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要 農村環境污染是建成美麗鄉村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農村健康發展的阻力。通過分析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提出涉農高職院校要服務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該在專業設置、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中突出涉農特色,并加強農村生態文化的宣傳建設。
關鍵詞 涉農高職院校;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路徑;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S-0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0-025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6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rving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Taking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as an Example
LIU Yuan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nd an obstacl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ighlight agricultur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in specialty sett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serve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untryside;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Path;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持續可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涉及面廣卻極具系統性的工程,其最終目標是建設美麗宜居可持續發展的鄉村。農村生態環境的優劣情況不僅反映了農村居民生存質量的好壞,還是評價農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的主要內容。目前如何破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困難,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已成為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該研究在分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方向及思路和路徑,以供大家借鑒。
1 湖南省衡陽巿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湖南省衡陽市坐落在湘江中游、湖南省中南部,多丘陵地貌,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市。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開放力度加大和農業企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污染在廣大農村迅速蔓延,加之自然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這些不利因素都給農村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主要表現為:①農業方面長期“以糧為綱”的發展戰略不但造成種植業的比重過大,而且各地農業產業結構趨同,農業生產偏離比較優勢的發展,其后果是大面積毀林開荒、陡坡種植、農耕面積過大、傳統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巨大,進而產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②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特別是礦產資源長期濫采亂挖和“三廢”任意排放,嚴重破壞到當地生態環境,污染了水域、空氣和土地。近年來在工業聚集區和居民稠密區環境問題更趨嚴重。③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村民居住環境破壞嚴重。農村居民散養的家禽其產生的糞便沒有采取任何處置措施,其糞便發酵后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臭味污染了大氣環境。部分村民將生活垃圾屋后簡單堆放而不及時清運,容易滋生細菌從而污染地表及地下水。農民房前屋后修剪下來的樹枝用火焚燒,不僅會嚴重污染農村大氣環境,而且極易產生嚴重安全隱患。上述問題在農村地區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產生的后果將嚴重阻礙農村社會的健康發展,有的甚至會危及農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2-3]。
涉農高職院校協助當地政府對農村地區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再創秀麗山川既是涉農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直接關系到湘江中下游安全,是湘江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4]。
2 涉農高職院校服務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方向
農業專業是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農村生態保護的優勢所在,也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方針。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涉農高職院校形成自身先進農業人才培養理念,擁有一大批“雙師型”教師隊伍和一流實習實訓基地。涉農高職院校要利用學院的農業專業的優勢,服務于農村農業的發展,為農村培養一大批從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的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
2.1 服務于農村居住環境的綜合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推動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突出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扎實推進農村居住環境整治行動”。在國家整體戰略部署下,各地紛紛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應舉措[5]。目前衡陽市政府采取“五大革命”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一是大力推進鄉村“風貌革命”把田園變公園,依托林業綠色生態、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二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把村民變市民,將持續開展“拆除旱廁改成水廁、多建公廁”工程。到明年實現旱廁改水廁應改盡改的目標,公廁將實現舒適化、文明化,讓小公廁顯現大文明。三是大力推進“垃圾革命”把鄉村變社區[6]。采用城市環衛一體化保潔方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四是大力推進“庭院革命”把民舍變民宿。以“小美”來助力“大美”,開展“清潔、美麗、綠色、文明的最美庭院”創建活動。五是大力推進“物業革命”把安置房變為安居房。引進物業服務人員讓安置小區更宜居。
隨著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快速推進,將需要大批從事園林綠化工作及空氣和水污染治理方面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的技術人才。涉農高職院校的農業相關專業應積極應對當前的需要,突出農村生態保護的實際需求,培養掌握園林建筑規劃設計、園林工程、農村大氣和水環境改善及垃圾處理等專業知識的農業科技人才[7]。
2.2 服務于農村生產環境的污染物治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大農村土壤修復,加強農村污染源防治。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農村地區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問題之一。根據《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20年底湖南省受污染耕地與土壤修復面積將達到6.1萬hm2以上。此外,還將整合高校、農業科研所、企業等科研力量,開展土壤污染、農產品質量、人體健康關系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優先支持土壤污染防范、分析測試、生態修復等關鍵專業技術研究,并開展試點與示范,以形成專業化土壤修復產業鏈。
作為涉農高職院校在農業安全生產、土壤環境保護等各方面均有著深厚的科研和教學積累,農業專業要緊緊把握住這一機遇,服務于國家需要和農業需要,培養掌握土壤生態修復技術、生態綠化施工、農業廢棄物處置等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2.3 服務于農副產品的污染防治
由于我國的環保機構體制不健全、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等原因,農業生產者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濫用化肥和農藥,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及安全問題備受百姓詬病。各種污染物潛藏于農產品中遷移進入人體侵害人體健康。
涉農高職院校的畜牧獸醫、食品生物技術、農產品的生產與檢測等農業專業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與動物養殖、飼料、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涉農高職院校要積極利用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平臺,為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在農藥殘留控制,污染設施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維護等方面提供技術咨詢和人才支持。農業相關專業與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必將拓寬校企合作的寬度,以實現互利雙贏、融合發展[8]。
3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服務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路徑探析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準確把握社會發展態勢,找準學院發展定位,結合學院辦學底蘊,主動適應和服務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需求,確定以“生態”為軸心,支持和引領綠色發展思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效智力支持與人才支持。為此該院在專業設置中突出涉農特點,在校企合作中服務于涉農企業,創新創業教育中突出涉農因素。校內校外同頻共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為“綠色湖南”發展提供有效、精準、創新的人才供給,農業專業對口就業率和創業成功率不斷攀升,被譽為“綠色湘軍的搖籃”。
3.1 專業設置中突出涉農特點
為了正確定位,對接需要,凝練特色,做優做強,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嘗試實行專業增設和退出機制,在凝練特色中順勢而上做增量,在革故鼎新中自我超越做減量。
通過科學考量和深入調研適應國家綠色環保發展的業態,以“生態”為軸,用生態理念加強生態特色專業群。該院著手創建了引領與服務生態發展,與生態產業鏈全程無縫接軌的生態綠化技術及服務(園林專業)、生態產品經營管理(畜牧獸醫專業)、生態宜居技術(環境修復專業)等特色專業,借此進行生態特色專業群體系培育發展。生態綠色技術及其服務特色專業群是該院生態建設的軸心,其核心專業園林技術專業早在2013年榮獲“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的稱號。營建的生態產品經營管理特色專業群用于滿足生態建設的中高端產品的生產管理需求。各個特色專業群之間相互促進,相互銜接,形成有機整體。該院撤銷了與生態產業無關的廣告設計、應用電子技術等近10個專業。近年來新增生態新產業形成的森林康養服務、林業碳匯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等7個專業,現已成為學校的生態特色品牌專業。
3.2 校企合作服務于涉農企業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實踐教學的活動中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的高度融合,突出涉農特點以服務農業企業。具體舉措為:①農業企業基地實踐教學。在農業企業內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學生的現場教學、實習實訓都將在此完成。例如在企業基地實習期間園林專業學生可以成為公司的學徒和員工,不但可以學習苗木栽種、培育技術,而且學習園林師傅敬業愛崗、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②農業企業頂崗實習。企業頂崗實習作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日漸凸顯。如園林專業學生到相關企業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項目建設,大力推動當地健康養生、特色農牧產業發展,走綠色發展的生態鄉村之路。生態宜居專業學生到土壤檢測修復公司頂崗實習,與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服務于農村污染土地和場地治理項目。
隨著校企雙方合作的深入,農業專業教師可以為相關企業清潔生產、廢水廢氣治理和特色農業發展提供新技術,也可以將企業現代工藝和技術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企業技術骨干可以被學院聘請為實訓指導教師,將一線的工藝技術傳授給學生。緊密的校企合作實現了產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校、企、師、生四方共贏。2019年10月,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和生態宜居專業與常寧市鄉村生態旅游公司進行深入合作,利用森林康養、林業技術等優勢專業服務于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①協助常寧市政府建設工礦博物館,利用園林植物景觀把尾礦、廢礦變成旅游景區。②對整個常寧市的鄉村旅游進行整體規劃,深度挖掘豐富生態環境旅游資源背后的“文化”。③做鄉村旅游產品的規劃、設計,找出鄉村旅游的“特色”。此次校企合作促進了院校與企業的產教學融合,為地方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3.3 創新創業教育中突出涉農因素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教育推進綜合改革,提高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加大與農業專業的融合,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日常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和創新創業大賽中,充分挖掘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源,凸顯涉農專業特色,切實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如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學院要求園林設計規劃專業學生以衡陽市郊區某民居為例,利用所學園林知識規劃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方案,設計農村民居方案,確定農村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清潔站布置方案。學生們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聰明才智,設計出個性鮮明的規劃方案。規劃方案完成之后學院組織班級之間進行方案競賽,選出最佳方案。通過此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養成了創新思維、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培養了學生們爭創一流的競爭意識,也為日后學生們從事農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創業奠定了思想基礎[9]。
2019年12月由我國林業和草原局承辦的第二屆全國林業創新創業大賽在江蘇農林技術學院舉辦。大賽的主題是“山水融智、綠色創贏”。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精心組織了3個項目參加全國大賽。經過激烈角逐鄒振興教師指導的龍中義同學團隊項目《放牛娃生態農場》獲全國職校競賽一等獎。另兩個項目也榮獲得全國二、三等獎。創新創業大賽的優異成績激發了全校師生的參賽熱情,將鼓舞更多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特點鮮明的全國性賽事,從而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成效。
3.4 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為農村環境污染整治指引方向
由于目前我國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缺少生態教育環節,很多村民誤以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政府的事情,自身在農業生產中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另外由于我國城鄉差距擴大,部分居民為了增加自身收入只顧一味地從自然中索取資源,用于謀求自身經濟利益,由此可見農村環境與保護治理長期空白。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從生態教育入手,幫助廣大村民樹立保護環境的精神意識。通過“暑假三下鄉”、農村調研等多種方式參與農村環境治理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環保義務宣傳員”的作用,通過電影電視、廣播報刊、宣傳橫幅等多種形式進行環保知識和法律宣傳,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
此外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還積極宣傳引導村民根據當地自然資源和傳統農業的技術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將經濟活動強度限制在生態環境可接受范圍之內。利用農村優美自然風光發展旅游觀光業,利用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打造農業發展新業態,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借力綠色農業建設使良好的生態環境變成人民美好生活的推動力。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已經成為我國農村重要的發展戰略。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涉農高職院校要利用現有專業優勢突出涉“農”底色,為農村居住環境綜合治理、農業生產環境治理、農產品綠色發展等方向培育技術人才。在專業設置、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及農村生態文化宣傳建設中突出其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幫助農村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10]。
參考文獻
[1]
陳廷艦.淺析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J].農村實用技術,2020(7):26-27.
[2] 趙丹婷.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與治理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4):76-77.
[3] 張榮彬,王華,毛鍵,等.新時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現狀分析與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6):252-255.
[4] 陳國生.衡陽市生態環境現狀及其改善對策[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3):71-76.
[5] 卞素萍.可持續理念下生態環境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J].建筑與文化,2020(8):189-190.
[6] 林進龍,趙銳福.中國垃圾革命的理論意蘊與實踐路徑[J].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學報,2020,30(3):64-67.
[7] 羅正燕.淺談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規劃策略:以畢節市納雍縣董地鄉新華村石關寨為例[J].居舍,2018(3):155.
[8] 朱海波.涉農高職院校環保專業特色化發展路徑[J].農業工程,2019,9(3):95-98.
[9] 趙祖雪.鄉村生態文化視角下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探究[J].市場周刊,2019(8):183-185.
[10] 卞素萍.美麗鄉村生態化發展路徑[J].鄉村科技,2020(2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