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景文 趙中華 吳凡
摘? 要:文章詳細地梳理出了墨子文化對應用型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型大學生的職業倫理教育、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等方面的借鑒意義,并提出了實現的路徑。從文化層面、人才培養層面將其納入教育、教學人才培養中,將其借鑒、傳承、轉化、創新并發展,應用于當下的應用型高校辦學實踐。
關鍵詞:墨子文化;應用型教育意義;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1-0022-04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in detail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Mozi culture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ethical education of applie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And the path of realization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incorporated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s used for reference, inheritance,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ozi cul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path of realization
墨子,名翟,魯國人,生于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約公元前468年左右),卒于公元前四世紀前葉(約公元前376年左右),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年壽約80-90歲。他出生于平民,對人民、人民的生產生活有深厚的感情,是戰國初年的一位巨人。他是一位思想家、科技發明家、技術大師、教育家、軍事家,是唯物主義者。他是一位重實踐、重實干的大家,“言行合一”,其影響可與孔子相提并論,成為當時的孔墨兩家顯學之一,盛行于戰國時期兩百多年,弟子遍天下,遠在道、佛之前、之上。墨子重人文關懷、重科學技術、重實踐精神,既形而上,也形而下,是勞心與勞力的完美統一,是一位集思想與科技實踐的大成者,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巨匠。被當時和后世稱為“科圣”,其思想與科技發明被后人整理編撰出的《墨經》,等于整個希臘,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無數的國內外領袖和大師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其思想光輝對我國古代思想和科技產生了巨大影響,極大的推動了當時我國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中華民族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
哲學大師季慕林說:墨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他在哲學、教育、科學、邏輯、軍事防御等許多領域都有杰出貢獻,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楊向奎認為:一部《墨經》無論在自然科學哪方面,都超過整個希臘,至少等于整個希臘。
現在我們重提墨子思想文化,就是要發揚其優秀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科技精神的光輝,發揚既重理論、又重實踐的教育思想,為舉辦應用教育提供借鑒。
一、對應用型高校辦學的借鑒意義
(一)面向人民大眾的辦學思想
回答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為平民百姓,培養勞動者。
研究學習借鑒墨子思想文化,對于舉辦應用型教育,回答“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具有現實意義。墨子本人出生于勞動階層,有思想、有品格、有技術。他所收門徒都是勞動階層,而不是貴族精英,他為勞動階層培養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勞動者,實施大眾教育,培養的學生為勞動大眾服務,為生產生活服務。墨子的科技發明創造也都是為人民生產、生活服務,發明創造的工具和技術,大多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需要的技術。
這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是重實踐、重實干的人才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為全人類求解放的革命;毛澤東思想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鄧小平理論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的提出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總要求: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上各位偉人都對教育培養勞動人民提出了要求。
據測算推斷,我國今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超過50%,穩穩的進入了普及化階段,其宗旨是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上大學已經是基本需求,早已不是精英。墨子教育思想和行動與以上各位偉人的思想宗旨完全一致,與當下國家關于應用型教育辦學政策要求一致,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致,與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對高校要求一致。
(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思想
回答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
墨子是我國古代第一個“雙師型”教師,他主張,凡事要“親知”,“知,傳授之,聞也,身觀焉,親也。”《見:墨子·經說上》,這是高度注重實踐的品格。他重視總結實踐經驗,找出規律,上升為理論。主張先實踐,再總結上升為理論。他是“工匠理論家”和“從技藝到科學”的典范。他主張:“道技并修”。這里有兩層意思:既要重視技術發明創造,又要重視總結規律;既要重視技術學習,又要重視道德修養。他還主張“知行合一”,“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見:墨子·修身》。他與門徒親自躬身勞動實踐,創造生產生活財富,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更重視實踐教育。他還主張“學用結合”,學習結合實際行動,成就學生學業與事業。相比之下,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形成了鮮明對照。
毛主席說: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說: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應用型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缺的是實踐,不足的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墨子教育思想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高度吻合。應用型教育就是要求學生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不但要求學生,教師也要以“雙師”目標培養自己。
(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觀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主要貢獻不僅在人文思想方面,也在科技工程方面,是一位德才兼備型大家。墨子主張培養“兼士,能人”; 還主張培養“士與匠”的統一;教育學生:德行、言談、道術三者并重。實際上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德行)、理論(道)、實踐(術)等全面培養。墨子行俠仗義是有名的,而且不求回報,只要是“正義”就支持,對學生進行正義教育。而不是培養:“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只重視讀書,蔑視實踐,注重為帝王服務,不重視平民百姓。
當下我國高校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德育,重學習傳承、輕創新等,都是應急需解決的問題。墨子教育思想給我們了很好的啟示和借鑒。
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意義
墨子思想含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他提出了十大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這對當下培養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博愛思想
兼愛是墨子的核心思想,其他的思想均由此而推出。兼愛就是博愛、互愛,是一種大愛,仁愛是中國的美好道德,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于墨子。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依據儒家精神,吸取墨家精華,實踐科學精神。我國哲學大師任繼愈也評價說:滕州有墨子、魯班兩位圣人,要愛心做人,創新做事。前者為墨子,后者為魯班。
兼愛就是平等地愛每一個人,而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樣有差別地愛。兼愛的主旨在于祛除私心私利,在政治上,希望能達到兼愛天下,兼利天下;在倫理上,希望達到人倫和諧,天下人互愛互利,互相幫助,達到大同世界。墨子將人類看成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是整體內的一個個體,有機地組成整體。
學習墨子的兼愛思想,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教育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愛校愛師愛生,愛家人愛自己,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愛人類的大愛精神。
(二)奉獻精神
墨子哲學的本質是“救世哲學”。墨子的初心是“救世”,拯救亂世,讓人民過上安穩的幸福生活。他終生都在奔走,游說,說服諸侯各國放棄戰爭,使人民安居樂業。他的思想主要是為平民謀利益。他終生都布衣草鞋,辛苦勞作,帶領門徒勞動實踐,為平民而做。他的發明創新創造,大都是以底層人民生產生活為目的,而且不求回報索取,他的價值觀是奉獻平民的。
墨子的奉獻精神,與黨和國家的價值觀教育高度吻合。當下,我們培養的學生,面對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受西方追求個人自由和既得利益價值觀的影響,最需要的是奉獻精神,墨子的奉獻精神,是我們培養學生的好教材。
(三)進取精神
墨子倡導非命說。他鼓舞人奮斗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墨子主張信天,但不由命。他反對當時社會盛行的命運說。他信天、信鬼,但不信命運,主張個人的命運全靠自己。墨子認為天和鬼都是為人服務的,人不能聽天由命,不能消極、被動、等待,要積極進取、積極向上,要看到光明前途,要自己動手創造幸福,創造美好未來。相比之下,“聽天由命”說認為,人的命是有定數的,命讓你富則富,命讓你窮則窮,命里給定的東西,是改變不了的。形成鮮明的對照。
墨子的進取、向上精神是我們今天教育學生的極好教材。用墨子的積極進取精神,激勵鼓舞學生樹立奮發學習、積極向上的人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四)節儉精神
針對當時的鋪張浪費、奢華之風,墨子提出了“節用”“非樂”“節葬”等主張,這是墨子最為典型的經濟學說。“節用”即節儉之意,針對統治階層的過度浪費,人民生活困苦的情況,墨子極其不平,所以提出了節用。認為物質生活達到人的基本需求即可。墨子主張實用,即人的基本需求要實際,而不虛華。“非樂”-墨子主張從簡,不追求個人過度享受。“節葬”-親人死后,不必、也不應“厚葬”、“久喪”(守孝時間久),要節約民力,休養生息,為活著的人多考慮。墨子本人與門徒都身體力行,踐行其主張。這與我國當下黨的反對“四風”、遵守“八項規定”等高度一致,是教育學生艱苦樸素,不攀比的好教材。
墨子的“團隊”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非攻、尚同”等和平思想也都是好教材。在此不作詳述。
三、對應用型學生職業倫理培養的借鑒意義
墨子是世界科技倫理學思想的開創者,其思想及行動包含著高尚的職業倫理,對當下應用型學生職業倫理培養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科學技術的目的是為民造福
為民造福是墨子終生的價值取向與追求。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愛”“非攻、尚同”等和平思想,發展科技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生產,服務人民生活,造福人民,不是為君王發動侵略戰爭,不是為少數人發財致富,謀取個人利益,更不是為損害他人,甚至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
最經典的例子是“止楚攻宋”事件。楚王要攻打宋國,請魯班為楚國制造了攻城工具,墨子聽說后趕了10天10夜的路,去說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國,但楚王不聽,墨子告訴楚王,我造的器械能守住城池,就和魯班演練起來,結果墨子挫敗了魯班,楚王只好放棄了攻宋,化解了一場戰爭。
科技高度發達是一把雙刃劍,給人類社會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帶來很多風險,甚至是災難,對科技倫理提出了迫切要求,無數哲學家、倫理學家在研究科技哲學與倫理,試圖興利除弊,避免負面問題,但一直都是未解的世界性難題。例如核武器、基因工程、化學藥物、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本應為民造福,但卻有無數道德淪喪而給人類帶來慘痛傷害的事例,不勝枚舉。
墨子思想中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等精神思想,對于培養當下大學生的職業倫理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二)具有高尚的職業理想操守和對專業技術精益
求精精神
墨子具有高尚的職業理想操守。他愛業、敬業、樂業;他對從事的工作耐心、專注、堅守、契而不舍、持之以恒;他創新創造、超越自我、勇攀科技高峰;他刻苦、堅毅、篤實,才有了大量的科學技術發明。
墨子對技術發明精益求精。他對科技勇于探索,刻苦鉆研,勤于實踐;對工程技術、技藝水平追求卓越;對技術發明和產品精益求精,永無止境的追求完美;例如他提出了探索科學技術規律的“三表法”:一是考求本質,即考察前人的事跡;二是考察事故,即考察當下人的現狀;三是應用于實際,將得出的結論用于指導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指示: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些指示對我們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墨子的職業理想操守和精益求精精神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應用型教育培養的學生首先要成為一名德技雙馨的大國工匠,以后還要成長為一名為民謀福,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工程師。
四、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借鑒意義
我們要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墨子文化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墨子的創新精神
墨子積極主張:“述而尚作”的思想。“述”是傳播,“作”是創始,創新。他強調創造的重要性,他認為:“不但要演述古代圣王之道,還要創造新道,這樣才能使好的事情多起來”。他不但創新思想,而且有大量的技術發明創新,才被稱為“科圣”。在墨子創新思想的指引下,墨家才有了許多發明創造。墨子以實際行動踐行思想。他本人不但有諸多的創新發明創造,被譽為“科圣”,而且將發明創新的技術授予學生,培養學生學習各門類知識、經驗、工藝,提高各方面能力;他還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做到學思并重,以有益于創新。
我國第一顆量子衛星以“墨子”號命名,以彰顯對墨子創新精神的弘揚和肯定。墨子的創新精神、思想、方法都是我們培養應用型學生的好教材。
(二)墨子的勞動創造
墨子的勞動觀、實踐觀是諸子百家中最具典型的精神風格。他在勞動中創新,在勞動中創造。他不是動口不動手,而是付諸于積極的實踐行動。墨子所有發明都來源于勞動創造,來源于勞動實踐,來源于實干。他帶學生布衣草鞋,躬身實踐、實干、勞動,苦其身心,才能成就事業。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毛主席指出:墨子是一位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他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上做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批示: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墨子的勞動精神得到了諸多偉人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勞動教育占重要地位。墨子的勞動實踐精神對于落實教育方針,培養應用型大學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三)墨子的技術發明
墨子不僅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想,還善于通過勞動創造,發明創造工具,生產生活物資、總結生產規范。墨子一生發明創造極多,自然科學中大約有40~50種,既有實物創造,又有技術創新,涉及到數學中的幾何、算數,物理學的光學、浮力,機械學中的力學,還發明制造了攻城、守城等器械。墨子出生及生長在有著“世界兵書看中國,中國兵書看齊魯”之說的魯國,深受其影響。墨子是出名的軍事工程師,成語典故至今尚有墨守陳(成)規之說。他構筑軍事工程,還造舟、車、用于民用。《墨經》有很多記載。
除發明創新制造工具、器物、技術外,墨子還特別注意總結經驗,將其上升為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墨子是典型的“手腦并用”型全面人才,對于我們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五、墨子文化在應用型高校的實現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古為今用,我們研究學習墨子文化,就是要借鑒、傳承、轉化、創新并發展,應用于當下的應用型高校辦學實踐,將其納入教育、教學人才培養中,主要從以下路徑實現:
(一)文化層面
精神文化:將挖掘、提煉、總結出的墨子文化中的思想、精神,如前文整理出對當下有現實意義的內容,納入學校文化建設規劃,融入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學校辦學理念與定位中,指導辦學育人實踐。
物質文化:校園內建設以墨子為主題的廣場、雕塑、樓宇、畫像、實驗室、道路、路燈、景點,甚至是陳列室等,融入學校標識元素,也可命名墨子班,開展學習墨子活動項目競賽等。
制度文化:納入學校章程、理念、定位、工作計劃、開學典禮、入學教育、畢業典禮、墨子紀念日、墨子優秀教師與學生評選等各項制度中,作為制度性規定固化下來,并付諸于實踐。
學習研究宣傳:積極研究學習墨子文化,成立墨子項目專題研究組,開展學習研究,攥寫文章,開展學術交流,學術報告,利用校刊校報、校園網、宣傳欄等媒體廣為宣傳,使墨子文化入腦入心。
(二)人才培養層面
將墨子文化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成為辦學育人實踐。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還可納入課程思政,作為專業思政內容,開展專業素養、職業倫理教育。
納入專業課教學內容。特別是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教學方法,對工作質量精益求精、團隊精神、誠信意識等納入專業課教學,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工程師綜合素質。
納入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墨子行俠仗義的團隊精神、嚴明組織紀律和強身健體精神在諸子百家中占有優勢地位,可納入體育課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開展團隊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和體育教育,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強身健體精神。
美育教育。墨子思想文化中的美育觀,主要體現在實用美、生活美、勞動美、實踐美等方面,對學生開展美育教育。通過設置選修課予以實現。
勞動教育。墨子是勞動者,處于勞動人民底層,勤奮、勞動、實踐的優秀品質,對當下學生勞動思想、勞動精神培養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通過開設勞動課教育,培養勞動實踐實現。
將墨子文化納入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設計系列活動,安排參觀實習,融入墨子文化思想教育元素,并納入學分管理。
(三)實施途徑
進校園。將墨子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例如前文述及的廣場、道路、樓宇、教室、實驗室、雕像、標識、文化展出等均打上墨子印記,形成育人氛圍。并大力開展學習宣傳,形成師生的自覺行動。
進教室與實驗室。編寫專題教學內容,張貼實驗實訓標語,實現實踐文化育人氛圍。
進師生活動。開展冠名、講壇、文化節、項目競賽、建設工作坊、成立社團、評選師生墨子之星、墨子項目等活動,營造育人氛圍。使墨子文化全面深入融入到應用型辦學育人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李春泰.墨子科學技術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孫中原.墨子與墨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3]周富美.墨子救世的苦行者[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
[4]方授楚.墨學源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5]魏義霞.墨子與中國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