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財
摘 ?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產量和種植面積都居世界第一。東北是我國糧食作物的主產區,水稻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稻田施用返青肥,可促進秧苗的快速成活,返青意義重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單產逐年提高,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水稻單產的提高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針對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旨在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益,以期為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7-003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1 ? ? ? 文獻標志碼: B
我國是農業大國,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產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東北地區是水稻的主產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同時當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使得水稻外觀優良、品質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種植的效益和產量雖然逐年上升,但由于受到傳統栽培模式的制約,影響了水稻單產和品質發展。為了能更進一步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益,研究人員對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多年的探討和研究。
1 ? 優良品種的選擇
根據各地有效積溫和土壤肥力的不同,選擇品種時需要選用優質、高產、抗病及分蘗力中上等、具備產量750 kg/667 m2的偏穗重型品種。井灌區應兼顧選擇耐冷性強的品種;蘇達鹽堿地應兼顧選用抗堿性品種。采用真正的優質超級稻品種或具備優質超級稻增產潛力的推廣品種。種子質量要求純度≥98%、凈度≥98%、發芽率≥90%、含水量≤15%[1]。
2 ? 種子處理
2.1 ? 種子清選
種子清選的目的是提高種子的凈度和發芽率。選晴天曬種1~2 d,翻動3~4次/d,曬種的目的是清除種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種胚的生命力,然后進行種子篩選,篩出草籽、雜物、癟粒、破損粒。篩選好的種子用比重為1∶13的鹽水洗種,撈出秕谷,再用清水清洗[2]。
2.2 ? 種子包衣與浸種催芽
水稻種子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即包衣后陰干24 h后再進行浸種和包衣后陰干直接播種。種子浸種可以用水稻種子智能浸種催芽機,促進芽齊、芽壯、出苗整齊、早出苗搶積溫,缺點是增加了種子間的交叉感染病菌的機會。包衣后直接播種的優點是苗壯、出苗率高,缺點是出苗較浸種處理會晚出苗3~7 d。種子包衣可以有效預防惡苗病的發生,對于感染惡苗病的品種,用62.5 g/L精甲霜靈·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25 mL包衣60~75 kg種子,再用富爾凱悅400 g加水70~90 kg浸種。對于抗惡苗病的品種,可以用咪鮮胺包衣。
3 ? 適時播種
3.1 ? 播期
當地氣溫穩定在5~6 ℃時進行播種,播種時要根據當地的年平均有效積溫和當時的氣象預報,棚內置床溫度12 ℃以上時開始播種指標,中苗(葉齡3.1~3.5葉)在插秧前30~35 d播種,大苗(葉齡4.1~4.5葉)在插秧前35~40 d播種。播種要集中播期,種稻大戶要根據插秧能力安排錯期播種,堅決不育5月苗[3]。
3.2 ? 播量
人工插秧的中苗播芽種275 g/m2,大苗播芽種200 g/m2;中苗播芽種100~115 g/盤。育秧盤一般播芽種2~3粒/穴。
4 ? 移栽
4.1 ? 本田整地
為了減少斷根,在移栽前7 d左右開始降低土壤水分,蹲苗壯根。本田整地前要清理和維修好灌排水渠。整地要耕深15~18 cm,可采取秋翻、春旋、水耙相結合的方法,提倡翻、旋、耙3年一輪回。旱整地與水整地相結合,旋耕田只進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溝塹,結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 d進行,整平耙細[4]。
4.2 ? 插秧
插秧時間,一般定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13 ℃,株距12~14 cm,行距30 cm。插秧密度要依據土壤肥力、當地的氣候條件、品種等特點合理確定,過密易倒伏,而且影響產量,加重病害的發生。遵循“早插宜稀,晚插宜密;肥地宜稀,瘦地宜密;自流灌宜稀,井灌宜密;大苗宜稀,小苗宜密;壯苗宜稀,定苗宜密”的原則,插秧深度在2~3 cm,插秧后要及時補苗,否則秧苗過大不易返青,影響分蘗。
5 ? 水肥管理
5.1 ?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主要有3種:灌水、曬田、排水。灌水分護苗水、分蘗水、護胎水。分蘗水是水稻有效分蘗期灌3~5 cm淺穩水,黃熟期開始排水,洼地可提前排水[5]。
5.2 ? 合理施肥
水稻底肥施入全年氮肥總量的30%,肥力較好的地塊用水稻專用復合肥35 kg/667 m2,肥力差的地塊40~50 kg/667 m2,黑龍江地區除鹽堿以外多是缺硅土壤,增施硅肥對缺硅的地塊增產提質效果顯著,可撒施稻禾寶—硅鈣肥4~8 kg/667 m2作為底肥。稻田施用返青肥促進秧苗快速成活返青意義重大,返青肥在水稻移栽后7 d施用,水稻返青期延后會延遲水稻成熟期,造成青癟粒增多,嚴重者造成生育期嚴重拖后,稻田施用返青肥促進秧苗快速成活,促進根系發育。水稻追肥,拔節初期追全年施氮肥總量的30%作穗肥。肥料選擇金正大或史丹利等緩釋肥[6]。
6 ? 病蟲害的防治
6.1 ? 水稻病害
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發生的病害不同,必須采取科學的防治方法,水稻秧田以立枯病、惡苗病的防治為重點。立枯病的防治,苗前用咪鮮胺浸種,苗后1葉1心用70%敵大克松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惡苗病以預防為主,主要是采用種子包衣進行防治。本田以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為重點,應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齊穗期各噴藥1次,用意莎雷500 mL+稻瘟酰胺500 mL+富爾農易施500 mL,可有效預防和治療葉瘟、穗頸瘟、谷粒瘟,同時兼防紋枯病、鞘腐病、細菌性來褐斑病、褐變穗等病害,并且能防止倒伏,提高產量[7]。
6.2 ? 水稻蟲害
水稻的主要蟲害有潛葉蠅、負泥蟲、二化螟、稻螟蛉。其中,二化螟的防治方法:整個水稻生育期用藥2~3次(間隔7~10 d),防治效果顯著。可采用18%殺蟲雙撒滴劑3.7~5 L/hm2,直接甩施;或480 g/L毒死蜱(樂斯本)乳油0.75~1.125 L/hm2,兌水噴霧;或20%阿維·唑磷乳油0.75~0.9 L/hm2。稻螟蛉的防治方法:在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3 g/667 m2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 mL/667 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30 mL/667 m2[8]。
7 ? 化學除草
7.1 ? 秧田除草
苗前封閉滅草:覆土后用50%殺草丹封閉滅草,苗床用25~30 mL/100 m2,兌水5 kg均勻噴霧。苗后滅草:水稻出苗后,稗草1.5~2葉期,苗床選用90.9%禾草敵15 mL/100 m2,或稗草2~3葉期選用10%氰氟草酯(千金)6~9 mL/100 m2,進行莖葉噴霧處理。在苗床稗草、闊葉草、莎草科雜草較多時,選用90.9%禾草敵15 mL+48%滅草松25 mL或10%千金6~9 mL+48%滅草松25 mL噴霧防治[9]。
7.2 ? 本田滅草
水稻苗前滅草過早會影響幼苗的生長,過晚會雜草過多,不僅要加大藥劑用量,而且除草效果不好,若移栽后雜草沒有枯死,還會影響插秧密度。一般在水稻插秧前7~9 d,進行第一次除草。防除稻稗、匍莖剪股穎,可用10%氰氟草酯70~100 mL/667 m2,或用2.5%五氟磺草胺60~80 mL/667 m2,兌水15 L噴霧防治[10]。
8 ? 化控技術
使用矬4號精華素控旺抗倒伏。水稻插秧5 d后到拔節前,直播田水稻分蘗初期,用“矬4號精華素”或“矮稻豐”250 g/667 m2,拌返青肥或單獨均勻撒施,能夠起到抗御低溫、快速返青、迅猛分蘗、暴發生根、防止僵苗、矮化強壯、莖壁堅韌、控高控弱、抗風抗倒、顯著增穗、大幅增產的功效。
9 ? 適時收獲
完熟期(枯熟期)收獲,95%以上穎殼變黃、谷粒變硬、米呈透明狀時為收獲適期。
參考文獻:
[ 1 ] 馬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4):198.
[ 2 ] 姜春浩.淺談寒地有機水稻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2):29.
[ 3 ] 梁波.淺談寒地水稻機械穴播生產技術[J].現代農業研究,2017(6):19.
[ 4 ] 董雪蓮.基于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0(7):111-113.
[ 5 ] 王國迪,陳瑞,汪彥欣,等.杭州地區水稻惡苗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稻米,2020(4):103-105.
[ 6 ] 金春范.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0(1):65.
[ 7 ] 楊寶林,強敏,蔡善亞,等.水稻機插的應用效果及有機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8):19-21.
[ 8 ] 黃清良,梁建紅.2018年漣源市晚稻品種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9(13):49-50.
[ 9 ] 張玉胡.淺談寒地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24):90.
[ 10 ] 李娟,黃平娜.不同施肥模式對水稻生理特性、產量及其N肥農學利用率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1(1):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