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一個節日的背后,都有著特定的文化價值,并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充分挖掘和認識傳統節日的德育價值,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首先從挖掘和認識傳統節日的德育價值出發,主要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家庭和社區可以通過合作形成合力,進而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有效開展德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傳統節日資源;挖掘策略;德育
我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形式多樣,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傳統節日本身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寄托著整個民族的理想信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德育價值,推動優秀民族文化走進課堂,可以有效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
一、充分挖掘和認識傳統節日蘊含的德育資源
德育是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除了在思政課堂上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以外,可以將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作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我國傳統文化節日有著特定的歷史淵源,反映了民族傳統的道德風尚、風俗習慣以及價值觀念。傳統節日期間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并折射出傳統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通過慶祝傳統節日營造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可以讓人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節日活動是展現傳統美德的一種形式,慶祝活動背后所蘊含的德育資源是值得人們去充分挖掘和認識的。只有認識和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教育價值,才能真正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利用傳統節日有效開展德育的方法和途徑
1.了解不同傳統節日的德育內涵和價值
由于我國傳統節日的種類較多,不同節日所傳達的民族情感不同。教師應該通過自主探索或者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正確界定不同傳統節日,總結節日的核心內涵。教師還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的由來、節日活動內容來對這些節日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節日所傳達的文化教育理念,對學生開展主題性道德教育。比如,利用清明節、端午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緬懷逝者的日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屈原九死猶不悔為國捐軀的故事,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重陽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利用乞巧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節日德育
將傳統節日納入課堂教學,應該打破學科限制,除了思政學科以外,語文學科、藝術學科、體育學科都可以將傳統節日作為教學素材,達到學科教學的相應目標。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傳統節日教育,可以從古詩詞入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在清明節感受革命先烈為國獻身的愛國情懷,中秋節感悟人們思念親人的鄉愁,元宵節體驗闔家團圓的幸福。在藝術課堂中,可以以傳統節日為主題,讓學生通過唱歌、舞蹈、繪畫等多種形式,表達對節日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感受節日的藝術價值與魅力,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體育學科中也可以滲透傳統節日教育,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特定的慶祝活動,這些慶祝活動需要人們全身心地參與。以端午節劃龍舟為例,龍舟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還蘊含著團結、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和信念,龍舟賽已經成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的國際賽事,是體育競技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體育學科應該結合傳統節日,增強體育科目的人文價值,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
3.結合社會發展賦予傳統節日時代內涵
互聯網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加速了社會發展的步伐,傳統節日也應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創新。賦予傳統節日時代內涵可以從豐富活動形式入手,充分調動人們參與傳統節日慶祝活動的積極性。在學校中,學校管理者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間。學校可以開展關于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活動,組織詩詞朗誦比賽、歌唱比賽、傳統節日知識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班主任可以開展主題班會,引領學生走進傳統節日,組織學生探究不同節日的文化價值,并讓學生學習傳統美德;在校外,可以發揮家庭、學校和社區三方力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重陽節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端午節舉行社區包粽子大賽,增強學生的節日體驗,加深學生對傳統美德的理解和認識。
我國傳統節日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學校德育工作可以將傳統節日作為一個切入點,將傳統節日納入課堂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對此,學校、家庭和社區應該形成合力,共同挖掘傳統節日的教育價值和意義,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以及課外綜合實踐活動,樹立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和信念,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蘇瑞竹,閆靜雅,歐陽劍.傳統節日文化標簽系統及隱性知識挖掘[J].圖書情報工作,2020(2).
[2]惠延霞.傳統節日課程在立德樹人教育中的滲透與促進[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2).
[3]劉娟.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7).
作者簡介:楊軍梅(1978.7—),女,漢族,甘肅蘭州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