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蕓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逐漸深化,現代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心理健康;滲透
在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開設不同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學習心理指導、智力訓練、情感訓練以及性格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合適的時機,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非常強,可塑性非常高,學生會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知識。而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注重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以及生長發育知識的掌握。
一、在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需要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很多的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厭學情緒,這樣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周圍同學的學習效率,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行學習,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調整學生心理狀態,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現階段的小學生,由于受社會文化多元化的沖擊,無論是學生的心理狀態還是學習狀態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由于缺乏正確引導,很多學生的心理產生了扭曲,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影響到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調整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可以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1]。綜合現階段的教育與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重中之重。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現階段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相比較,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雖然現階段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進步與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得到提高。經調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學習在學生心中的重要程度也大幅下降。通過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為基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當教師講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詹天佑》這篇文章時,可以根據詹天佑不怕困難、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文章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當面對困難與挫折時應迎難而上,不畏艱難險阻,主動迎接挑戰。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拓展
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對教材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點進行深度擴展和延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學生學習《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時,教師可贊譽梅花不畏嚴寒傲雪綻放的精神,由此延伸出梅花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對知識的延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梅花,從而感悟出人生的道理。教育學生無論經歷什么樣的困難與挫折,不論經歷怎樣的欺凌,都要頂天立地,不能低頭。
3.利用社會實踐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階段的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學,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2]。例如,教師可開展有關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在回家后,在父母的引導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對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了一定的認知。此時,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良好生活習慣的大比拼,邀請學生分享良好的生活習慣,分享最多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通過開展這樣的社會實踐教學,既滲透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讓學生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有效地將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融合。
三、結語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社會建設提供更有用的人才,現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韋鵑,王德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3):88.
[2]劉偉.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華少年,20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