具象的文字和抽象的紋樣相結合,實體的模型道具和虛擬的燈光交互,將中式傳統紋樣利用多種表現方式在舞臺景片上更好地呈現出來,也是當代舞臺美術中利用現代手段和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手段。中式傳統紋樣在舞臺景片中的應用技巧是傳統與科技藝術相結合的。在當代的舞臺美術設計中,舞臺美術工作者也開始廣泛使用數字媒體藝術,虛擬現實藝術。以中國傳統紋樣圖案為切入點將現代舞臺技術與舞臺美術創作的結合,通過科技藝術手段反映出中國傳統紋樣圖案的變化,也給予觀者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和藝術魅力。節目本身和舞臺設計都讓更多的觀眾有興趣走進博物館,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
(二)舞臺道具的傳統紋樣
舞臺道具與布景是舞臺設計中較為重要的環節,是連接演員與舞臺環境產生關系的紐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演員更好地完成演出活動,甚至是演出環境里起承轉合的重要烘托。那么舞臺道具的設計必須符合整個舞臺美術的基調。在話劇、戲曲、電視欄目中都可以看到帶有中國傳統紋樣的舞臺道具構成。這點在戲曲當中尤為常見,戲曲中的諸多道具均帶有傳統紋樣圖案的印記,這些道具也是演員虛擬動作必不可少的憑借。有些道具起著連接劇情的作用,如《拾玉鐲》的道具,《鎖麟囊》的紋樣圖案的錦囊等。這些舞臺道具中所展現的中國傳統紋樣均符合當時的文化背景,傳統紋樣的圖案在不同時期,不同階層都體現了不同的社會地位和角色差異性。舞臺道具的傳統紋樣也伴隨著歷史發展有了許多新的面貌,春秋時期傳統紋樣的特征相對簡練,戰國時期則是以復雜的形態去表現,宋朝時期則是清新典雅,到了明代傳統紋樣則是呈現了圖案化、程序化,清朝時期則是繼承了明朝的樣式規范的同時,更加百花齊放的樣式,無論是紋樣圖案還是戲曲藝術在當時也是高度的繁榮,于是在傳統戲曲中大量傳統紋樣的應用也影響了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在日本的歌舞伎舞臺道具中,也借鑒了中國戲曲舞美里的諸多傳統紋樣表現。時至今日,日本歌舞伎演出場館的舞臺,桌椅設施,舞臺背景都融入了大量回紋、席紋等傳統紋樣圖案,這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日本文化的影響。
(三)舞臺美術中場景裝飾的紋樣再現
在舞美設計中,大型的建筑搭建和場景裝飾也體現了中式傳統紋樣的應用。其應用手段和技巧從現代舞美設計的三維立體構建裝置藝術,到采用紋樣圖案的夸張放大表現來構建場景。從戲劇的舞美設計而言,亭臺、樓閣、廟宇、扇屏的場景建筑設計,無不體現了中國傳統紋樣圖案的形式感和藝術性。在《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如圖2,采取了中國傳統的門庭建筑形式,折扇、紅燈籠、茶桌等古香古色的相聲元素,融合了東方、曲藝、京劇等多種元素,節目將東方式的虎紋廊柱、令牌紋飾、曲藝扇等不同風格通過充滿中國傳統紋樣的材質來呈現,整個建筑場景的舞美設計渾然天成,將中國傳統紋樣元素滲透在整個建筑場景當中,給予了整個相聲小鎮驚艷的古典與傳統結合的獨特視覺效果。
三、中式傳統紋樣在國內電視舞美中的具體應用
(一)卷草紋樣的主題契合性
在《相聲有新人》《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美術設計中,大量采用了回紋與卷草紋樣,如圖3,這契合于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利用。回紋象征著傳統,卷草紋代表著生命力與藝術性,眾多的電視綜藝和傳統的電視節目需要將傳統推廣到年輕的受眾群體當中,這種象征生命力的傳統圖案得以延續在舞美設計和制作當中。
電視舞美設計當中多以卷草的夸張化設計為主,連續的卷草圖案線條為輔。而卷草的紋樣最初漢代的圖案有卷曲的線條,南北朝時期,在碑刻邊緣裝飾中廣泛使用卷軸圖案。它的風格簡潔,節奏強烈。在波浪狀組織中,單葉、雙葉或三葉鑲嵌葉在主干兩側對稱排列,形成連續光滑的帶狀圖案,后面發展成曲草圖案流行,在國內多檔電視舞美當中這樣的圖案均有體現,由此可見國內電視舞臺美術制作的考究。例如《中國詩詞大會》其中卷草多以牡丹枝葉為主,如圖4,其“飛花令”的環節當中,將文字周圍均用卷草圖案包圍起來,將花葉的線條和剪影投射到舞臺后方,其線條卷曲多變,花色繁復艷麗,葉脈旋轉滾動,富有動感。整體結構靈活流暢,富麗堂皇,氣勢磅礴,體現其舞臺美術設計和工藝美術制作的考究和精良。其富有中國韻味的舞美設計也贏得了許多觀者的好評與支持。在其他環節運用卷軸形式,如同緩緩打開的“畫卷”,多空間的四維的影像設計,也可以根據環節和情景來投射出梯田,大地……在為我們呈現詩與遠方的同時,更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往詩情畫意的時光隧道。同時也賦予了舞臺全新的內涵,因為這既有古典的藝術氣息,也有現代設計的時尚感,卷草的設計的過程中,刪減去紛繁復雜的卷材紋樣,二度創作設計出具有年輕生命力的卷草紋樣,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紋樣卷草紋的卷曲多變,也明確了簡約時尚的特點,更加契合其主題。
(二)傳統紋樣與現代表現的創新型舞臺
中國傳統紋樣圖案的形成是經過了一個很漫長的衍變發展過程的,這一衍變過程中具備民俗性和歷史性。傳統紋樣圖案往往紛繁復雜,透過復雜的圖形組合和具有寓意性的圖案來傳達思想。在舞臺的表現上,融入了很多現代設計的理念,在舞臺表現上要取傳統圖案之精華,汲取傳統紋樣設計當中適合于建構圖案的部分去設計。同時用現代的多媒體方式去呈現,例如地板的傳統紋樣不僅僅采取噴繪,也可以使用數字媒體藝術的燈光秀來呈現。我們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更好地創作和詮釋其精華的部分。吸收當代設計的空間組合和解構主義,還有對中式傳統紋樣作部分創新。
舞美中的局部應用和造型截取也是是一種特殊的創新性處理。而提取元素也是設計當中重要的環節。先選取適合于主題的中式傳統紋樣,提取紋樣元素到二度創作,對元素的提煉、轉化和抽象再重構,這也是借鑒了平面設計當中的理念。我們需要在豐富的中式傳統紋樣中去捕捉和發現美的元素,這些傳統紋樣既要符合主題還有具備藝術性。《國家寶藏》和《中國詩詞大會》舞美設計中提取的卷草的紋樣,不僅僅應用在舞臺文字設計中,也在舞臺的道具和裝置上進行了新的詮釋和設計,對這些提取的紋樣元素進行改造(刪減、組合、延伸等方式),結合現代設計構成的理念對中國傳統藝術重構。用現代的審美理念去重新詮釋和深掘傳統的精華,再有效地與舞美設計作品相結合,形成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舞臺美術設計作品。例如將卷草圖案紋樣進行夸張的處理,平面化的紋樣圖案轉變為三維的立體構建物體,夸張放大立置于舞臺之上,造型截取后對稱放置。局部應用和造型截取的紋樣元素也同整個舞臺上的其他元素相呼應,在《中國詩詞大會》舞臺設計里采取了大量卷草紋樣的重復排列,對稱排列等給予造型截取的呼應,同時創作出的三維立體紋樣組合的適當排列也給予演出人員足夠的演出空間感和視覺沖擊力,夸張的設計感和傳統的紋樣厚重感相契合,同時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在《夢想的聲音》節目的舞美設計中,將科技與傳統紋樣結合的淋漓盡致。整體力求“現代”、“科技”,完成后的舞臺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會發光的巨大“蟲洞”,頗具未來感。但是“蟲洞”整體構架都是由傳統紋樣建構而成的。360°全景舞臺內部無任何支撐物,這給搭建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整個鋼結構上鋪滿視頻條和LED屏,連接成了國內迄今最大的紋樣與視頻相結合的裝置,總長度超過了7000米。整個舞美創新運用了國際領先的科技元素“雙面視頻球”、“超能機械臂”等道具,其中高精度機械臂是首次被運用在國內的棚內綜藝節目中,這些高科技元素將在節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極大地提升觀眾們的觀看感受,類似傳統紋樣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案例還有許多。
(三)傳統紋樣融入舞美設計的美學意義
在對應節目與主題的特點下,以傳統文化和紋樣元素作為媒介,創作出符合演職人員表演、符合觀者審美取向、符合展演內容文化的舞美設計,打造經典的舞臺表演。其難度在于如何靈活運用傳統紋樣元素實現對節目主題的深化,從而引起觀者情感的共鳴,同時對于一場舞美設計而言,單純應用傳統紋樣元素顯然是不夠的,需要設計師具備一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情懷,對于節目主題有著深層次的思辨。從一套舞美方案開始的立項、構思、設計和還原,也需要兼顧多個部門的統籌和意見,也需要注重多個方面的妥協,特別是在科技化舞臺盛行的今天,對于先進的技術應用,要考慮和傳統文化的結合,也要考慮最終的還原度,豐富的展演和設計是科技和文化相輔相成的結果。
在視覺美學的觀感體驗當中融入其文化內涵是十分重要的。視覺美學的支撐是對主題文化的深入解析,舞美設計被注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征,對個年齡段的觀者而言都是受益匪淺的。舞臺整體的演出空間布局、紋樣二度創作、景片設計處理等都注重在繼承傳統紋樣圖案和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舞臺美術創作中重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創作的推動力。融入中式傳統紋樣的創新型舞臺不僅僅是推動紋樣設計的發展,也是推動中國傳統紋樣在當代的發展。舞臺設計在試圖融入中式傳統紋樣的二度創作中,也立足中國傳統美學文化,將中國傳統時代內涵和當代設計思維相結合。
總結
發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是藝術與設計領域從業人所聚焦的重點,文藝從業者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推陳出新的能力。中國傳統紋樣和舞臺美術相結合,不僅僅要放大舞臺中的傳統紋樣元素。也要借助現代設計理念融入于傳統紋樣圖案的形式,來深入總結創作實踐。國內電視舞臺中,《相聲有新人》《中國詩詞大會》等舞臺設計作品在構建其舞臺框架,三維景片、整體色彩光效、中式傳統紋樣元素及風格內涵的確定,背后都進行了大量資料的考究,和歷史紋樣圖案設計的改造和二度創作,力求將中式傳統紋樣和當代舞美科技手段相結合,做到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的效果。當代觀眾的視覺體驗和審美愈來愈高,電視舞臺設計和話劇設計的受眾群體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年齡層次,既要從有創新意識,也要保留傳統的文化氣息。同時大眾對于節目或者一場展演的評價不僅僅局限于內容本身,故事雖然是基礎和內核,但是其舞臺設計是包裝一場展演和節目的外衣,其舞臺設計的視覺美感和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觀者是否會長時間投入其中,在泛娛樂的時代里,舞美設計不能單純依靠技術上的視覺沖擊和燈光烘托,而是依靠節目本身的故事內核和歷史背景,從而挖掘設計元素,中式傳統紋樣的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圖形縮影。中式傳統紋樣元素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舞美設計中,更蘊含在多種藝術形式里,我們探究傳統紋樣的應用和表現,歸根到底是探究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現有的藝術科技手段去創新,從理論層面上,應用現代設計理論去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的中式傳統紋樣,從實際應用層面上,用現代科技水平去盡可能還原中式傳統紋樣,在中式傳統紋樣中把握歷史文化內涵,同時與現代設計、科技相結合。這樣才是舞臺美術設計創新性發展的實踐之路。中式傳統紋樣廣泛應用舞臺美術之中,可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式傳統的民俗,打造中國式舞美設計的獨特風格,在舞臺美術中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彰顯中國藝術之力量,民俗人文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