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壟
鄉村的暮春或者初夏,萬物慢慢被成熟浸潤。桑樹青青在村莊的周圍,仿佛要給老家鑲上一道綠色的邊框。而青春的桑椹,此刻正如待字閨中的少女,有羞澀的美麗,也有可供期盼的夢。
養蠶的人早已走進了故鄉的黃歷,桑葉瘋長著,一如童年時代的親切。那時,我們還不知“桑椹”這個學名,“桑樹果子”的可愛叫法,至今仍縈繞在心田。
長長的一串,或紅,或紫,像不像一根微縮而變色的玉米棒頭?猛然一看,又有點本土“毛毛蟲”的樣子。就是這樣青中帶白、紅中含紫、紫中透亮的果子,給了孩提時代的我們無盡的歡喜和甜蜜。
如今,采桑(打桑葉)和摘桑椹(打桑樹果子),都已成為記憶之中的奢侈。唯有被一種土名叫“洋辣子”(刺蛾)的蟲子叮過的疼痛,還在常?;厥椎耐吕锬钅畈煌?。那些偷吃、貪吃熟透桑椹的孩子,總是會把一張嘴甚至一張小臉,弄得紫不溜秋、黑漆麻烏。那一張張狀如舞臺上的“大花臉”,又怎能料到日后會成為歲月滄桑的見證,甚至還目睹著人與自然的變遷?
眼下,城市里沿街叫賣或者超市里上架銷售的桑椹,多半來自人工培育的“匠心”,天然的能讓饕餮者大快朵頤的桑椹,只能在思鄉的夢中偶有呈現。叫它滋補佳品也好,叫它“民間圣果”也罷,豐腴的桑椹,高掛在枝頭,有時在返鄉的路上邂逅,發現的竟是它被冷落到無人問津。
桑椹,從《詩經》里走來,一路穿過千年的風雨,把亙古不變的鄉愁和愛情,連綴成不朽的詩篇。凝望與沉思,總覺得桑椹就是故鄉的模樣;咀嚼和品味,最難忘桑椹蘊含的鄉戀與親情的味道。
在蒼翠的夢里,總有遼闊無邊的桑田。那漫山遍野紫紅的桑椹,帶著嬰兒的微笑、村姑的氣息、母親的味道,搖曳在生命的枝頭,昭示著愛與被愛的力量。故土不遠,就在心房!
也許桑葉還有另外的顏色,也許桑椹還有別樣的滋味。我看到最像圖騰的那一株,扎根在靈魂深處;看到類似寶玉的那一粒,晶瑩在精神時空。用詩歌的桑椹釀一壺酒吧,在故鄉的桑林慢慢品嘗,坐看江山如何變化,歲月怎樣返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