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影響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技能水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素材。高校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積極宣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涌現的勞動英雄,引導大學生繪就艱苦奮斗的人生底色。
關鍵詞:抗擊疫情;大學生;勞動教育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四育”提升為“五育”,將勞動教育重新納入國民教育的總體要求之中。2020年3月20日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展現了勞動的可貴、可敬與可愛,大學生也是抗擊疫情的參與者、親歷者與見證者。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強化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是具有針對性、時效性、感染性的教育途徑。
一、重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提供的勞動教育契機
高校要重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契機。一段時間以來,勞動教育在教育實踐中被弱化和邊緣化,造成一部分大學生勞動精神缺失,形成了錯誤的勞動觀,出現了一些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愿意參加勞動、沒能力參與勞動、不尊重勞動者的不良現象。例如,有的大學生偷偷用父母的“血汗錢”在直播平臺上巨額“打賞”網絡主播,這類新聞報道屢見不鮮,令人痛惜;有的學校食堂頻頻出現浪費食物現象,部分大學生不珍惜食品、食物,讓人惋惜;有的大學生崇尚分數,“十指不沾陽春水”,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忽視了勞動對自身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抓住可靠的教育機遇與教育環節,勞動教育很容易陷入“只開花不結果”的困境。
抗擊疫情是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重大公共事件。抗擊疫情中涌現出的最美勞動者以及他們的感人事跡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鮮活教材。例如,解放軍、武警戰士、醫護人員、消防人員、科技工作者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互相配合、團結奮戰,心連心,手挽手,打造了一條鐵的長城,時刻守衛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出征,堅守在人民安全防護的第一線,成為人們心中的“定海神針”;火神山醫院建筑工地上的黨員突擊隊日夜鏖戰,彰顯出奮勇爭先、無私無畏、勇擔使命的拼搏精神。這些最美勞動者為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提供了生動的素材。高校結合抗擊疫情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勞動意識與技能,還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每一位勞動者的價值觀。
二、積極宣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涌現的勞動英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學生最需要英雄的榜樣激勵。“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抗擊疫情需要英雄,抗擊疫情斗爭中也涌現出了許多英雄。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無法觸及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眾多普通勞動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勞動英雄。這些勞動英雄,都懷揣著濃重的家國情懷。例如,眾多醫學專家不顧個人安危,“逆行”深入疫情嚴重地區,帶領團隊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廣大建設者通力合作、晝夜奮戰,將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從設計到投用;環衛工人在疫情防控中,沿街消毒,做好公共衛生,部分環衛工人冒著極大的感染風險整理醫療垃圾;多地菜農,將辛勤勞作收獲的蔬菜無償捐贈給疫情嚴重的地區;許多有組織的志愿者和自發的志愿者,在社區或者鄉村開展防疫工作,他們都是勞動英雄。
人們崇敬英雄,禮贊英雄。這種崇敬與禮贊,在湖北人民送別各地的援鄂醫療隊時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一名女孩在陽臺高唱《我和我的祖國》為醫護人員送別,一名市民手持國旗在街頭長跪送別,一名市民站立路旁深深鞠躬送別……這些禮贊英雄的場景直抵人心,引發了人們團結奮斗的情感共鳴。這些勞動英雄是教育大學生崇尚勞動、崇尚英雄的鮮活素材。大學生應該以抗疫英雄為榜樣,抓住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勞動和實踐機會,強健體魄、磨煉意志、錘煉自己,培養勇于擔當的品質,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像抗疫英雄一樣,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引導大學生繪就艱苦奮斗的人生底色
我國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與疫情斗爭的過程。在這場斗爭中,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挺身而出、前赴后繼、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形成了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力量,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也彰顯了勞動最光榮的價值取向。
大學生在現實生活與媒體報道中,可以真實感受到抗擊疫情斗爭中一幕幕艱苦勞動的場景。比如,在疫情防控一線,很多醫護人員由于戴口罩、護目鏡等醫護用品長期工作而臉上出現很深的壓痕;在鄉村、社區等地的疫情防控設卡處,許多安保人員、志愿者頂風冒雪工作,在寒冷中以泡面充饑;在春節假期期間,許多醫療用品生產企業為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地生產;在大部分人居家自我隔離的情況下,快遞行業從業人員奔波忙碌,保證人民生活物資的供應;部分師生為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冒著嚴寒在屋頂、室外“尋找”信號進行網絡教學、網絡學習;等等。
高校要充分用好這些艱苦勞動實例,教育大學生認識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特別是要他們認識到,取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是所有勞動者辛勤勞動的結果,進而培養大學生養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勇氣,“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昂揚斗志,以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風骨,引導他們爭做新時代艱苦奮斗精神的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創業觀和奮斗觀,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鋪路架橋,決心為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四、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強化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
第一,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將勞動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則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多勞動實踐的機會。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抗擊疫情貢獻出自身的力量,成為學生眼中熱愛勞動、勤勞奮斗的榜樣。同時,家長應該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勞動,磨煉生活技能,培養大學生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勞動精神,使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勞動觀。
第二,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之中。學校是勞動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應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我國疫情防控這一契機,設計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內容和實施方案,以充足的教育資源作保障,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觀,提升大學生勞動技能。學校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探尋科學研究方法,增進大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剖析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大學生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將勞動教育融入社會教育之中。“勞動教育想要得到積極發展,達到促進學生勞動素質提升的效果,離不開社會教育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應大力表彰一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先進個人和單位,興建一批融入抗疫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崇尚英雄、熱愛勞動”的優良風氣,促使勞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張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3.
[3]郝志軍,哈斯朝勒.家庭、學校、社會協同是推進勞動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徑[J].人民教育,2020(8).
責編:嘉 悅
基金項目: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新時代高校政治傳播協同機制研究”(編號:2018GGJS159)
作者簡介:侯丙孬(1979— ),男,洛陽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