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對小學生而言,不但要學好基礎文化課程,還必須要學好道德與法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具有實用價值。闡述了提高參與意識的意義,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參與意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參與意識;意義
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教育事業提出新要求與帶來新機遇。在實際教學中,思想道德素養是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更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須要將重點放到學生的參與意識上,將教師要求轉化成學生內在要求,將學生從被動地位轉化成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小學生參與意識具有實用意義。
一、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意義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只有真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效率。總體而言,其教學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課堂效果
從傳統教學模式來看,就因為學生不參與課堂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高。而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激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其自然就會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效果,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只有讓課堂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才能夠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激情,才能夠提高其參與意識。從現實情況來看,只有讓課堂充滿生機,學生才能夠置身到自然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才能夠放松身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提高學習效率
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課堂教學缺乏積極性,參與意識不強,導致無心學習,其學習效率也就不高。而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小學生參與意識的策略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至關重要。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參與意識呢?筆者結合教學體會,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參與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信任教師,才能夠坦誠相待,才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師應該用友愛、和善及親切的態度面對每位學生,博取學生的好感,這樣能夠有效消除師生間的陌生感。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才能讓每位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才敢在教師面前暢所欲言。而且,教師還要結合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與鼓勵,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提高其參與意識。
其次,教師要合理利用情感語言。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肯定學生存在的價值,喚醒其內心的求知欲望,消除其內心的疑慮,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變得更自信。
最后,教師還要把握時機,走入學生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引導學生不斷探索與思考。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逐漸樹立競爭意識,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結合現實生活,營造參與環境
事實上,小學道德與法治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許多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都存在,因此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發展,就必須要將知識回歸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知識。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就必須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營造出參與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快速發展。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小學生長期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必須要重視實踐活動。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征及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踴躍參與。教師應提出明確的活動主題,將活動步驟告知學生,讓學生依據教師指示參與實踐活動。比如可設計以“變化”為主題的活動,要求學生調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包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最后完成教師安排的調查報告。有一些學生講述媽媽手機的變化;有一些學生講述自己衣服的變化,等等;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變化,感受到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感受到國家的日漸強大,培養濃厚的愛國情懷。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學生參與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激情,使其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探討中,逐漸成為綜合型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忠川,陳佳良.加強品德課程教學管理 提高品德課程教學實效:小學品德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0).
[2]王俊梅.提高品德學科培訓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6(35).
[3]馬志剛.淺談小學政治教學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一代月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