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邢雯
“胡紅春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極度負責,生活上為人厚重、待人謙遜,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老胡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名基層干部,他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面對困難,面對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組織的需要,他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情懷和家國大義”……
扎根一線,他矢志創新、追求卓越,精湛技藝助力世紀工程;
面對疫情,他聞令而動、逆行出征,血肉之軀筑起抗疫之堤。
他是一名優秀的電力工程師,也是一位杰出的企業管理者。他叫胡紅春,生前擔任中國能建國際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安全總監。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他全身心投入企業境外疫情防控工作,為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實現復工復產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2月1日,胡紅春從海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歸國后突發疾病,搶救無效逝世。
“胡總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極度負責,生活上為人厚重、待人謙遜,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老胡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名基層干部,他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面對困難,面對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組織的需要,他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情懷和家國大義”……
4月13日,中國能建集團黨委追授胡紅春中國能建“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2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四年后,胡紅春被調入中南電力設計院,擔任送電處助理工程師,從此與電結緣。
剛入設計院的胡紅春,就參與了輸電線路終勘工作,一年中有200多天在線路工程上做外業,讓他有機會在實踐中學習和歷練。
由中南院設計的天生橋至廣州±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第二條直流輸電線路,是“西電東送”重點工程。胡紅春參與的是廣東、廣西交界處的一段,線路長100多千米。這里不僅叢林茂密、溝壑縱橫,還常有野獸、蛇蟲出沒。
夏季的廣東,天氣炎熱且濕度很大。胡紅春和同事一起披荊斬棘、翻山越嶺,一天下來,衣服被反復浸濕好幾遍。他們早出晚歸,中午餓了就啃一口隨身帶的饅頭,行軍壺里的水喝完了,便就近找老鄉家討水。三個月的奔波,胡紅春和同事們按期完成了勘測任務,但他們不僅被曬得黝黑,也瘦了一圈。
對胡紅春來說,外業踏勘雖然艱苦,但也收獲滿滿,不僅能夠快速地掌握專業知識,而且看到圖紙上的條條銀線最終變為現實,輸送光明,自豪和激動的心情更是溢于言表。他深深地愛上這份光榮的“使命”,無怨無悔地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山山水水,一干就是四年多。
愛學習、肯吃苦、善思考、精益求精……這是胡紅春留給同事最深的印象。四年高電壓技術本科專業的積累,再加上工作中的勤學苦鉆,讓他快速成長為業務骨干。
三峽輸變電工程是世界電網建設史上最壯闊的系統工程。三峽至萬縣Ⅰ回500千伏輸電線路是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是為三峽首臺機組發電做準備,這也是胡紅春作為主設人參與的首個重點項目。
對于我國電力行業來說,三峽輸變電工程在建設管理模式上也是一個新起點,招投標、監理制等管理理念首次在該工程落地。第一次參加電網項目投標競標,胡紅春積極轉變思路、主動策劃、精心籌備,提出了多個方案,并不斷打磨、反復優化,最終成功中標。

胡紅春(右)指揮勘測作業。資料圖
該工程線路途經鄂西,抵達重慶,沿途高山大嶺多,山勢陡峭且海拔高。針對線路路徑選擇困難、大高差、冰區復雜等設計技術難題,胡紅春多次前往現場踏勘,圍繞路徑、選線、塔型等多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設計創新和優化。
1997年10月,三峽至萬縣Ⅰ回工程揮揪破土,標志著三峽輸變電工程建設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2007年7月,湖北荊州換流站擴建2號主變壓器正式投運,標志著三峽輸變電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十年間,胡紅春幾乎參與了三峽輸變電工程的所有項目,為三峽電站電力外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AD制圖軟件在各個行業方興未艾。中南院也提出了“2000年前全部甩掉手工繪圖板,使用計算機繪圖”的目標。當時,電腦還沒普及,很多設計人員都沒有接觸過電腦,完全是從零起步。
喜歡鉆研技術的胡紅春身先士卒,買了兩本CAD教材開始自學。他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時間在機房練習,還耐心幫助老同志學習使用軟件。
在胡紅春和幾個年輕人的帶領下,幾年間,中南院CAD出圖率從百分之二十逐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1999年,中南院提前一年實現全部甩掉圖板的目標,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引領我國電力設計行業掀起從圖板向計算機繪圖的技術革命。
進入21世紀,利用清潔能源,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新時代電網工程師義不容辭的使命。特高壓引領著我國輸電技術的進步升級,胡紅春也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這場技術革新中,向著新的高峰攀登。
2005年,我國開展了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試驗示范輸電工程的建設。當時,特高壓作為世界電力建設領域的前沿技術,沒有可遵循的設計原則和標準。
面對挑戰,作為技術骨干的胡紅春加入了中南院的特高壓工作組,通過參與科研課題、設計專題研究,與科研單位共同解決了一項項世界難題。
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當時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直流輸電工程。作為該工程線路工程以及扎營港長江大跨越工程設計總工程師,胡紅春自預選線啟動期就全面參與到各個階段的設計管理工作中。
他帶領團隊扎根一線,先后完成重慶段、湖北段約625千米線路工程的初步設計,以及6個標段的施工圖設計,通過持續優化和反復比選拿出了最優方案。作為該工程中段的牽頭設計機構,中南院還承擔了9家設計院的設計協調工作。身為設總的胡紅春,不辭辛勞、盡責履職,定期組織召開設計協調會,溝通設計方案和技術原則,開展集中設計攻堅克難,創新評審流程實施分步評審,圓滿完成各項設計任務。
從2008年12月線路工程開工建設,到2010年7月正式投運,僅一年半的時間,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線路工程就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建設任務,并獲得2010年度電力行業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此后,胡紅春又在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擔任線路工程及扎營港長江大跨越工程設計總工程師。
自參與我國自主設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以來,胡紅春先后參與協調、牽頭設計、評審皖電東送淮南-上海、錫盟-上海西、晉東南-豫北-徐州、雅安-南京北、蒙西-陜北、豫北-石家莊、蒙西-晉北-石家莊-濟南-濰坊等10余項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參與編寫、修訂《高壓直流輸電大地返回運行系統設計技術規定》《±800千伏直流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1000千伏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等多項行業及國家技術標準。2010年,胡紅春被授予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重要貢獻專家”稱號。
不僅僅在技術創新的第一線攻堅克難,在抗災搶險的最前沿,胡紅春同樣演繹著電力工程師的責任擔當。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強降溫和持續雨雪冰凍天氣,造成電網設施大量損毀。
中南院第一時間成立多個搶險小組前往現場。正在向家壩-上海特高壓工程重慶段踏勘的胡紅春主動報名,加入到搶險救援中,與同事一起奔赴位于重慶武隆的張家壩-長壽I、II回500千伏輸電線路受損現場。
由于受持續的雨雪冰凍極端惡劣天氣影響,該線路7基桿塔發生垮塌、扭曲、橫擔斷裂等不同程度損壞,部分導線和地線斷線、間隔棒脫落,受損線路長約3千米。
抵達現場后,胡紅春和同事白天冒雪配合業主、施工單位開展搶修,晚上抓緊研究線路改造和提升方案,常常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達旦,就這樣一直在現場堅守到搶修完成恢復供電,整個春節都奮戰在搶險一線。
2017年年初,胡紅春調任中電工程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分管項目管理工作,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一帶一路”有關工程建設中。
由中電工程總承包建設的越南-老撾115-2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于2017年年底進入施工放線的關鍵環節,此時,距離合同約定的投運時間僅剩幾個月,但施工方在現場僅投放了一臺牽張機。
憑借多年的輸電線路工程設計和建設經驗,胡紅春判斷,按照當時的進度很難保證如期履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當即找到分包商進行交涉,要求再增加一臺牽張機。
多投入一臺設備,就意味著要增加100多萬元人民幣的成本,分包商打起了小算盤,找各種理由推脫。
“雖然距離合同約定的最后期限還剩幾個月,但老撾的雨季很快就要到了,如果3月份完不成線路架線,到了雨季設備根本就進不來,想趕進度都沒辦法了,到時候工期增加一天就要支付20萬美元的違約金,這個賬你算過嗎?”胡紅春曉之以理。
回到北京后,胡紅春又繼續做分包商的工作。“不進設備,就換人!”一向溫和的胡紅春犟起來儼然換了個人。經過多次交鋒,第二臺牽張機終于進場了。

胡紅春(中)在踏勘時與老鄉攀談。 資料圖
項目完工后,這家分包商的有關負責人專程到北京找到胡紅春,對他表示感謝:“如果不是胡總當初堅持讓我們進第二套設備,這次肯定無法按期完工,違約金都不知道要賠多少,是胡總讓我們避免了一大筆損失!”
2018年5月,胡紅春履新中國能建國際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兼安全總監、安全監察部主任。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各項工作千頭萬緒。為了盡快理清工作,胡紅春每周制定重點工作計劃,把一周的任務分解到天,完成一項勾一項,每天通過寫工作日志記錄完成情況。
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牽頭制定安全相關的制度。這些制度既要承接集團的管理要求,還需充分考慮國際公司的實際情況。胡紅春和同事字斟句酌,一項制度往往一討論就是五六個小時。在他的帶領下,僅一年的時間,中國能建國際公司就建立起“1+9”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1+9”質量管理體系,完成安全和質量管理的建章立制,顯著提升了企業的安全、質量、環保和科技管理水平。
國際公司境外機構人員的工作生活和個人安全也是胡紅春心中一直掛念的事。晚上,常常看到他辦公室的燈光照射到走廊上,聽到他跟海外的同事溝通交流,從項目進展到個人生活,事無巨細,慢慢地,胡紅春成了海外員工及家屬的貼心人。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牽頭制定海外項目應急預案,組織購買防疫物資,指導海外員工做好安全防護,安撫后方家屬……胡紅春的電話成了24小時熱線,他總是想盡辦法幫助大家解決困難。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胡紅春被抽調至中國能建境外疫情防控辦公室擔任醫療支持小組組長。
雖素未謀面,但胡紅春一直將中國能建遍布在全球各地的兄弟姐妹們的安危掛在心間。“醫療支持小組的工作直接關系海外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責任重大,馬虎不得。”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胡紅春的辦公桌上,分門別類地碼放著各種工作資料,“應急預案”“境外防疫專員名冊”“疫苗常見問題問答”“視頻巡查”“常用通訊錄”……一張張做著標記的小便簽和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折射著他日常的工作狀態。
作為組長,胡紅春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組織開展公司境外重點項目視頻巡檢20余次。為了讓境外員工更好地掌握防疫抗疫知識,他牽頭整理專家院士的講座文字稿,編寫成8篇《境外員工新冠肺炎防疫醫療支持參考》。由他參與編寫的《人文能建-防疫醫療支持參考手冊》《“帶疫解封”下境外項目防疫和經營工作指南》等一批防疫指導文件,有效地指導了海外項目的防疫抗疫工作。
為了及時掌握海外員工情況,在他的帶領下,一支由35名一級防疫專員和200多名二級防疫專員組成的境外防疫隊伍迅速組建完成,并針對境外防控措施、科學用藥等內容組織多次培訓,實現了境外項目全覆蓋。
依托葛洲壩中心醫院,胡紅春和同事搭建起“5+5”海外戰“疫”“聯合體”,將境外項目按時區分為5個組,分別對接國內5個醫療專家組,每個專家組分別由醫療、護理、健康管理、心理援助等專家組成,搭建起遠程醫療平臺。與此同時,由胡紅春組織編寫的《中國能建海外疫情防控遠程醫療指導手冊》也在第一時間發放到大家手中,實現了境內外24小時防疫指導無縫銜接。
“謝謝你們,寶寶和我都很感謝,讓我覺得很溫暖。”身處尼泊爾的一位懷胎7個月的孕媽媽在首次接受遠程診療服務后特地向醫療組的同事表達了感謝。
經排查,中國能建境外項目及機構共有17名孕媽媽,其中包括6名員工家屬,分布在8個國家的9個項目部。由于疫情蔓延,往來中國的客機停航,讓預產期逐漸臨近的孕媽媽們陷入焦慮和緊張。這一特殊群體引起了胡紅春的關注。
為了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孕媽媽們的情況,確保她們的健康和安全,胡紅春組織建立了“海外孕媽微信群”,并讓專人為孕媽媽建立檔案,為紓解她們的焦慮,胡紅春通過遠程醫療平臺聯系婦產科專家、心理咨詢師、內分泌科等專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講授孕期注意事項和防疫知識,為身處海外的孕媽媽們排憂解難。
截至2021年1月底,遠程醫療平臺已累計開展遠程問診和心理咨詢1000余人次,保障了境外員工的身心健康。
為全力保障境外項目盡快復工達產,醫療支持組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組織擬出境員工的應急疫苗接種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胡紅春根據人員地域分布、出境緊急程度等,對疫苗接種人員進行篩選和分組,通過反復與疫苗供應商溝通協調,為中國能建員工特設了北京、天津、武漢、成都、合肥等多個接種點。自2020年4月以來,累計完成接種12000余人,為出境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境外項目復工達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1月,在塞爾維亞潘切沃項目辦公樓狹窄的走廊里,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戶灑落在胡紅春的身上,他斜靠著墻坐在凳子上,眼睛微閉,聽到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已轉為陰性的消息,緊皺著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一個月前,胡紅春主動請纓赴海外參與疫情處置工作。抵達現場后,他不顧路途勞頓,第一時間組織會議、考察現場、協調核酸檢測實驗室搭建,經過20多天的努力,疫情終于得到控制。
2月1日,胡紅春從塞爾維亞回國后,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逝世。
胡紅春以腳踏實地、勇于擔當、忠誠事業、默默奉獻、攻堅克難的精神特質,書寫下一曲曲胸懷大局、奮斗進取的人生樂章,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對企業的熱愛,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樹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山河無恙、英雄已逝。英魂不朽、精神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