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英
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不可強調死記硬背、機械操作的教學傾向。英語情境式教學是設置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對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綜合的整理后獲得新的體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更多關注學生的體驗,通過體驗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果。情境式教學的關鍵點在于使復雜問題簡潔化、生活化,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促進思維發展,發展個性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直接情境法
直接情境法主張通過直接的材料如實物、圖片、PPT、影像資料等來展示知識點,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強化知識的吸收。
實物演示情境:七年級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1a-2d 。
教師拿著外面被包裹好的玩具籃球(玩具籃球和蘋果的大小一樣),讓學生摸一摸,提一提后,問到:What is it ? 大部分學生回答Its ?a ?ball.個別學生回答:“Its an apple/an orange.(因為考慮了球的體積)接著教師肯定了Its a ball.的答案并且表揚了其他答案的學生的豐富的想像力和觀察力。
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個球狀物,“We know many kinds of balls,right? So Lets draw.” 學生立刻踴躍舉手要求上來畫一畫。學生畫出了籃球、足球、乒乓球和網球。
“Who can spell them? ”
學生迅速拼讀出basketball,ping-pong ball, tennis ball,baseball and football(小學足球學的是英式足球)。
需要重點教授詞語soccer ball, volleyball以及拓展的golf ball。避免在學生已掌握的單詞上花過多的時間,同時集中注意力學習新詞,實現中小學英語有效的銜接。
回到之前的那個包裹住的球,通過一個guessing game “Is it a ——?”
再一次的鞏固球類單詞的發音。猜對的學生將得到這個球作為獎勵(準備了3個不同的球),學生們參與的熱情頓時高漲起來。
圖片再現情境:七年級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1a-2e.
正值冬季,教師利用The weather is getting cold.的事實,問“To keep warm, what should we do?”引出clothes各類詞匯學習。以Mary wants to buy some new clothes.為故事主線(呼應role play 的對話)呈現1a的圖片,該圖片再現了服裝店的促銷,顧客與店員對話的場景,圖文并茂,顏色豐富,具有很強的生活性和應用性。學生立刻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情緒很是興奮。
順勢提問“What can Mary see in the picture? How are they feeling?Why?”
學生快速地回答。
這張圖片不僅幫助學生認識sale這種營銷手段,而且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Roleplay之后再次呈現這張圖片,要求學生走進這個情境,模擬Mary的購物對話:If Mary has 20 dollars,what does she want to buy best? And discuss who is the best buyer?
在模擬的過程中,學生在認真比較各種服裝的組合時,也感受到購物的快樂,把“要學”變成了“樂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將實物、圖片等直觀性的教資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體驗,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直接情境法創設出直觀的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和這類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教師出示的物體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更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正如夸美紐斯說的:“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
二、間接情境法
間接情境法主張讓學生在一些場景或主題的體驗中去理解、鞏固知識點,具有目的性、人為性和模擬性。
游戲渲染情境: 七年級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1a-2d。
教師呈現a picture of the room,學生學習新詞匯和新句型。為了鞏固新句Where is/are——? ?Are /Is the/your——on/in/under——?教師創設了一系列的Guessing games:第一個游戲是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藏東西,學生猜。第二個游戲是教師閉上眼睛,學生藏東西,教師猜。第三個游戲是學生1閉眼睛,學生2藏東西,學生1猜。
第一個游戲中,學生唯恐自己落后,紛紛舉手參與。一貫以來都是教師設置謎局,學生解謎,學生處于被動方面。
在第二個游戲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交換,學生成為主動方,教師處于被動位置,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與教師PK的人,這對于他們是一種光榮,所以當時學生是異常的興奮、積極。
第三個游戲中,學生之間互相猜猜,同學之間顧慮很少,操練得輕松愉快。
通過三個小游戲,把枯燥的語言操練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形式,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交際情境,激活英語課堂,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循序漸進地從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到交際操練,讓學生在交際中操練,循環體驗,在用中掌握句型,做到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
表演體會情境:七年級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1a-2e。
學習了1a-2d 的語言知識后,到了2e形成一個完整的shopping對話。教師設計了兩次角色表演,一是模擬2e的roleplay,二是創編新的對話。對話前,教師準備一些道具,如圖片或實物,讓對話更接近真實性。對話時要求學生上臺,其他學生注意觀察他們的語言的流利性、正確性,表情的自然性、豐富性,作好后續的評價任務。購物這個話題非常的生活化,學生多有體驗,但是用英語購物,大部分的學生是未曾體會過的,學生十分的好奇,都愿意表演的,尤其在創編對話時更是出現許多的即興發揮,趣味十足。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按照一個人自己的興趣和認知結構組織起來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入”的材料。作為課堂教學延伸之一的角色表演,不僅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交際情境,習得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挖掘更寬闊的英語范圍。
間接情境法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現經歷過的情境和機會,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實現體驗。它具有過程性、親歷性和創造性。它不僅關心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關注學生的情感品質在教學中獲得怎樣的彰顯和擴展。
突出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學本是一種特定的人際交往情境。這意味著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學生,也必須充分了解教師,彼此形成一種默契。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師應側重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精神。這要求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得到情感的體驗。
堅持學習的漸進性和體驗性。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個體的差異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教學的起點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做到由易到難、化繁為簡的循序漸進展開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產生各種問題意識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尋求答案。這個原則指導下的教學,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目的在于使學生把思考和發現體驗為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強迫。
情境教學是以“情”為“經”,將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確定為英語教學的有機構成;以“境”為“緯”,通過創設各種生動、直接、間接的語言環境,拉近學生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在“經”與“緯”的交織中,教師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體驗和主動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