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珍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紅旗小學 廣東·東莞 523900)
“統編”語文教材結構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取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語,對本單元主題略加提示,并指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可以看出這套教材十分重視語文核心素養,更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習作難教、難學是公認的,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習作便教利學,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從三年級開始每冊編排一個習作單元。習作單元的編排,完全從培養習作能力出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并設置了一系列訓練,保證學生在某項重要習作能力上形成突破,獲得提升。習作單元的設置是這套教材的最大特點之一,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帶來新方向。
統編本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在第五單元安排了獨立的習作單元,該單元以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為核心編排的。這個單元以“圍繞中心意思寫”為主線,通過一系列閱讀和習作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文章,了解如何把中心意思寫清楚,學習在確定中心意思之后,如何圍繞中心選取事例,并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習作單元由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單元習作6部分組成,每部分各有各的作用,有梯度,螺旋式地浸透習作方法。“導語”點名語文要素(習作要求:圍繞中心意思寫)—精讀課文學習表達方法(學習在確定中心意思之后,如何圍繞中心從不同的方面或不同事例寫,并把重點部分寫具體)—“交流平臺”梳理表達方法(總結方法)—“初試身手”初步嘗試運用表達方法(口頭表達,小練筆書面表達,重在實踐)—“習作例文”進一步感悟,積累經驗(可作習作范文用)—單元“習作”(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寫,檢驗單元學習成果)。各板塊可以有機的重復使用,整合使用。
一般的精讀課文我們要教學字詞,講授內容,體會主旨,但習作單元中精讀課文的定位與其他單元不同,它直接指向表達,強調從閱讀中學表達,對語言積累不作過多的要求。為了體現單元精讀課文的作用,筆者在實踐中從多方面進行嘗試。
六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旨在培養學生圍繞中心意思寫的能力,這一要點貫穿了整個單元。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夏天里的成長》《盼》其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夏天里的成長》這一篇散文,目的是為了教導學生如何圍繞中心從不同的方面選材;《盼》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教導學生圍繞中心選取不同的事例來寫,而且要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其實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強調要“圍繞中心寫”,怎么才做到“圍繞中心寫”?如何將教學目標轉為教學中的“抓手”?要具體落實在方法技巧上。教師要注意轉變觀念,不能以傳統閱讀課文的講授方式去對待,要仔細研究這些“要點”(知識點,訓練點)如何體現在精讀課文中,從課文中挖掘習作要素,從閱讀指向習作表達,梳理其“隱在”的知識體系,注重方法的傳授與培養,要將方法、技巧,落實到教學中。
習作一般能力的獲得,恰恰是以課文為樣本。因此就必須用好精讀課文,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聚焦習作方法的傳授,設計多種練習,做到一課一得,有機浸透,有梯度,螺旋式地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方法意識,讓學生將學到的方法用于各種實踐中,保障學生學有所得。筆者根據上文的教材相關解讀與分析,對《夏天里的成長》《盼》兩篇精讀課文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
(1)《夏天里的成長》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領會“圍繞中心意思寫”是如何寫的。“圍繞中心意思寫”首先就要找到中心。全文中心句是課文的第一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萬物在文中具體寫了哪些事物?學生比較容易地找到文中出現的事物,老師用花瓣圖幫助學生歸納。再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作者是怎樣描寫動植物在夏天里迅速生長的?學生會發現第二自然段了也取用了總分結構的寫法,圍繞中心句“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來寫。寫了哪些動植物呢?學生圈畫,老師也用花瓣圖幫助學生歸納。引導學生抓住時間詞和生長量的詞來體會迅速生長。兩個花瓣圖直觀,形象地呈現“從不同的方面表達中心”的意思。老師總結寫法:總分結構,圍繞中心句抓住有代表性的方面來寫。如此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到“圍繞中心意思寫”的含義。


單元中各板塊的內容我們可以有機地運用,引導學生閱讀“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重點閱讀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圍繞中心句“爸爸執行計劃一絲不茍”選取了不同的事例來寫的。我們也能總結出:寫人的時候,圍繞中心句(人的特點),取用總分結構,抓住典型的事例來寫的方法。讀指向寫,讀為寫服務,是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定位,因此我們可設置小練筆來讓學生嘗試用學到的方法來寫一段話,在實踐中體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精髓。

(2)《盼》是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它除了與《夏天里的成長》文體不同外,在寫法上我們也要教授新的寫作方法。縱觀整個單元,“交流平臺”在總結“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時提到除了從不同的方面或者選取不同的事物來寫外,還要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筆者以此為根據設計教學環節。
首先,我們明確本文的中心是“盼”,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通過哪些事情來寫對穿新雨衣的“盼”?借助段落開頭表示時間的詞語“一連好多天”,“有一天”,“吃過晚飯”,“第二天早晨”,可以發現文章選取了“有了新雨衣,盼變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沒法出門,盼雨停”,“盼來雨天,快樂出門”四件事情來寫出“我”的“盼”。教導學生抓住時間變化的詞語來理清脈絡,找出相關事例,發現作者布局謀篇上的特點。

然后,重點學習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平時習作的時候,我們都說寫文章要詳略得當,能突出中心的內容要詳寫,與中心無關的內容要略寫,這才能突出重點,突出中心。所以文中為了突出“盼”這個中心,作者是詳寫了中間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的部分。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白這一重點,設計了小練習:如果文章的中心改變了,它還是一樣的寫法嗎?取選的事例還是相同的嗎?同樣是課文中“我”得到新雨衣,盼穿新雨衣,最終穿上新雨衣的事情,如果把中心定為“快樂”,原文中盼穿新雨衣的過程所經歷的事情都要略寫,要把穿上新雨衣的快樂寫詳細、寫具體,圍繞“快樂”這一中心選取的小事例也不一樣。通過練習對比,老師幫助學生總結:可見就算同一件事,中心不一樣,選取的事例就不同,詳寫的部分也不一樣,所以寫作時一切都是為中心服務的。這樣學生就能明白要將重要部分寫得詳細具體,做到詳略得當的重要性。
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適當回顧以往的習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選取兩篇大部分學生都有同樣問題的文章讓學生閱讀,根據本節課所學到的方法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嘗試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表達練習,避免自己在習作中犯下同樣的錯誤。
現在,學生都知道要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那如何才能將重要部分寫得詳細、具體呢?這就是第二課時學習的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動作、心理、語言等人物描寫,體會其中“盼”的心情。可以總結出將重點部分寫具體寫詳細的方法:借景抒情和細致的人物描寫。將本節學到的方法遷移到“習作例文”加以驗證。單元中各板塊的內容可以靈活安排,多次使用。再次引導學生閱讀“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借助例文中的旁批引導學生發現為了突出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文章選取了不同的事例來寫,而重點寫了訂暑假計劃的事情。作者是怎樣將這件事寫詳細、具體的?學生嘗試用這節課學到的方法去發現。我們強調方法用于實踐,所以還要學生小組合作對上節課的兩篇詳略不當的問題文章提出修改的意見,進行修改。這樣不斷地將學到的方法用于實踐,內化所得,最后做到學以致用。
習作自成體系,不代表習作完全與閱讀脫鉤。老師要借助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習作方法和技巧,并設置了一系列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深化,保證學生在某項重要習作能力上形成突破,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