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 要:陳寶生部長在2018年6月21日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中明確指出,要想實現對大學生的有效“增負”,就必須要對其學業挑戰度進行提升,對課程難度進行適當的增加,使課程深度得到拓展的同時,課程可選擇性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確保能夠從“水課”真正意義上轉變成具有挑戰性、難度性和深度性的“金課”。在金課視域下,鐵路警務英語課程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探尋更加科學的警務英語教學體系,以此實現金課建設。鑒于此,文章便深入探究金課視域下的鐵路警務英語課程。
關鍵詞:金課;鐵路;警務英語;大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1-0096-04
Abstract: Minister Chen Baosheng clearly pointed out in the New Era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ork Conference held on June 21, 2018 in order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increasing burden" on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challenges an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s appropriately increased to expand the depth of the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range of course options is further expanded to ensure that it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a "water class" into a challenging, difficult and in-depth "golden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lden class, the railway police English course needs to be further reformed and explore a more scientific police English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clas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delve into the railway police English course under the golden class perspective.
Keywords: golden course; railway; police English; college curriculum
引言
為了更好培養大學生對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我國教育部在2018年8月印發的通知上明確提出,各個高校需對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在淘汰“水課”的同時,打造具有挑戰性、深度性和難度性的“金課”,以使課程教學質量得到切實提高。對于鐵路警務英語課程來說,需要充分落實我國教育部所出的這一要求,以此貫徹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的精神。通過打造“金課”,能夠使學生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綜合能力及高級思維得到重點培養,進而使高校在人才培育過程中實現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有機融合。為此,以下便分析了金課這一概念,并對金課視域下的鐵路警務英語課程教學現狀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金課視域下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相關改革措施。
一、“金課”的概念及其多維度解析
金課又被叫做一流課程,在我國的金課建設計劃中需要分別對國家級與省級的各10000門一流課程進行建設,在這些一流課程中,既包括具有創新性、高階性、富有挑戰性的線上、線下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的課程,同時也包括社會實踐以及虛擬仿真等各種類型的課程。其中線上金課建設數量在3000門左右、線下金課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建設數量則在7000門左右,社會實踐類以及虛擬仿真類的金課建設數量為1000門左右。對于金課,可用兩性一度來對其進行歸結,即創新性、高階性與挑戰度。對于高階性而言,由布盧姆(Bloom)所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體系中,主要是按照六個層次來劃分認知領域目標的,即知道(Knowledge)、領會(Com-prehension)、 應用 (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以及評價(Evaluation)。在上述六個層次的目標中,知道、領會與應用這三個目標的層次要相對較低,而分析、綜合與評價這三個目標的層次則相對較高。對于一些課程而言,其所含的目標層次較低,人們通常將這類課程稱之為“水課”,在這類課程中,教師只需要學生能夠對課程中所提出的基本概念進行掌握,能夠熟悉與初步運用基礎方法,并能夠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利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進行解決即可。對于那些含有高階目標的課程來說,便是所謂的“金課”,相比于“水課”,金課在教學目標上追求更高的的層次水平,在課程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在思維層級上得到提高的同時,還能對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化的運用,以便于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以及課堂環境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自主的發現、探索與分析,使其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得以有效提高。金課是對學生知識、素質與能力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能夠有效的運用高級思維來進行解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而是對學生思維及能力的重點訓練。
對于創新性而言,在現代課程中,其教學內容有著許多不同的來源,如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現實需求、教學大綱、社會實踐以及教師經驗等,這些來源的共性在于其延續性特征非常明顯,而正是該特征的影響,使許多課程在內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水課”,也就是這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陳舊,落后于整個時代的發展,只專注于對過去經驗的積累,但卻未能對新時代、新形勢下所涌現出來的學科最新發展成果進行充分吸收,從而造成這類課程無法與新時代的發展變化相適應。而對于金課來說,“金課”概念中的“金”,除了能夠對課程知識所具有的前瞻性、新穎性與時代性進行充分表現以外,還能選取與新時代發展特征相符、能夠滿足學習者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會通過某種加工方式來進行呈現。例如,在刑事案件偵查實踐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課堂實踐能力,教師可在課堂中引入VR(虛擬現實)技術來對現場進行模擬偵查和取證,或是在法律專業實訓課中引入AR(增強現實)技術,以此對庭審現場進行還原等。這些手段都屬于對現代課程的創新,而其創新性則在三個方面有所體現,分別是課程內容的時代性與前沿性、教學形式的互動性與先進性、學習結果的個性化及探究性。其并不會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發揮其個性特點。
對于挑戰度而言,金課需要考察課程內容對學習者來說是否具有挑戰性,而挑戰性可通過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全方位的審查來最直觀的表現出來。對于“水課”來說,其課程內容所具有的挑戰度是比較低的,部分課程內容甚至缺乏挑戰性,而這就造成學生在這種課程環境下無需投入過多的精力或是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只需在課堂中以隨意的心態“聽一聽”課程內容,便能夠輕松的拿到學分。但對于“金課”來說卻并非如此,其課程內容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學生在學習“金課”過程中必須要秉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來對待課程的,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大量努力并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學好該門課程的。由此可見,“金課”相比于水課來說,其在課程內容上是具備更大難度的,并且在課程教學中,師生需要共同進行探索和努力才能有所收獲。
二、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建設
(一)推進信息化改革
信息時代下,我國積極開展教學模式改革。相比于普通高校而言,我國鐵路警務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存在很大的滯后性,這無法滿足鐵路部門的警務信息化工作要求。鐵路警務課程的開展目的是為了培養一批在鐵路領域從事警務工作的專業化人才,在“金課”建設中,需要結合鐵路警務英語的課程特點,并以鐵路警務需求為依據來開展教學改革工作。在此過程中,信息化技術可為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在線教學提供支撐,其能夠為鐵路警務英語課程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與引導,對學習成效進行準確預測。通過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相關數據進行挖掘,能夠從大量的歷史數據中明確在線學習優勢,進而探尋科學的學習路徑,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鐵路警務英語課程時與警務教學規律相符,進而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通過在傳統鐵路英語課程中引入在線學習,以此推進該門課程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改革。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內容體現出來的,其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所在。在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進行建設時,需要確保其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對高層次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滿足。同時還要使教學內容具有挑戰性,而教師則需進行認真的備課,學生則需在課堂中努力的學習。并且,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內容需要與公安實戰化特點相符,確保鐵路警務人才能夠得到高素質的培養。一直以來,在選擇課程的教學內容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大綱、教材以及教師經驗,但這也使教學內容的主觀性較強,無法有效滿足鐵路公安的業務實踐要求。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此對社會熱點問題、真實案例、警務經驗等進行廣泛的收集,既能夠使內容的新穎性更強,而且也能以教育者需求為依據來同步更新教學內容。
(三)改變組織模式
信息時代下,課堂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可通過互聯網來對所需內容進行實時查詢,對時間的利用也變得更加具有個性化與碎片化特征。不過,線上網絡學習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因互聯網中的資源分布非常廣泛,這也對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網絡中充斥著很多的無效信息,這需要學生能夠準確鑒別其中的有效信息。最后,由于鐵路警務工作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因此課程專業知識很難從互聯網中進行直接獲取。而在對鐵路英語警務課程進行“金課”建設時,需要對用戶的行為習慣等進行自動分析與跟蹤,并通過網絡識別來對其中的高價值學習資源進行匯總,然后結合用戶特征來對這些資源進行個性化的呈現與篩選。除此之外,信息技術使院校在組織學習資源時的主要模式發生了變化,進而實現了課程知識的互聯互通。
(四)追蹤個人學習軌跡
現階段,在鐵路警務英語課程中,仍舊沿用著以往的大隊長、中隊長管理模式來進行學習管理,這也使其獲取的資料往往都是間接性的資料,無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尤其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主觀性不強的學生來說,則只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實際上,學生及教師在學校中活動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信息也能為“金課”建設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采集,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實時追蹤,了解學生的學習主觀性、動向及效率,并以此對學生的變化趨勢進行準確預測,通過學習軌跡,還可使“金課”建設過程中,更易幫助管理者或教師對學生狀況進行實時的了解,并針對發現的問題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五)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成效評價可采取許多方法,一直以來,高校始終是采用過程性評價、先驗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但這些評價方式都是以管理人員與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指標則進行了量化處理,并且均是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通過信息技術,則可選擇更多的參考評價指標,這也使人們能夠更靈活的獲取信息,進而提高評價結果的區分度、信度與效度。正是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夠為鐵路警務英語課程在“金課”建設中的教學評價方式改革提供助力,從而使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建設水平得到穩定提升。
三、高校在打造鐵路警務英語課程“金課”中的建設路徑
金課可利用“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與挑戰度來進行總結,金課的建設過程是復雜且耗時的,因此在金課建設中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同時,除了要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基礎建設、技術培訓及設備購置等因素進行考慮以外,更重要的是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以此確保鐵路警務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加強頂層設計,實現項目科學規劃與統籌
高校在打造鐵路警務英語課程“金課”時,需要引入信息技術,而這就需要相應的配套支持系統與技術平臺來予以支持,但卻需要花費高昂的軟硬件成本。為此,高校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在金課的建設框架以及實戰化教學改革體系中納入信息化技術,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則來進行設計,對金課中的各類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同時對更多科技型人才進行引進,花費更大的精力、物力與財力,使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建設能夠具備良好的基礎保障。除此之外,還要對金課建設項目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統籌,由專家來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特色進行論證、細化與明確,以確保其能夠滿足“金課”標準。除此之外,還要以先易后難、層層推進的原則,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改革進行分類、分批規劃與實施,通過制度來進行保障,確保課程建設及實施方案能夠得到完善與健全,并對考評獎勵機制進行完善,使教師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工作之中去,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工具來進行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學習。
(二)促進教學理念革新,增強教師的信息化運用能力
為了使鐵路警務英語課程能夠順利進行“金課”建設,教師還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懂得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夠進行運用,同時還要在運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教學內容上,則需對社會現實需求、實戰要求及前沿成果進行充分的考慮,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確保教學內容選擇的針對性。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則要轉變以往的課堂思維,以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特點為依據,對翻轉課堂、項目式實踐教學等方法引入其中,同時在課程教學中還要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時,師生需要對泛在學習、終身學習等理念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使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應在課外進行拓展,以此提高學習延續性。在評價學習效果時,則需對以往的唯分數論思想進行改變,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運用,如自我評價、學習參與度評價等,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方位判斷。通過信息化技術來推動金課建設,則需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改變,確保信息技術能夠在教學全過程中深度參與。
(三)推動課程體系改革,拓展教學內容
在金課中,其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內容來進行直接體現的,而且學生獲取知識的最直接來源便是教學內容。因此,在鐵路警務英語課程教學中,必須要確保教學內容具有一定深度,使其在教學目標上具有更高的層次性,同時提高教學內容的挑戰性,以使教師能夠更加認真的備課,而學生也能更加努力的學習。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還要結合鐵路警務人員的實戰化特點來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教學內容能夠滿足高素質鐵路警務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在打造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時,需要積極推動課程體系改革,使其滿足公安的實戰化需要,并側重于創新性、適應性與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需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專業化課程體系進行建設與完善,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進行全面落實,同時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加強校局之間的一體化合作。另一方面,需在鐵路警務英語課程中引入慕課、微課,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虛擬仿真項目進行探索與開發。
(四)采用信息化教學,保障“金課”建設
現階段,各個高校正致力于建設“智慧校園”。而這也使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變得更為重要。在對鐵路警務英語課程進行“金課”建設時,需以“金課”的建設需求為圍繞點,通過智慧教室、大數據平臺、實訓場管等的建立,以此提高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信息化水平,使課堂在進行實訓教學時能夠有效應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教學資源庫進行建設,并開發混合式教學模式,積極實踐虛擬仿真項目,使課程能夠在公安信息化平臺中接入,從而使鐵路警務英語課程的“金課”建設更具有公安特色。
(五)專業英語課在“金課”指導下的意義
目前,全球經濟共同體,國際警務的發展變化促使更多的“多語言”的復合人才走向社會,“專業+外語”是時代的需求,更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警務英語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有用的實際外語操作的平臺,而且讓專業優勢的同學找到了更廣闊的空間。在“金課”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學模塊和方式,增強聽說和情景教學力度,培養學生外語語言應用的能力和實際語言思辨能力,在涉外警務人才培養方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六)警務英語的“分層體驗具體實踐+自主探求互動模式”的新嘗試
公安院校對于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沒有很多的分層教學體驗,長期以來,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高的局面。采取科學的評價體制和教學方法,在情景中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初級層度的學生,通過簡單的涉外對話,小組討論和話題商辯來進行與外國人的交流和溝通,中級層度的學生,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專業課中的知識(偵查策略,治安手段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應用在警務英語的活動中來,進一步實現專業和外語的有機融合,高級層度的學生,從聽,說,讀,寫,譯的英語語言能力上進行打磨和訓練,可以翻譯西方警務專業的論著,開拓警務專業在國際上的視野,進一步成為社會需要的警務應用型人才,這樣,學生對警務英語學習的態度就會從讓被動變主動,讓反感變接受。
警務英語學習也是將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為主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更注重學生個人的個性化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未來的職業特點的指導,并將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付諸在學習和教學目標中,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明確,激發內心的學習動力,真正的達到自主學習的內心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指導者,布置任務后,讓學生小組活動,扮演不同的警務相關的情景,用英語自如地表達和溝通,解決相關的警務問題。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和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推上了一個階段。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金課建設為我國課程變革指明了發展方向。作為高校,需對自身主體責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并結合社會需求、公安實戰需求、課程建設規劃需求以及學習者需求,使課程體系在改革后能夠更加具有創新性、高階性和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鐵路領域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素質的警務英語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尹柯.安全防范技術專業“金課”建設探索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39-41.
[2]張濤.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金課”建設的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20):36-40.
[3]張銀福,何杏娜.公安高等院校開設警務戰術課程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6(04):92-96.
[4]劉震宇,徐玉萍.公安院校警務英語課程設置研究——基于社會需求和學習者需求的分析調查[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5,27(04):156-160.
[5]黃獻瑩,黃敏.從公安崗位英語技能需求看警務英語教學改革[J].英語廣場,2015(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