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河南省正陽縣人民醫院 口腔外科,河南 駐馬店463600)
智齒指位于牙槽骨中第三磨牙,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為牙科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牙冠周圍牙齦發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低位埋伏下頜智齒拔除是臨床主要治療方法,但該手術難度較高,極其容易導致口角損傷情況發生,從而引起張口受限并發癥[2-3]。近年來,高速渦輪微創術在臨床上逐漸得到應用,且在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取得了不錯的療效[4-5]。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4例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患者,進一步分析高速渦輪鉆微創術應用于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后續治療提供更多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34例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7例。對照組男性60例,女性57例;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29.46±2.25)歲;低位近中傾斜埋伏阻生智齒68例,近中水平埋伏阻生智齒49例。觀察組男性62例,女性55例;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9.54±2.03)歲;低位近中傾斜埋伏阻生智齒64例,近中水平埋伏阻生智齒5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經X線檢查確診;②無口腔疾病;③溝通能力良好;④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存在異常;③過敏體質;④合并惡性腫瘤;⑤伴有高血壓、糖尿病;⑥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⑦合并免疫系統疾病。
1.3 方法術前,兩組患者均拍攝牙片,觀察阻生智齒情況。對照組實施傳統鑿骨劈冠治療,在下頜阻生智齒遠中、上面、頰側進行常規切口,翻粘骨膜瓣,使用骨鑿進行敲擊,去除骨組織,劈冠降低鄰牙阻力,使用牙挺牙鉗拔出智齒。觀察組實施高速渦輪鉆微創術治療,在阻生智齒遠中與頰側齦緣之間作微型切口,使用渦輪鉆清除阻生牙上面的骨組織,再使用牙鉆分牙,將離斷部分取出,根尖挺或牙挺挺出牙冠與其他部分。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②手術結束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③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干槽癥、鄰牙損傷、臉頰腫脹、張口受限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觀察組的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的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
2.2 術后疼痛程度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n(%)]
2.3并發癥觀察組出現4例臉頰腫脹,3例鄰牙損傷,并發癥發生率為5.98%(7/117);對照組出現9例臉頰腫脹,8例鄰牙損傷,6例張口受限,3例干槽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26/117)。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35,P=0.000)。
由于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解剖變異性較大,故手術視野具有一定局限性,極易損傷口角,導致張口受限[6]。以往,由于醫療技術限制,臨床常采用開放手術治療該疾病,傳統鑿骨劈冠法為臨床常用的開放術式,其主要是通過去骨、分牙等方法,以減少骨組織與牙體的阻力,進而拔出下頜組生智齒,但該手術創傷性較大,不僅會增加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術拔牙的難度與風險性[7-8]。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改善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的臨床效果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高速渦輪鉆微創術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于牙槽外科手術中,與傳統鑿骨劈冠法相比,其具有創傷小、高轉速、手術視野清晰等優勢[9-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拔牙時間、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高速渦輪鉆微創術在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中應用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在于:埋伏下頜阻生智齒位于低位狀態,會對根部、鄰牙、冠部帶來一定阻力,傳統手術方式采用骨鑿進行敲擊,容易使牙根部裂開,增加患者疼痛,而高速渦輪鉆微創術通過借助工具,快速切割深部,利于消除牙齒阻力,使用牙鉆有目的地進行分牙[12-14],相比骨鑿可有效減輕手術創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高速渦輪鉆微創術應用于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中效果顯著,有利于縮短患者拔牙時間,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且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