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問題愈發嚴重,國有林場在新時期下必須要進行不斷改革,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基于此,對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現狀以及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的途徑進行探討,以提升國有林場的整體管理水平、經濟效益。
關鍵詞 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64
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林業的發展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林場的經營模式與管理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國有林場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改革,讓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1 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現狀
1.1 國有林場的性質定位不準確
國有林場的經營目標就是盡可能實現社會、生態、經濟效益最大化。但是目前,國有林場的性質定位不準確,無法在現有的體制下實現協調統一發展。許多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較低,甚至還有一部分林場處于難以解決員工工資問題的困境中。國有林場現行的定位與經營性質是不符合林場的發展需求的,而衍生出來的諸多政策也不能滿足國有林場經營連續性的需求,因此國有林場的性質定位不準確成為了影響國有林場長遠發展與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因素。雖然國家財政部門對國有林場的經營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林場不需要收入也不需要繳納各項費用,而林場的現有性質不再符合新時期對國有林場提出的需求,制約著國有林場的正式轉型[1]。
1.2 國有林場的產權主體不清晰
我國絕大多數國有林場的資產都是由省級林業部門進行統一管理的,但是實際上,我國省級林業部門的管理并不到位,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因為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不到位,而是因為國有林場的產權主體不清晰。國有林場的相關經營者、管理者、資產所有者產權主體不清晰,沒有對責任、權利與利益進行統一,三方之間缺乏利益共同體關系;林場的資產管理體制不科學,都制約著國有林場的健康發展。
1.3 國有林場的產品結構過于單一
我國國有林場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產品結構過于單一,主要體現在樹種單一上。絕大多數國有林場種植的樹種只有杉樹與松樹,樹種單一導致林場的經濟總量較小,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不僅如此,林業產業的衍生加工業較少,產業化程度差,需要不斷延伸相關的產業鏈。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國際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因此國有林場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目前,國有林場的產品結構狀態決定了林場只能維持簡單生產活動,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4 國有林場經營環境惡化
隨著我國林業相關政策的逐漸完善,地方經濟發展飛速,我國國有林場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林地的價值明顯提升,木材的價格回升,同時在進行林地征占用時有著更高的費用補償標準,村民也開始認識到了林區的潛在價值。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林地權益的重要性,但是也正因如此,開始發生了集體搶山與搶種的現象,林場所屬權的爭議普遍,嚴重阻礙著國有林場的正常經營。有很多村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要求林場給予足夠的資金補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場的生產成本。
2 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的途徑
2.1 明確國有林場經營定位
國有林場與其他企事業單位不同,不僅是生產型的事業單位,更是公益型的事業單位,而且應當將國有林場的公益性價值放在首要位置。國有林場發展要做好對生態環境、國土安全及戰備資源的保障工作,時刻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將林地作為發展的根本,分類經營,從而實現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經營。
2.2 保持國有林場的經營穩定性
我國眾多國有林場創建的最初目的都是對荒山進行綠化,林場有很多林地與集體林地發生了交錯。在維持國有林場經營穩定的同時,必須要保證林場的經營是符合時代背景與國家政策的。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必須要發生改變。因此,急需出臺相關的政策,對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進行明確,同時強調保持國有林場經營穩定性的重要意義,在社會層面提升國有林場的作用,讓更多人認識到國有林場建設的意義。
2.3 創新國有林場管理制度
在進行木材經營時,應當對生態林與商品林進行清晰劃分,將各個林場作為獨立的單位嚴格規定森林采伐限額,對林場進行管理。為了提升林地的利用效率,可以對商品林的采伐要求放寬,也可以采用面積輪伐的方式。如果國有林場的成熟林木數量較多,也可以對其進行未來5年的林木采伐限額劃分,并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調配,讓商品林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具有極高價值的商品,使國有林場的競爭力得到提升。同時,為了有效提升國有林場的運營管理效率,盡可能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還可以對各個國有林場進行授權,允許其獨自辦理證件進行木材運輸[2]。
2.4 調整國有林場的產業結構
國有林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以林為主開展多種方式的經營,為國有林場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國有林場可以改變傳統的樹種單一現狀,多培育觀賞類的園林植物、綠化專用的苗木以及具有特色的花卉植物,甚至可以在林地內發展生物制藥技術,培育出具有藥用價值的珍稀植物,實現對林下經濟的開發。同時,可以對非木質森林資源進行開發,對森林資源進行全面利用,例如建設森林公園、發展生態旅游、開發森林休閑度假村等等,爭取在創建綠色文明的同時提升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國有林場應當充分利用林場現有的資源優勢,可建立一個專門用于木材深加工的企業,例如家具制造廠、紙廠等,使木材的附加值被最大程度挖掘出來。此外,還可以組織交流會,總結林場的栽培技術與造林經驗,篩選出更加適合目前我國國有林場經營情況與現有規模的特色樹種,解決國有林場中杉樹、松樹占比極高的問題,同時有效縮短林木采伐周期,提升林地的整體利用率[3]。
3 結語
綜上所述,建設國有林場的目的是對荒山荒地進行綠化開發,實現其生態價值的同時發展其經濟價值。多年來,我國國有林場在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無論是在森林資源的培育上,還是在生態環境的改善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不僅如此,國有林場在對國土生態安全的維護工作中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其通過培育森林資源,發展衍生行業,讓我國林業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同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國有林場的經營管理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改革進程的加快,事業單位的改革愈發深入,國有林場在進行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難以解決的矛盾,而最為突出的矛盾就是國有林場經營管理工作嚴重落后,制約著林場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正因如此,必須要對國有林場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從國家層面健全相關政策,調整林場產業結構,打破國有林場當前的不良局面,促進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桂乾.國有林場改革后發展思路及經營管理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20(21):82-83.
[2] 吳麗冰.國有林場改革后的發展思路及經營管理對策[J].江西農業,2020(10):82,84.
[3] 嚴毅,王有兵,張夸云,等.海口林場53年生油橄欖結果樹表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16,45(06):99-103.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