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緒
摘 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中工作和生活,而由于戶口或是經濟方面的限制,不少農村兒童無法跟隨父母到城市中生活,只能留在農村,這便是所謂的留守兒童。近些年來,留守兒童的數量逐漸增多,故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如今,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嚴重暴露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對此我們將在下文進行分析,以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一、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
大多數留守兒童家庭,都是由兒童的祖輩負責照顧兒童,而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以滿足家庭的經濟需求。但是由于兒童祖輩年紀較大,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給予兒童物質上的關愛,無法補償兒童精神層面所缺失的父愛與母愛,且祖輩對于兒童的關愛,多是“順著孩子來”,甚至是一味地放縱兒童的行為,導致兒童缺少家庭教育,這對兒童未來的成長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二)留守兒童的學校狀況
現如今,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流失問題嚴重,導致農村師資力量薄弱,所以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問題體現在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掌握情況,忽略了兒童內心的感受,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其年齡比較小,價值觀還不成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好的影響。
(三)留守兒童的社會狀況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在社會中發展,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但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有限的社會條件,限制了其成長與發展,對兒童日后的學習與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隨著農村的發展,很多城鎮上的娛樂性設施增多,學生守則中“三不去”場所的出現吸引了兒童,所以很多留守兒童在缺乏父母約束的情況下,沉迷于娛樂設施,影響了自身的成長,嚴重的還會葬送自身的前途。在兒童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時期,這種外在的不良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兒童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建立,嚴重的還會影響兒童的一生。
二、留守兒童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之所以稱為留守兒童,是因為其父母外出工作,由于受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孩子只能與祖輩或其他親人留在農村。父母不在身邊,也就無法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兒童在如此小的年紀便失去了家庭的教育與約束,對其未來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作為留守兒童的班主任,一定要積極與兒童的家長溝通和交流,通過交流幫助家長了解兒童的學習與生活,了解兒童,給予兒童一定的約束力和關愛,這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建立兒童與家長的聯系。例如,在課堂中開展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為主題的活動,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的方式,讓孩子們描述自己印象中的父母,再讓學生通過寫信的方式,將自己想要對父母說的話表達出來,最后和孩子們一同把信寄給在外工作的父母,讓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以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
(二)構建完善的教育機制
農村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匱乏。對此,可以構建完善的教育機制,制定更加吸引人才的教師招聘政策,來擴充學校的教師隊伍,更好地開展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學校需要愛護兒童,充分挖掘兒童的需求,關注兒童的成長,為兒童成長創造和提供更多的空間。其次,學校以及教師要對兒童以及兒童家長的情況做到詳盡掌握,即掌握兒童以及兒童家長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情況、兒童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等。最后,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蹤機制,對兒童的成長以及兒童家長的狀況進行及時的更新,以快速發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為兒童成長創造和提供更好的學校環境。
(三)創建優越的社會環境
努力建設新農村的號召一經提出,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其根本原因是:在新農村的環境下,兒童能夠茁壯成長,也就能夠更好地發展。自新農村口號提出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向農村教育投資,以改善農村兒童的教育環境,這為農村留守兒童創建了優越的社會環境,是能夠有效保證兒童健康成長和發展的一種做法。另外,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扶持外出務工人員,不少城市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了就學的機會,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和落實,解決了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因戶口而無法在當地就學的問題,這也是我國在社會環境中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所做出的改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我們一定要重視,且重視兒童的教育與心理變化,為兒童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瓦永福.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索[J].才智,2017(32):131.
[2]劉強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