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重慶 402160)
PBL即“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是當前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也稱為專題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病例為先到,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和傳統教學相比,PBL最大的特點是課程啟動以問題為中心,學習的過程是問題解決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是創設問題情境、貫穿全程的引導。PBL強調并非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強調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將重點聚集在學生如何主動學習。例如:在PBL教學方法中,通過項目或問題導向的形式驅動學生發揮主動學習精神,在項目或問題中去探究解決問題。在該方法中,PBL提供了真實性的任務布置,學生組建項目小組通過相互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形式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
臨床教學是護生必然經歷的階段,教學效果會直接決定護生今后能否適應工作環境及順利開展工作,同時也會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影響,因此采取合適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對護生開展臨床教學尤為重要。常規教學法主要為臨床帶教,主動性較差,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可實施PBL教學法,即問題式學習,為分析應用該教學方法于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效果而進行比照研究,現對研究詳情作如下分析。
研究開展時間是2018年12月到2020年9月,將此階段在本醫院呼吸內科實習的護生納入到研究中,共計108例,以擲骰子結果將所有護生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性:女性為48:6;年齡范圍是18到24歲,均值是(22.82±1.24)歲。對照組:男性:女性為49:5;年齡范圍是18到25歲,均值是(23.02±1.19)歲。將兩組護生的上述資料數據進行對比,提示均沒有很大差異(P﹥0.05)。
對照組護生接受常規教學法,即一對一帶教,教師結合工作經驗與案例講解呼吸內科的相關知識。
實驗組則實施PBL教學法,具體措施是:(1)教師在教學前兩天對護生的學習進度、性格及理解能力等進行調查,結合呼吸內科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大綱明確病例,如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癌等,據此設計問題,確保問題難度適中。(2)引導并鼓勵學生利用空余時間仔細閱讀并分析案例,結合問題查找相關資料,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并得出答案;以小組為單位將答案與想法表達出來,和小組成員進行探討,最終得出答案;討論期間教師不要過多參與,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時間,僅需維持秩序并適當引導即可。(3)小組選擇代表將總結出來的答案描述給教師,并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答案進行總結,對其錯誤之處進行糾正,對其正確之處要鼓勵,以此提高護生的積極性。(4)討論及代表回答結束后,教師以實際病例為基礎講解呼吸內科的相關知識,同時通過模擬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5)教師在課余時間可通過微信、QQ等方法了解護生的學習進度,解答護生提出的問題,據此設計下一階段的問題并明確病例;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收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找出自身的不足,對教學進行完善。
一是滿意度。以問卷評估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共計100分,超過85分為很滿意,60到85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統計滿意度以對比;二是人文關懷能力。以人文關懷能力評估量表對兩組護生進行測評,包含:耐心、勇氣及認識三項內容,評分范圍均是0到100分,評分越高則說明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越強,計算平均分并比照;三是考核成績。以試卷和模擬訓練測評兩組護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總分值均是100分,評分越低則說明護生的考核成績越差,計算平均分并比照。
資料數據比照均通過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選用版本是25.0。計數資料采取的檢驗方法是X2檢驗,描述形式是[n(%)]。計量資料采取的檢驗方法是t檢驗,描述形式是(±s)。統計學意義存在的判斷標準是P﹤0.05。
表1中內容為兩組護生的教學滿意度,互相比照,提示實驗組護生更高,存在很大差異(P﹤0.05)。

表1:兩組護生的教學滿意度及差異[n%]
表2中內容為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及考核成績詳情,耐心評分、勇氣評分、認識評分、理論知識評分與實踐操作評分進行對比,提示實驗組護生均更高,均存在很大差異(P﹤0.05)。

表2: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及考核成績詳情(,分)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迅速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長足長進,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其對自身的健康更加關注,同時也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生是臨床護理的儲備人才,為保證其能夠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做好臨床教學工作十分重要。
以往呼吸內科的臨床教學主要以常規教學法開展,可起到一定效果,但該教學方法的主體為教師,而護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灌輸,積極性與主動性均較差,教學效果不理想。基于上述情況,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十分必要。PBL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是教學的重點與中心,而教師僅負責引導工作,能夠保證學生更加積極且主動,其通過收集實際案例資料,在結合護生學習進度與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可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該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收集資料期間能夠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習興趣提高,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問題解決能夠讓護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可使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此外該教學模式的評價更具綜合性,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能夠使教師通過意見收集的形式對教學進行改善,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為分析將PBL教學法應用于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而進行比照研究,其結果顯示:兩組護生的滿意度、各項人文關懷能力評分與考核成績進行對比,提示實驗組護生均更高,均存在很大差異(P﹤ 0.05)。
綜上所述,將PBL教學法應用于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可起到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掌握能力的效果,護生更加滿意并積極參與,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