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支持管網改造、加裝電梯等,發展居家養老、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又有利于促消費穩投資、有效擴大內需。改造中普遍面臨的“人”“地”“錢”等難題該怎樣破解?代表們提出這些建議。
目前城區老舊小區配套實施不完善、設施老化,已經成為老舊小區居民的一大“心病”,尤其“高齡”小區管道排污、車難停、管線混雜等問題,小區居民表示深受困擾,居民對老舊小區配套實施改造呼聲較高。建議:
為了讓居民住得更舒心,改造中摒棄重“面子”輕“里子”的做法,將改造重心放在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上,重點解決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功能缺失等影響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問題。老舊小區配套實施改造不僅是一個建設工程,更多的是一個社會治理、基層組織動員工作,需要發動居民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為此,要把居民生活中的“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突出,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小區作為改造重點,優先列入改造計劃。從“面子”到“里子”都得到了脫胎換骨的大提升,讓老舊小區的居民變化看得見、得實惠。
組織小區居民挨家挨戶宣傳政策、下發征求意見表,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愿,了解居民訴求,形成改造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公示;給水、排水、熱力、電力、電信等管道可建設為綜合管廊,并對室內外管道的公用部分合力規劃設計,真正做到“改造一個提升一個”。改造過程中,居民向物主委員會和社區提出改造建議,把好的意見寫進改造方案,并在施工中不斷進行優化;網線要規范、管道要翻新、煤氣要整改、下水要改造。改造后,邀請居民代表參與驗收評價,讓居民共同參與,共同推進老舊小區室內管網改造工作;符合安裝電梯的老舊小區要做好工作,使居民出行更便捷;對小區公共空間要合理利用,適當增加居民活動娛樂場所和體育健身項目;老舊小區改造實行長效管理機制,老舊小區配套實施改造不能“一改了之”,還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一年新、兩年舊、三年恢復原狀”難題,在每個有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都應建立由社區委員、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帶領居民自治自管,實現老舊小區“有人管”“管得好”,有效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省人大代表、泗陽縣百春錦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相民)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這對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省市區會議都將“人民生活高質量”作為重要發展任務。當前已進入深度老年化社會,廣大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集中反映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許多老舊小區沒有電梯,老年人的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這也成為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一大障礙,也是一個較為突出的民生短板。為此建議:
政府積極主動作為,高質量補齊民生短板。各級政府應積極回應人民期待,成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謀劃、整體推動,并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列入民生實事工程加以推進。在統一居民意見過程中,政府要積極引導、主動作為,采取多種措施,切實打通加裝電梯的“最后一公里”。對符合改造條件的加快推進速度,讓電梯盡快入門進戶,打通百姓回家的“最后一米”。
堅持利益共享原則,廣泛聽取業主意見。業主意見之所以難以達成一致,歸根結底在于利益訴求不同,具體來說也就是同一棟樓每家每戶的利益訴求往往不一樣。因此業主意見征集應本著聆聽業主意見,全面考慮業主利益,實現業主間利益共享的基本準則。
建立多方位費用籌集渠道,堅持利益與負擔掛鉤。
根據一些城市的試點經驗,可采取政府補貼與業主分攤為主,提取住房公積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為輔,政府補貼以樓層規定標準;業主分攤比例由全體業主協商決定,按照“利益與負擔掛鉤”的原則,采取“樓層不同、分攤有別”的辦法,并給予指導參照比例。可結合具體工程實際情況,提出更加合理可行的分攤建議并積極配合業主開展資金分攤協商工作。
發揮政府協調職能,簡化審批流程。加裝電梯項目工程雖小,但仍是一個完整的建設項目。規劃報建僅是加裝電梯工程中的一個環節,整個工程還涉及住房建設、安監、消防、財政、城管、街道等部門單位的工作,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部門之間加強協調。故建議參考城市綜合整治項目的做法,由政府負責加裝電梯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出臺相關技術規定并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從政策層面打通障礙,開辟綠色通道。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區唐閘鎮街道高店社區黨委書記、經濟合作社社長秦菊香)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福澤于民、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就漣水縣來說,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60多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提升了城市功能、優化了人居環境、改善了治安狀況。但是改造后的成果維護卻一直是個難題,在已改造的老舊小區中,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很少,多數小區無物業管理。如何不讓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曇花一現”,是老舊小區改造后亟待解決的問題。建議:
進一步重視和支持老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整合相關工作部門職能,有效形成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工作機制,街道、住建、城管、環保等職能部門以聯席會議、專題工作協商等途徑,加強工作協調,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整合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老小區物業管理的支持力度;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調動街道、轄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協調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工作。
積極探索老小區物業管理的特殊機制,提高物業管理的生存發展能力。對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公司進行有效扶持,積極做好相應的政策配套;把握不同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有效探索物業管理“菜單式”服務機制;有效整合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資源,合理調整、合并物業管理區域,降低物業管理成本,提高物業管理經營活動的規模效益。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努力提高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收費率。通過各個社會層面、各種媒體手段加強對老舊小區居民的宣傳力度,增強居民花錢購買服務的意識;努力擴大社區居民對物業管理的參與度,從而提高對物業管理的認可度;加大法律對業主欠交物業管理費的征交力度。
(省人大代表、漣水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黨組書記別純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