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星 佘昭威



摘 要:京津冀教育資源失衡問題由來已久,如何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搭上共享快車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研究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是首要途徑。基于此,簡述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背景,著重分析當前京津冀教育資源配置現狀,最后提出切實可行的京津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關鍵詞:京津冀;教育資源;共享機制
中圖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0-0131-03
引言
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正式出臺后,京津冀三地正式開始落實從首都的優勢輻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指導規劃。根據綱要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具體規劃,須明確三地功能地位、統籌三地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使其分工合力,讓城市的綜合承載力與內涵發展水平均達到最佳狀態。這一切的布局調整與格局變遷,必然會伴隨大量人口的遷移,而教育資源是人口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京津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合理建立對三地協同發展效率與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背景概述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當前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其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促進公共服務、交通、創業、生態等眾多領域或產業鏈發展,目前已經取得顯著成績。例如,推行京津冀交通一卡的使用,目前已經覆蓋9個城市,三地的一體化交通網正在加緊建設中;而衛生醫療領域,在三地醫療衛生組織的大力配合之下,已有多個合作項目成功啟動并逐步推進。除了交通與衛生醫療,京津冀教育資源共享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已“教育服務均等化”為主要方向,2014—2019年間,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成功建立,并開始招生;河北省的6所職業院校正式加入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北京師范大學于天津武清成功建立了基礎實驗學校;北京化工大學正式開工建設秦皇島校區……總之,京津冀三地教育協同發展以建立聯盟校為主要的方式,截至2020年,已經實現了100余所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的幫扶,教育協同發展的整體規模還在逐步擴大。
二、京津冀教育資源配置現狀
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模式并非國內首例,“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經驗有很多可以借鑒之后,比較之后發現,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相對較為滯后,尤其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資源布局非均衡性特點較為明顯。
1.京津冀基礎教育資源對比分析。表1顯示,京津冀基礎教育階段,生師比存在明顯差異,最高值與最低值的最大差高達12.10。生師比越低,說明教師資源越豐富,由此可見,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普通初中,北京市的教師資源明顯優于其他兩地,河北省為最末,教師資源處于不均衡狀態。教師數量過少,導致每個教師負責的學生數量會增多,這不利于教師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情況,最終對教育效率和效果造成負面影響。除了數量,教師質量對基礎教育質量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根據統計發現,京津冀基礎教育階段的專任教師資源學歷情況也存在一定差距。下頁表2顯示,以小學和普通初中為例,北京、天津、河北省各學歷層次的專任教師在其教師總數中的占比情況。其中,本科學歷的專任教師占比最多,除河北省小學本科教師占比為45.43%,其余都在70%以上。另外,碩士學歷的專任教師比較高,除北京市普通初中研究生教師占比為16.02%,其余都在10%以下,且河北省小學研究生教師占比為0.46%,初中研究生教師占比為1.80%。由此可見,京津冀三地的教師學歷水平處于一種不均衡狀態,北京市地區的教師質量要明顯高于其他兩地,且以河北省的教師總體質量最低。
2.京津冀中職教育資源對比分析。表3是京津冀三地中職教育資源差異對比結果,可以看出,三地之中,河北省地區的人口總數、中職院校數量、畢業生數量都明顯高于其他兩地。同時,根據儀器設備資產值的比較可以發現,天津市的儀器設備資產值最低,河北省為最高,這與河北省中職院校數量較多有很大關系;在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較中可以發現,河北省明顯低于其他兩地,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京津冀高職教育資源對比分析。表4為京津冀高職教育資源的差異對比結果,三地之中,河北省地區的人口總數、高職院校數量、畢業生數量都明顯高于其他兩地;而根據師生比反映出的失衡情況可以明確,河北省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這對教育協同發展而言,不利于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有關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方面,河北省生源偏多,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只有0.76萬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萬元,同時也遠低于北京市的4.03萬元。可見,京津冀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分配存在明顯的不均衡問題,不利于高職層次教育協同發展的推進。
總的來說,京津冀三地當前的教育資源配置呈現出明顯的非均衡特征,且整體向北京市傾斜,河北省最弱。當然,除了上述差異,京津冀教育資源分配的失衡特征,還體現在學科教授點、高等院校教育經費、高水平師資等諸多方面。以高校教育經費為例,以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按照地區經濟實力與“985”“211”高校數量分配的,這也是我國教育資源分配的一貫原則。但從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角度開看,這種教育資源分配方式致使三地教育資源處于極度不均衡狀態,妨礙了分配的合理性。據統計,北京市“211”高校的數量大約是天津的7.7倍,是河北省的23倍,導致教育經費向北京市高校過度傾斜,而河北省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此外,京津冀的博士生、碩士生學位授予點數量差異也很明顯,同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三地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對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形成阻礙。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教育領域的共享機制建立勢在必行。對此,必須重點解決當前三地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筆者在深入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樹立京津冀教育協同理念。從“長三角”“珠三角”的情況可以看出,若要實現區域協同發展,須得從全局視角出發,樹立起京津冀教育協同理念,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廣大師生以及居民共同參與教育協同治理,讓共享主體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利用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的實踐操作提高教育資源共享效率和效果。只有立足當前,面向未來,努力克服短期的功利思想、政績訴求等,以共享共建的長遠利益為總體追求,才能更好地實現京津冀教育領域的協同發展。
2.建立合理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管理機制。京津冀教學協同發展開展至今,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存在共享層次不高、內容有限,甚至是形式主義等問題,而造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區域內辦學主體較多,各自的利益訴求存在差異,進而導致了“各自為政”的不良現狀。對此,首先需要通過廣泛調研了解不同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進而在當前教育共享機制的基礎上,突破其進一步發展的機制壁壘。在此過程中,可以激勵機制為主要手段,協調各方、統籌規劃、整體運作,盡量兼顧到每一個主體的效益與公益,最終形成和諧的機制環境。
3.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大平臺。隨著京津冀教育領域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教育資源共享的多方主體之間,也需要加深合作層次,逐漸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就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有很多項目停留在考察協商、協議等戰略規劃層面,雖合作意向已經達成,但落實和推進較為困難。對此,可以通過打造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大平臺,制定清晰、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時也可以為相關項目的推進提供實踐案例參考,落實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意向。該平臺的后續更新和完善,要緊隨時代變化,實現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渠道開拓與整合,為學生提供在線報名、學習、考試及畢業設計等一站式服務;也可以為教師提供在線教學設計、課程制作與上傳、教學管理等教學支持服務;還可以為學校行政工作提供學籍管理、考務與教務工作管理等功能……為京津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打造一個方便、快捷、一站式的網絡平臺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正式步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因此,教育領域的協同發展也必須加緊建設,但至今為止,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仍舊存在。對此,本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背景,研究教育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多項統計數據對比發現,無論是基礎教育、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階段,教育資源都明顯傾向于北京,而河北處于弱勢,如此明顯的差異對京津冀教育領域的進一步協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此,本文建議從樹立京津冀教育協同理念、建立合理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管理機制、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大平臺三個方面出發,打造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京津冀教育領域協同發展的穩步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璐,李雪星.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路徑研究——以京津冀模具現代職業教育集團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20,(8):29-34.
[2]? 楊永芳,王崇彩.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8):142-145.
[3]? 張麗.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創新行與思[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0,(2):70-77.
[4]? 曹連喆.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智庫時代,2020,(14):134-135.
[5]? 沈玉寶,趙朝峰.京津冀終身教育協同發展的傳播機制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0,(3):65-72.
[6]? 鄭國萍,李瀟瀟.基于供給側改革的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運行機制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0,(5):33-37.
[7]? 桑錦龍.持續深化新時代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J].教育研究,2019,(12):122-128.
[8]? 趙娟娟,耿博超,吳榮榮,苑園園,王巖.京津冀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發展路徑模式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9,(4):76-77.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