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慶
摘 要:高職院校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引擎,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能。培養高質量的鄉村振興人才,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師資隊伍;需要聚焦重點鄉村人群,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招考模式,擴大招生培養規模;切合學生學情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向鄉村振興需求,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擴招;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9.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0-0149-03
Reflection o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nlargement of Millions
JIANG Zongqi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alent training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can provide talent engin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ject new impetu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must have a team of teachers who understand agriculture, love rural areas, and love farmers. Need to focus on the key rural groups,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efforts; Innovate the mode of admission and examination, expand the scale of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鄉村振興急需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帶得動”的人才隊伍。2019年,國家開始實施“高職擴招百萬計劃”,這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高職院校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引擎,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在人才培養上進行改革與創新,值得深入探究和思考。探索高職擴招背景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實踐,是應對多變生源環境下的必然需求。
1 高職擴招背景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1.1 學生增量大,雙師隊伍建設滯后 根據教育部網站數據,2019年擴招后高職(專科)院校師生比為19.2∶1,比2018年增大1.35,說明教師隊伍建設滯后于學生數量增加,尤其是高水平“雙師型”教師不足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師大多來源于普通高校,雖然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缺乏“”行業實踐知識和實操技能;而來自社會生源的這些學生往往已經有一定的“三農”職業技能或行業經驗,他們求學的目的更加明確,就是希望通過系統的學習促進自身的職業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存在供需結構性矛盾,不能無縫對接,師資隊伍不能滿足鄉村振興對差異化人才的現實需求。
1.2 學情復雜化,培養方案缺乏個性 為了滿足應屆生源同質、大規模的學習需求,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然而,擴招背景下不斷加入的社會生源使得學生的學情復雜化,以往整齊劃一的培養方案不再適用。高職院校步調一致的線下“全日制學習+定崗實習”人才培養方案已不能適應鄉村振興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一刀切”和平均發力的人才培養日益凸顯弊端。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內容安排、教學組織、質量管控等方面都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1.3 需求多層次,教學模式急需創新 鄉村正在成為“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主戰場,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營銷方式正在加速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但傳統的高職教學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學習大綱等缺少多樣性,在課程開發和教學模式上沒有很好地對接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與農業行業企業實際需求不匹配。因此,高職院校要創新教學模式,以滿足鄉村振興對多層次人才的需求。
1.4 生源多元化,學生管理難度加大 高職擴招百萬后,生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既包括傳統的高考應屆生、職高和中專生,又增加了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社會生源。生源的多樣化要求教育的變革,傳統的單一化管理模式適合應屆生源,但對社會生源不再適用,如何培養、管理、教育好不同類型生源將是高職院校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5 教育資源不足 生源的擴招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校舍、圖書、師資的不足要求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擴招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讓本來就匱乏的教育資源顯得捉襟見肘,教育質量亦難以保障。面對多元化生源結構以及多樣化人才培養需求,高職院校需多措并舉優化教育資源。特別是涉農專業少,人才培養規模偏小。這其中既有高職涉農專業設置較少且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也有學校主動對接服務“三農”的認識和意識不到位的問題。總體來看,高職擴招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中存在一定的離農、疏農現象。
2 高職擴招背景下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路徑
2.1 為農而教,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師資隊伍 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實現為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師資隊伍的質量雙提升是基本前提。要鼓勵在校教師強化專業實踐,積極引導、鼓勵教師駐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日下舍前”,避免“黑板上種樹、教室里養豬”,增強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能力,切實打造“雙師型”教師。
2.2 聚焦重點鄉村人群,加大宣傳力度 從人才角度來看,鄉村振興需要接受學歷職業教育、具備市場開拓意識、能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才隊伍,當前鄉村振興人才中最緊缺或最需要提升的主要是以下4類群體:一是村兩委干部。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村兩委班子的綜合素質、知識背景以及能力結構越來越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影響因素。二是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迫切需要一支既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又具備一定經營與管理能力的現代職業農民隊伍。三是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升級,迫切需要產業發展帶頭人來引領推動。四是農民工群體。從增強就業技能、提升就業質量的角度出發,農民工群體顯然需要得到更多技能學習和培訓機會。地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分類、精準摸排重點人群需求信息,面向重點群體加大宣傳力度,并提供各種支持與保障措施,增強高職擴招吸引力。
2.3 創新招考模式,擴大招生培養規模 推動高職優質辦學資源面向鄉村重點人員精準投放高職擴招計劃,可充分調動“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的積極性,采取對口幫扶的形式,依托和支持地市高職院校擴大本地招生規模,方便學生就近入學。要充分依托地緣優勢,加強市級政府統籌,以高職擴招為契機,推動市域范圍內中職高職一體化辦學,實現高職辦學資源和擴招教學組織向縣、鄉、村延伸,化解學生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
2.4 切合學生學情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專業特色和鄉村產業特點,將教學實施搬到田間地頭,采取“農學結合、半農半讀、學分積累、彈性學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國家提出高職擴招100萬,教育部提出“總學時不低于2500,集中學習不低于總學時的40%”要求。工作和學習的矛盾,理論和實踐的脫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需要,在線教學模式及在線教學加課堂教學的模式都將成為擴招后的必然選擇。應采取靈活多樣的“集中授課+網絡教學+自主學習+崗位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信息化技術手段與教學的融合,拓展教學與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有效解決教學資源不足問題,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讓時空限制不是問題,可有效解決師資短缺、場地緊缺等問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5 面向鄉村振興需求,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地方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地方高職院校的協同,全面做好人才需求調研,圍繞鄉村振興一線需求調整專業,以專業建設為支點,做大做強涉農專業群。高職院校應主動推動專業設置與鄉村振興需求的對接,增強專業建設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科學設置理論和實踐教學比例。加強涉農專業課程建設,是高職擴招背景下讓不同生源學生具備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以實現高質量就業是鄉村振興對人才的要求。強化涉農專業與電商、管理、旅游等專業之間的聯系,推動高職教育與鄉村產業的互嵌式融合,加快鄉村振興的轉型升級。高職院校還應以專業為平臺,加強資源整合,推動“政、校、園、企”等各方全方位合作,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養、職業培訓和技術服務。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引擎,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能。培養高質量的鄉村振興人才,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師資隊伍;需要聚焦重點鄉村人群,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招考模式,擴大招生培養規模;切合學生學情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向鄉村振興需求,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潘書才,郁邦永,潘雪.“高職百萬擴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課題調查報告[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3):17-20.
[2]尹喜艷,曹勇.高職擴招背景下關于公共基礎課程建設的思考——以人文素質類公共基礎課程建設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3):143-145.
[3]陳黎.高職擴招背景下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01):35-36.
[4]沈陳敏,謝瑜博,史習明,等.“百萬擴招”政策的社會價值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策略[J].高等農業教育,2020(06):122-127.
[5]黃漢池.高職擴招百萬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協同機制研究[J].內江科技,2020,41(08):128-129.
[6]劉嘯塵.高職百萬擴招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南方農業,2020,14(03):167-168,17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