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作喜 羅成勇
摘 要:大花蕙蘭的花碩大、顏色艷麗,屬于名貴的冬季盆花品種,在我國的繁殖、栽培由來已久,人們對其種類特性、繁殖方式、栽培條件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針對繁殖、栽培技術的綜述報道較少。該文綜述了大花蕙蘭的分株繁殖、組培繁殖及栽培技術,包括分株選材與方法、組培接種與培養、栽培條件與管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提出了未來大花蕙蘭繁殖、栽培技術的重點研究方向,以期為規模化繁殖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字:大花蕙蘭;分株繁殖;組培繁殖;栽培;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68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0-0060-04
大花蕙蘭(Cymbidium hybridum sleeve),又稱虎頭蘭,屬蘭科蕙蘭屬[1]。其原產地包括印度、緬甸、泰國及我國西南地區,是蘭花中以大花附生種、小花垂生種以及一些地生蘭為原始材料經過100多年人工雜交培養出來的一個蘭種的統稱,具有花朵碩大,色澤艷麗的特點,一般都極具觀賞價值[2]。大花蕙蘭通常葉片較長,葉色呈碧綠色,花朵形態豪放而艷麗,品種多樣,多姿多彩,深受市場歡迎,其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澳洲、韓國及日本等[3]。
近年來,大花蕙蘭的市場空間逐漸擴大,但對于普通花農而言,進行大規模種植的成本偏高、技術難度較大。本文綜述了大花蕙蘭的分株繁殖、組培繁殖以及栽培等技術的研究進展,提出了大花蕙蘭繁殖與栽培技術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為大花蕙蘭的種苗繁殖和規模化種植提供參考。
1 大花蕙蘭分株繁殖技術
分株繁殖通常成功率較大,且操作簡單,還可以保持優良的品種特性。大花蕙蘭分株繁殖技術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技術,一般2~3年進行1次,是通過以成簇叢蘭株以及2個以上球基為單位,分離再植的技術[4]。
1.1 選材 一般選取生長狀態良好、品質優良、無病蟲害且生長勢好的植株,以株型好、葉小、花期長、耐寒性和抗病性強的品種為佳,品種不佳及生長勢弱的大花蕙蘭不宜作為分株的母苗。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選取正處于旺盛生長時期的植株作為取材對象,其它生長時期均可,如花期之后的休眠期。若在生長旺盛期進行分株,則極易導致新生組織的破壞,如新生長伸長的幼芽極易受到機械損傷,馮興河的研究認為,大花蕙蘭生長旺盛時期恰恰處于環境高溫、高濕時期,此時分株易導致根系的腐爛[5]。
1.2 基質篩選 大花蕙蘭根系具有氣生性的特點,因此對透氣性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附生蘭類,其根系較為肥大、而又較脆弱、易折斷,分株培養的基質選取原則上需要具有疏松、透氣、透水的特性,一般以火山灰、樹皮塊、碎磚塊、苔蘚、木炭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較好[6]。薛勇在大花蕙蘭的養護中認為可用火山灰和樹皮作為分株培養后的基質,用水浸泡1天后利用[7]。郭燕卿在太原地區的大花蕙蘭栽培中報導,可以用直徑為0.3~1.0cm的粉碎油松樹皮顆粒作為基質,但在栽培大花蕙蘭種苗前,必須將油松樹皮顆粒進行發酵處理,避免栽培后因為油松樹皮顆粒發酵過程所產生的大量熱量損害大花蕙蘭種苗。將樹皮塊作為基質,不環保且一般價格成本較高,孫燕等成功利用原料便宜的花生殼替代價格昂貴的松樹皮栽培大花蕙蘭“世界和平”品種,為大花蕙蘭產業發展開拓了一條低成本路線[8]。廣大蘭花栽培者廣泛使用刨花與鋸末混配,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株繁殖的效果,所以,在分株繁殖中應因地制宜選取不同的基質。
1.3 分株方法 分株后新殖的大花蕙蘭植株較脆弱,要求疏松透氣的環境,故栽培用盆宜用透氣性高的花盆。換盆處理時,保證基質處于較干燥的狀態,可保證脫盆操作更加容易,分株的假鱗莖在栽培時必須露出基質,忌將基質擠壓太緊,給根系留下足夠空間,否則易導致根系腐爛,在栽培時勿使根系曲折,并將根系向同一方向旋轉,使根系盡量免于受到傷害,上盆前置于陰處1~2d[5]。進行大花蕙蘭分株處理的步驟有如下4點:(1)大花蕙蘭脫盆,放在緩水下沖洗根部,去除根部基質,水流不可過大以免損壞根系,晾2~3h,待根部萎蔫[9];(2)去除黃葉,剪下假鱗莖,若根較多,切下老、斷、病、腐爛的根,若根較少,甚至沒有完整根,則保留老根;(3)斷根,去根皮,留中心柱[10];(4)從連接不緊密處,可以切開較大的假鱗莖,切取后得到的每叢要求至少保留3個芽[11]。王磊等研究認為,分株繁殖的缺點是繁殖量較小,繁殖系數低且易發生變異種[12],因此,對于名貴品種且數量極少的大花蕙蘭,必須謹慎進行分株繁殖。
1.4 上盆后管理 大花蕙蘭分株后的種苗宜在新芽未長出之前上盆,上盆后3~5周內不澆水。馮興河推薦的方法是,上盆后,用濃度為0.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濕基質,放在通風、半陰處培養,始終讓基質呈濕潤狀態;15~20d后,每天保持10~12h日照;適時澆水,大約培養60d,會長出新芽,此時不能接受日照;待芽生長到大約2.0cm,可接受散射光或早上的日照,基質可稍干,適時施加營養液[5]。所以,大花蕙蘭分株后的栽培管理較為嚴格,必須分時期進行合適的光溫、水肥等管理。
2 大花蕙蘭組培繁殖技術
大花蕙蘭為雜交蘭,直接培育種子發芽很困難,種子繁殖率低且繁殖品種難以保持其優良特性[13]。過去常用的繁殖措施為分株繁殖,但繁殖系數低,遠遠無法使消費者滿意,采取組培繁殖是滿足大花蕙蘭規模化生產的有效途徑。相關的報道顯示,在我國沿海地區、云南自二十世紀末即開始開展大花蕙蘭的組培繁殖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突破[14]。
2.1 外植體選取 選擇生長旺盛時期的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品種優良的成年植株作為外植體取材目標,再從植株上選擇發育良好且組織代謝旺、再生能力強、木質化程度低的組織作為外植體,一般采用大花蕙蘭的芽、花梗、莖尖、花瓣、原球莖等。由于大花蕙蘭芽較其他組織器官作為外植體而言具有不易出現褐變的優點,不少實驗優先選擇大花蕙蘭芽作為外植體。劉存平報導大花蕙蘭原球莖增殖培養過程中試管苗容易發生變異,而采用腋芽再生方式,開展組織培養,不需要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階段,且種苗出現變異的機率很低[15]。
2.2 外植體消毒 對外植體消毒,要考慮處理組織的種類差別、長短大小以及對藥品的耐受性大小等,既要做到全面徹底,又必須保證消毒處理后的外植體具有活力。張曉申等在研究中,切取10~15cm長的芽,去除植株表面葉片,并用自來水洗凈,用蒸餾水洗3次,再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消毒1min,0.1%升汞浸泡9min,最后再用無菌水清洗4~6次[16]。張助云等對大花蕙蘭DHY品種幼莖的消毒方法是,用75%酒精消毒30s,然后用無菌水清洗2~3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1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4~5遍[17]。錢張對大花蕙蘭幼根的消毒處理步驟是,先用自來水流水沖洗1h,接下來通過75%酒精做30s消毒處理后再置于0.1%升汞中消毒8min,再經過無菌水沖洗5次后,再通過消毒濾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剝除外圍小葉,將幼根切成0.5~0.8cm長的根段接種[18]。周慶幈等使用酒精+升汞和次氯酸鈉消毒處理,一類通過70%酒精消毒3~4秒,再經過0.1%升汞進行消毒處理10~20min,一類用2%次氯酸鈉溶液滅菌20min,發現使用次氯酸鈉比酒精+升汞消毒的存活率高很多,唯一不足是存在約10%污染率[19]。大花蕙蘭組培外植體消毒處理的基本步驟為:清水沖洗→75%酒精+0.1%升汞消毒→無菌水清洗若干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接種,實踐證明結合采用次氯酸鈉消毒的效果較好。
2.3 外植體接種 大花蕙蘭外植體的接種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接種開始前1h,通過紫外燈對接種室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接種操作中所用到的接種工具、培養基、實驗人員所用到的口罩等,均需要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1℃滅菌23min左右,實驗人員的雙手及實驗服可用75%酒精消毒處理。然后將完成消毒處理后的外植體置于超凈工作臺內進行切割分離成適宜的長度大小,通過鑷子把外植體放置到已滅菌的培養基上。姚麗娟等報導大花蕙蘭在外植體誘導、原球莖的增殖過程中培養物會分泌出一種多酚氧化物,使培養物生長受到抑制,可在培養基中加入0.5~1.0mg/L活性炭處理[20]。白志玲在研究中切取直徑為0.5mm的莖尖作為外植體接種,然后接種培養在添加了0.5mg/L 6-BA的MS培養基上,約2個月形成原球莖。將原球莖小塊,接種于添加2.0mg/L 6-BA和0.2mg/L NAA的MS培養基上,使原球莖增殖。大約20d培養物的頂部能夠分化生長出芽,在芽基的位置形成根。大約培養90d后,培養瓶中生長形成的植株逐漸發育為約有3~4片葉的小苗[21]。劉南祥等在MS培養基基礎上加入0.2mg/L 6-BA和0.5mg/L NAA,作為莖尖培養的初代培養基,原球莖增殖為MS+0.1mg/L 6-BA+0.1mg/L NAA;生根培養基的配方為l/2 MS+0.2mg/L NAA。并發現在培養基中加入10%香蕉汁可大大提高原球莖增殖系數和根系的質量[22]。張紅的實驗研究認為MS+1.0mg/L 6-BA+0.1mg/L NAA+30g/L蔗糖+7g/L瓊脂是大花蕙蘭增殖和成苗培養的最適培養基,可一步成苗,在50d左右可獲得生長健壯的組培苗,具有操作更為簡單且更加縮短培養時間的優點,此技術有利于大花蕙蘭的工廠化培養[23]。
2.4 無菌培養 外植體在培養基上經過增殖培養和生根培養分化出芽、根,并逐漸發育成小植株。等到植株生長到了合適的時候,切離后增殖,其基部未分化的原球莖可繼續培養成小植株。所以,大花蕙蘭組培繁殖途徑可以從營養體直接分化出幼芽,也可以通過形成胚性較強的原球莖、進一步分化形成幼芽。
良好適宜的生長培養環境是大花蕙蘭組培繁殖成功的關鍵之一,樊家榮等使用大花蕙蘭鱗莖作為外植體進行研究。經實驗,接種后培養溫度晝26℃、夜20℃,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1500Lx[14]的處理組合培養效果較好。張曉申等在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中采用培養溫度為24~26℃,光照時間為每天12~14h,光照強度1000~1800Lx進行原球莖誘導、增殖以及生根,培養效果均較為良好[16]。
2.5 煉苗 最后1次生根用的培養瓶要盡量選擇高大一點的,出瓶期最好控制在9—l1月,此時苗的葉子及根系約有6~8cm長。將待移栽的瓶苗于4~6d前移出培養室,松動瓶蓋置于馴化棚內作室外或置于普通房間作室內適應性煉苗,通常要求環境弱光、陰涼通風。組培苗出瓶前的適應性鍛煉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在組培苗的瓶內異養生長到瓶外自養生長之間起到了逐步過渡作用,二是有利于組培苗由恒溫恒濕的生長條件逐漸適應溫濕度變化的環境條件。
取出瓶苗后,一般用自來水沖洗1h將基質去除,避免破壞根系,于陰處晾干后定植,煉苗基質一般選用具有良好透氣性、保濕性的材料,pH控制在5.3~5.6。秦廷豪的實驗發現,質量好的水苔和未使用過的新水苔有利于組培苗的生根發育,而使用過的舊水苔則不利于組培苗的成活,珍珠巖能提高保水性能,河沙能較好地與根系接觸,若基質配比適當、溫度適宜,則組培苗在7d左右即可誘發新根,根系數量多于其他基質處理[24]。
2.6 移栽與管理 大花蕙蘭種苗一般移栽到黑色塑料軟盆內,置于通風良好、高濕度的遮陰大棚內培養,以碎木炭+細砂混合基質移栽的成活率可達95%以上,而使用苔蘚作為基質進行包苗移栽,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成活率可達100%。韓勁峰等用自配的0.2%營養液(1L水中加入470mg硝酸鈣或過磷酸鈣、800mg硝酸鉀、450mg硫酸鎂、200mg磷酸二氫鉀)分次澆灌,并加以細心護理,幼苗的成活率高、健壯[25]。移栽后要求基質具有適宜的濕度即可,3~7d定期觀察基質干濕度,適時澆水,待新根長出后每個星期采取1次根外追肥處理。
3 大花蕙蘭栽培技術
3.1 栽培條件 大花蕙蘭喜好通風條件好的培養環境,通風良好、CO2充足,則光合作用強,否則可能導致大量的病菌滋長。大花蕙蘭喜光但不可暴曬,否則會造成日灼病。栽培基質也要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應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疏松透氣、排水良好、肥分適宜、無病蟲害的基質,基質pH微酸性較有利于生長,常用的基質包括水苔、碎石、碎磚塊、泥炭土、木炭、樹皮塊、蛭石等[26]。巫維研究了云南地區大花蕙蘭種植中不同規格塑料盆的應用,基本方法:通常選擇黑色塑料盆,根據蘭苗成熟程度選取不同規格塑料盆,在小苗期選用高10cm、口直徑10cm規格黑色塑料軟盆,6~8個月后進入中苗期,換到高13cm、口直徑13cm規格黑色塑料軟盆中,再種植10~12個月后進入大苗期,換到高20cm、口直徑21cm規格黑色塑料硬盆中,大苗種植16~18個月后進入開花[27]。
3.2 各季節栽培管理 光照對大花蕙蘭的生長十分重要,一般春冬季節,陽光稍弱,大花蕙蘭可適當接受直射陽光,夏秋自然光照過強,應用遮陽網遮蓋,接受散射光。大花蕙蘭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生長適溫為10~25℃,白天在25~28℃,夜間10~15℃,有利于花蕾生長,花芽發育。大部分的大花蕙蘭品種對濕度的要求很高,生長期要求75%~85%高濕,休眠期50%,花期55%~65%。唐黎標報導,一年四季皆需對成株充足給水,一般春季以及冬季應每天早晨澆1次水,初夏至深秋在早晨8點前與下午5點后均澆1次水,并進行葉面噴霧[28]。陳亞麗在大花蕙蘭栽培管理探析中稱,整個培養管理過程中應薄肥勤施,以骨粉為基肥,多增加根外追肥,花后至來年花前應施足肥料,開花期和盛夏時可不施肥,開花前半年不可施氮肥,誘使大花蕙蘭進行開花生長[29]。尤其要重視在春夏秋季節進行病蟲害防治,多通風,保濕、不暴曬,定期噴灑農藥等。
3.3 各時期栽培管理 大花蕙蘭植株的成熟程度不同,對培養條件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別。蘭苗的第1年種植非常重要,即使在冬天也要求15℃以上的培養溫度,小苗期的肥料選擇應使用N、P、K較均衡的,擺放密度要求葉不挨著葉即可。袁洪華報導小苗期是指種植在13×13cm黑色營養杯中,種植時間一般是10~12個月,日溫度20~30℃,夜溫15~20℃,光照一般控制在25000~35000Lx[30]。從中苗期開始,需進行適當疏芽,如1個球莖同時長出花芽和葉芽,應將葉芽摘除,避免影響花芽生長,中苗期光照一般適宜在40000~50000Lx之間。考慮到小苗和中苗的生長較快,需要及時換盆,如上年秋季栽種的中、小苗,根系已長滿盆,春季到來,生長旺盛,應將其換到較大號的盆中。大苗期的植株秋季開花,要在6月調整肥料中氮、磷、鉀的比例,提高磷、鉀肥比例,降低氮肥的用量,以促進花芽分化。崔再興等報導蘭苗的各時期的施肥中,有機肥主要以氨基酸為主,無機肥以N-P-K比例表示大致為:小苗階段20-20-20,中苗階段10-20-30,大苗階段10-20-30,開花期10-45-20。應嚴格要求使用濃度,濃度過高易造成根系的腐敗,最好有機肥和無機肥并用,輔以微量元素[31]。開花期的植株在花箭伸長期應及時樹立支柱以防止發生倒伏或受傷的情況。
3.4 病蟲害防治 大花蕙蘭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過濾性病毒、灰霉病、葉枯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蛞蝓、蜘蛛、介殼蟲類、薊馬和螨類等。對于這些病蟲害,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主要做好下列工作:保證良好通風,定期清除雜草;定期對蘭棚進行消毒和噴灑農藥;及時處理或拔出發病植株,此外,還要始終保持蘭棚的清潔衛生。宋陽在北方地區大花蕙蘭養護管理實用技術中報導大花蕙蘭種植過程中針對病蟲害需要做到經常通風,每7~10d噴灑1次殺菌劑或殺蟲劑進行預防,效果較好[32]。
4 大花蕙蘭繁殖與栽培技術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4.1 繁殖技術 當下,我國的大花蕙蘭主要是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育種技術的系統化研究剛開展。近十幾年來,我國生物科技工作者陸續進行了關于大花蕙蘭的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實驗探究,以及親本選擇、核型分析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方面完成了一些探索[33],然而已有品種的生產量和新品種的推出依然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所以,是時候進一步擴大大花蕙蘭優良品種選育工作,重點是加強常規雜交育種與生物技術輔助育種的結合,為優良種苗的繁育提供品種資源。未來大花蕙蘭的繁殖方式仍然是以組培繁殖為主,輔以其它生物技術的應用,組培繁殖的重點研究方向在于探究便宜的、省時的、節約成本的一步成苗技術,利于工廠化大規模生產,其中原球莖的擴繁利用逐漸受到重視,可以作為大花蕙蘭組培增殖的新途徑加以重點研究。
4.2 栽培技術 近年來大花蕙蘭市場持續增長,消費者喜好直接決定了企業育種的動向,易于花期調控的品種受到消費者偏愛,實驗發現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于大花蕙蘭花期調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影響,用赤霉素水溶液噴灑大花蕙蘭花序,具有提前大花蕙蘭花期、增加大花蕙蘭花箭高度等效果[34]。呂慧等報道在生產企業中,常常會出現大花蕙蘭的開花期與年宵時節錯位的現象。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一是開花留芽的時間有誤,二是溫控設備過于簡單,當下探究出大花蕙蘭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對于大花蕙蘭市場勢在必行[35]。其次,大花蕙蘭易受病蟲害影響,大花蕙蘭栽培期間對溫度、水分、濕度、光照等條件要求極為嚴苛,每年6—8月是大花蕙蘭疾病高發期,在這段時期通常容易爆發莖腐病、心腐病等。未來大花蕙蘭栽培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1)不同品種的大花蕙蘭各自生長時期、各個季節的栽培方法,尤其是花期調控的具體準確措施。(2)大花蕙蘭常見病蟲害的防治研究,以防為主,治為次。
參考文獻
[1]陳昌銘,賴梓斌,羅志花.大花蕙蘭栽培技術[J].三明農業科技,2004(3):23-24.
[2]張茹香.大花蕙蘭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6(4):6-8.
[3]呂長平,李琛,邱波,等.大花蕙蘭栽培代用基質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2(2):94-95.
[4]黃康康,沈紅杰.雜交蘭——黃金小神童全光照噴霧扦插繁殖技術[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1(3):41-42.
[5]馮興河.大花蕙蘭的繁殖方法[J].魅力中國,2011(8):373-373.
[6]丁世民.大花蕙蘭及其栽培[J].農業知識,2003(20):37-38.
[7]薛勇.大花蕙蘭的養護[J].花卉,2003(12):20-20.
[8]孫燕,楊秀珍,錢璐,等.花生殼栽培基質對大花蕙蘭‘世界和平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5,32(4):566-571.
[9]黃勇,張秀省.大花蕙蘭的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開發,2001(1):11-11.
[10]李巖.淺談大花蕙蘭的栽培技術[J].四川水泥,2015(7):97-97.
[11]李風娥.大花蕙蘭的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1(11):216-217.
[12]王磊,任有華,朱順治.大花蕙蘭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07(7):23-25.
[13]田懷,劉曉宏.淺論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體系優化.農家科技:中旬刊,2019(9):23-23.
[14]樊家榮,孟想想,曹可.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生物學雜志,2014,31(6):99-102.
[15]劉存平.大花蕙蘭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山西林業科技,2006(4):38-39.
[16]張曉申,王慧瑜,史喜兵,等.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08,54(6):45-46.
[17]張助云,汪希強.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J].北方園藝,2007(3):175-176.
[18]錢張.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7(17):15-16.
[19]周慶幈,沈福生,彭春鳳,等.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初探[J].現代園藝,2005(5):22-23.
[20]姚麗娟,陳義增,林紹生,等.大花蕙蘭組培快繁技術初探[J].浙江亞熱帶作物通訊,2004,26(1):10-12.
[21]白志玲.淺談大花蕙蘭栽培及養護[J].山西林業科技,2010,39(3):43-44.
[22]劉南祥,吳華芬,華金渭,等.大花蕙蘭栽培技術[J].麗水農業科技,2003(1):35-36.
[23]張紅.大花蕙蘭一步成苗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8(1):121-122.
[24]秦廷豪.大花蕙蘭組培苗假植煉苗及基質配方[J].亞熱帶農業研究,2007,3(4):297-299.
[25]韓勁峰,韓曉華.大花蕙蘭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8,39(3):284-286.
[26]解有利,石進朝.大花蕙蘭栽培技術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0,24(4):35-38.
[27]巫維.西昌地區大花蕙蘭栽培技術要點[J].西昌農業科技,2013(2):28-28.
[28]唐黎標.怎樣栽培大花蕙蘭[J].廣西林業,2008(4):42-43.
[29]陳亞麗.大花蕙蘭的栽培管理探析[J].園藝與種苗,2014(9):4-7.
[30]袁洪華.大花蕙蘭栽培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07(4):108-109.
[31]崔再興,蘇勝舉,陳志謙.大花蕙蘭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05(3):88-89.
[32]宋陽.北方地區大花蕙蘭養護管理實用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34(6):239-240.
[33]孫瑤,吳根良,趙福康,等.大花蕙蘭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3):86-89.
[34]Park J S,Chung J D,Kim H Y. Influence of temperture,GA,BA,and uniconazole on flower bud formation of Cymbidium goringii[J]. Kore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1,42(5):587-590.
[35]呂慧,范慶君,鄭君爽,等.云南地區大花蕙蘭栽培管理技術[J].北方園藝,2011(6):86-89.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