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夫
(秭歸縣中醫醫院 湖北宜昌 443600)
屬于臨床常見頭疼癥狀的偏頭痛,多因患者血管神經功能障礙導致偏側頭痛或搏動性頭疼。疾病發作時患者能夠感受到波動樣疼痛并伴有視力模糊與眩暈癥狀,在安靜環境下進行休息能夠有效緩解偏頭痛癥狀[1]。該疾病具有周期性反復發作特點。發病間歇期時,患者不會出現任何癥狀,發作時會讓患者疼痛難忍,對患者生存質量嚴重不利。我國以中青年為該疾病的主要高發群體,且女性患者更多,該疾病的發病率在5%~10%[2]。臨床多用具有抗炎作用的非甾體類的西藥治療,雖能緩解疼痛程度且在短時間內迅速發揮作用,但長時間使用患者容易出現耐藥性且不能治本,停藥后易復發。如何有效用藥能夠顯著提高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是目前研究熱點[3]。中醫認為病位在腦部的偏頭痛的病機與患者氣機逆亂及臟腑功能失調等有關,對肝陽上亢型偏頭痛患者的治療原則應為養血平肝、柔肝清肝[4]。本文對偏頭痛肝陽上亢證患者使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基礎上加用清肝養血湯對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的治療意義進行探究。
選取時間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病歷齊全的偏頭痛肝陽上亢證患者中選取106例,按是否服用中藥清肝養血湯分為2組各53例。排除存在肝腎等臟器具有嚴重合并性疾病患者;排除腦部受過嚴重外傷、腦部有其他疾病及器質性病變或腦部腫瘤的患者;排除患有嚴重高血壓、外感頭痛及繼發性頭疼患者;排除存在用藥禁忌癥及用藥依從性差的患者;排除理解能力差與精神障礙導致不能配合本次調查進行的患者。觀察組平均年齡(34.93±3.63)歲,男20例,女33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5.52±4.53)歲,男23例,女30例。資料可用于比對研究(P>0.05)。
觀察組在有頭疼癥狀期間連續使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mg,以C26H26F2N2計,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10900040)這種藥物進行治療,每次服用1片。觀察組加用清肝養血湯[5]。藥方如下:白芍和酸棗仁各15g,生地黃、山茱萸、蔓荊子和牡丹皮各12g,當歸、黃芩、柴胡、川芎各10g,梔子、川牛膝和陳皮各9g,炙甘草6g。將上述藥材放入水中浸泡后煎煮,然后取300ml上清液于早晚分兩次溫服,持續用藥28d。
1.3.1療效評價。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偏頭痛對日常生活無影響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頭疼程度減輕幅度較大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頭疼癥狀加重及持續時間變長等為無效。
1.3.2頭疼癥狀評價[6]。記錄患者治療前后每月頭疼發作次數,每次發作時持續時間及發作時疼痛指數(采用VAS量表判斷)。
1.3.3記錄用藥后兩組患者腦血流速度變化。采用血流分析儀記錄下列指標:ACA(大腦前動脈)、MCA(大腦中動脈)、PCA(大腦后動脈)、VA(椎動脈)、BA(基底動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P<0.05),見表1。

表1 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頭疼發作次數、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及發作期疼痛指數無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有所改善,但觀察組仍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偏頭疼指標變化()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偏頭疼指標變化()
組別 治療前頭疼發作次數(次/月)治療后頭疼發作次數(次/月)治療前頭疼持續時間(h)治療后頭疼持續時間(h)治療前VAS評分(分)治療后VAS評分(分)觀察組(53例) 3.41±0.91 1.32±0.50 18.41±2.93 7.32±1.54 3.13±1.22 1.36±0.45對照組(53例) 3.39±0.83 2.13±0.61 18.43±2.72 13.33±2.21 3.12±1.19 2.12±0.68 t 0.1182 7.4764 0.0364 16.2432 0.0427 6.7854 P 0.9061 0.0000 0.9710 0.0000 0.9660 0.0000
觀察組血流流速指標(ACA、MCA、PCA、VA、BA)優于對照組,見表3。
以搏動性偏側疼痛為主要特征的偏頭痛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等特點。該疾病發病機制復雜,與遺傳、環境、精神狀態及內分泌等多種因素有關。屬于鈣離子拮抗劑的鹽酸氟桂利嗪是常見的用于偏頭痛治療的基礎藥物。此藥物發揮作用機制在于能夠通過抑制鈣離子向細胞內流動起到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及平滑肌痙攣的效果,可有效緩解患者偏頭痛臨床癥狀[7]。
表3 患者血流流速指標對比(,cm/s)

表3 患者血流流速指標對比(,cm/s)
組別 ACA MCA PCA VA BA觀察組(53例)37.41±3.94 44.32±3.45 42.41±2.27 33.32±5.94 28.13±1.91對照組(53例)55.39±5.85 62.13±4.87 47.43±3.44 39.33±3.21 33.12±2.24 t 18.5587 21.7249 8.8673 6.4802 12.340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但西藥治標不治本,斷藥后癥狀易復發,臨床中醫認為采用中藥治療可起到較好治療效果。中醫將偏頭痛歸為“頭疼”“頭風”等范疇,認為其發病機制是因患者受到外邪侵襲及情志內傷或飲食失調引發氣機升降失調,引起腦部瘀阻,造成偏頭痛。中醫認為風邪是該疾病主要病因,受外邪侵襲或脾氣暴躁導致肝火旺而對腦部造成侵襲,可通過清肝平膽、養血柔肝等方式進行治療。清肝養血湯中對于治療偏頭痛具有較好效果。該藥方中的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蔓荊子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改善肝郁火旺及頭疼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及祛風止痛等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收汗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活血的功效;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酸棗能夠起到仁養肝、寧心安神的效果;梔子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川牛膝能夠起到通絡活血及祛風除濕的功效;當歸和白芍具有補血理血的功效;炙甘草能夠將各種藥物藥效融合。該藥方可以起到清肝養血作用,對于偏頭痛治療有較好效果[8]。結果表明,讓偏頭痛肝陽上亢證患者在使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藥物基礎上加用清肝養血湯的療效更高(P<0.05)。兩組患者用藥前偏頭痛發作次數、血流流速及VAS頭痛評分無差異,但用藥治療后的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存在P<0.05對比關系。偏頭痛患者血流速度快于常人,這可能與患者腦內血管痙攣等有關,通過用藥可有效改善患者腦血管收縮痙攣等問題并起到緩解患者頭部疼痛的作用。用藥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流流動速度有差異,表明觀察組患者腦部微循環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驗證了西藥聯合清肝養血湯對于偏頭痛肝陽上亢證治療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對偏頭痛肝陽上亢證患者進行治療時同時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和清肝養血湯能夠取得滿意療效,患者血流流速得到改善,患者腦部循環有效提升,患者頭疼發作次數顯著減少且頭疼持續時間變短,患者患病時頭部疼痛程度降低,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