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領頭羊?數據最有說服力。2020年,昆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76.8億元,牢牢保持著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地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征程中,說昆山是“領頭羊”一點也不過分。
根據2020年12月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20》,昆山位列“2020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榜單第一名;此外,昆山連續16年位居全國百強縣榜首。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昆山實現了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的歷史跨越,走出了一條以改革開放為時代特征、以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為強大動力、以人民幸福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
位于昆山市張浦鎮的金華村,被吳淞江包圍,四面環水。走進村子,首先會被綠樹成蔭的水杉步道、成片的花海和桃園吸引,然后就是一排一排嶄新的灰頂白墻的鄉村別墅,村子里有自己的圖書館、網紅餐廳、咖啡館。金華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介紹,金華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經突破了千萬元的大關,在整個張浦鎮最高,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0多元,在昆山市位居前三甲。
曾經的金華村是一個位居島上、與城市隔水相望的小漁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后。這些年,金華村一步一個腳印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開河、修路、建橋、辦廠,發展特色農產品和旅游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產業發展,村莊面貌和生態肌底煥然一新,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也有滋有味。
2017年,金華村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旅游特色村、蘇州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等200多項榮譽稱號,更是讓金華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村民靠什么致富?僅拿金華村特色農產品臘肉來說,全村每年銷售額大概在1200萬元以上。金華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收入多一點的農戶光靠賣臘肉,兩個月能掙8萬元,相當于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工資了。”
清潔、美麗、富裕的金華村,只是昆山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昆山以實施鄉村戰略為總抓手,著力抓重點、塑特色、創優勢,奮力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為了給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昆山全面推動“三高一美”(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蔬菜地、高標準池塘和美麗生態牧場)建設,成果顯著:張浦姜杭基地生豬養殖場正式啟用,“張浦黃桃”成為昆山首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昆味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86家企業和個人使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落戶昆山,昆山大閘蟹產業研究院掛牌運營。
同時,昆山非常注重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2020年,昆山入選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繳欠租專項行動,累計清繳率達97.4%。創新設立5000萬元“昆農貸”綜合風險資金池,扶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首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累計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377名,數量位列蘇州第一。2020年,全市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804萬元,超千萬元的村有40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38300元,同比增長5.6%。
在昆山高速發展的40多年里,鄉村是重要的一環。位于錦溪鎮的計家墩就是一個例子。
在淀山湖與錦溪古鎮之間,沿錦商公路右拐,進入兩旁都是香樟樹的鄉村道路,沿著一路綠蔭,就能到達計家墩村。這里原本是一個“城鄉統籌規劃的搬遷村”,開發前,村里很多年輕人都離村在外打工,全村最多的就是老年人,村子的面貌也相對落后。為了盤活村子,昆山市和錦溪鎮的各級領導大膽決策,引入國內鄉建領域經營多年有著豐富建設經驗的文旅集團對計家墩村進行整村改造。
計家墩創新模式,以租金加分紅的形式進行政企合作,在存量集體土地上,采用企業投資運營,為集體經濟增值保值,帶動周邊鄉村發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發力、集體共享、城鄉聯動的良性合作方式。挖掘鄉村自有價值,尋找鄉村發展的新動能。短短幾年時間,它便從一個“大城市近郊城鄉統籌規劃的搬遷村”成功蝶變成了“文化體驗感極強的鄉野度假生活空間”,成為遠近周知的“網紅打卡點”。
今年是湖北籍小伙范平在昆山的第十個年頭。這些年,他在昆山工作,安了家,幾年前還創立了家居品牌公司,成為了“范老板”。作為新昆山人,他對昆山的印象是“生意好做”。
像范平這樣的老板,昆山多達100多萬。今年一季度,昆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2.1萬戶,成為全國首個市場主體突破100萬的縣級市。
縱觀昆山的發展歷史,“親商、安商、富商”已寫在了它的基因里。
昆山因臺資而興,因臺企而強,作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當地累計批準臺資項目5394個,投資總額645.9億美元。
昆山在“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中始終把制造業立市作為總的戰略,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通過政府牽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創新創業生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高級化。
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化“不見面審批”改革,主動對標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最佳實踐,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昆山方案”升級版,為所有在昆市場主體提供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為提升政府服務的軟實力,昆山極力打造“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在已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28條基礎上,今年又發布16條新措施,推行“1311”掛鉤服務機制,即推行市領導掛鉤13家龍頭企業、市級部門掛鉤100家重點企業、區鎮掛鉤1000家企業的“1311”服務機制。
去年3月,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簽約落戶,成為當年美國500強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首個項目。這也是亞太首個咖啡烘焙工廠、全球五大中心之一。
工業是昆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昆山將深入研究產業鏈雙循環格局,探索建立產業鏈“鏈長制”等制度,加大重點企業上下游供需對接,鼓勵龍頭企業補鏈、強鏈、拓鏈,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今年2月,昆山舉辦了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首批啟動了53個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涉及資金330億元。特別是做到了“政策出臺就兌現”,召開推進大會的當天即向丘鈦微電子、南亞電路板、立訊電子科技、聯滔電子、華天科技等5家企業發放億元“紅包”,以這些龍頭企業為示范引領,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
昆山將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靈魂,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牢牢把握發展先進制造業這個戰略方向,緊緊扭住提升核心競爭力這個關鍵目標,加快建設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水平。不斷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創業首選地、成果轉化集聚地。
數據最有說服力。2020年,昆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76.8億元,牢牢保持著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地位。今年第一季度,昆山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定恢復、持續向好的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均呈現高開的特點,有力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昆山之路”一路走來,從發展橫向經濟聯合、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自費創辦開發區、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拉動,到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從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到城鄉融合、新型城鎮化,都是昆山在不同時期的探索與實踐。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現代化標桿城市的新征程上,昆山的“闖”勁,也必將為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