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波
(常州市歌舞團,江蘇 常州 213100)
筆者從事化妝行業十余年,偶聽舞臺劇演員抱怨妝太濃,看上去“張牙舞爪”;亦聽有被化生活妝者覺得妝后區別不大,失去了化妝的意義。相信類似情況從事化妝行業的朋友們都或多或少遇到過,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處理呢?今天就想從舞臺妝和生活妝的區別來探討一下化妝的重點。本文先闡述舞臺妝和生活妝的區別,并從距離、光線、受眾、目的四處入手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最后對化妝師朋友們提出相應建議,希望能給從事化妝行業的朋友帶來一些小小的幫助。
舞臺妝和生活妝最大的不同,筆者認為可用兩詞概之:淡妝與濃抹。顧名思義,與濃烈舞臺妝相比,生活妝為“淡妝”;與輕薄的生活妝相比,舞臺妝為“濃抹”。
舞臺妝的“濃抹”,除了底妝厚重之外,更要在塑造五官的立體度上下“重手”。這里以下圖日本寶冢歌劇團舞臺妝為例:近距離拍攝下,可以看出演員畫著極粗的眼線,貼著夸張的假睫毛,甚至化了歐式雙眼皮;側影、鼻影的顏色也相對較深,面部的明暗交界線非常生硬??上攵@樣的妝面在自然光線下極為不自然,但在舞臺上卻顯得生動、有辨識度和沖擊力。

圖1 寶冢舞臺照
生活妝顯然無須如此,而是更貼合模特本身的容貌特征,在此基礎上作提升即可。故生活妝被筆者稱之為“淡妝”,也是因為即使由于某些特殊場合需要,妝容相對較濃,但與舞臺妝“改臉”相比,生活妝依然屬于淡妝的范疇。如下圖2所示,模特本身臉骨立體度已經足夠,沒有特別需要修飾的地方,化妝師便只為她面色不均的部分做了遮瑕,再利用高光加強了鼻梁和鼻尖部分,以突出她鼻梁高挺的優點,其它部分并沒有刻意修飾,這樣恰到好處的化妝使模特看起來自然又得體,且具有個人辨識度。

圖2 模特:周凌波,2019年8月,攝于常州
隨著時代的發展,化妝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目前流行的妝容多種多樣:日系、韓系、歐美系……韓系妝容的重點在打造清透無暇的水光肌,日系妝容更偏向于令人充滿朝氣,無論韓系還是日系,這兩者都更傾向于貼近自然而非加強妝容本身的存在感;與二者不同,歐美系妝容更傾向于張揚個人特色,在妝容打造上與日韓相比下手更重。即便如此,與整骨一般的舞臺妝相比,歐美妝仍舊屬于“淡妝”范疇。
筆者認為,造成舞臺妝和生活妝妝面截然不同的原因有很多,這里就四個比較顯而易見的原因展開討論:距離、光線、受眾、目的。
距離很好理解,舞臺與觀眾的距離頗遠,如果妝容過淡,則人物面部特征便無法顯現,而面部特征往往是觀眾對劇中人物的第一印象之一(其他還包含穿著打扮、聲音等),也是該人物性格的外在體現。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出演舞臺劇,歐美人在形象上更具優勢:天生的立體臉骨、高鼻梁、深邃的眼窩使得他們的人物形象更為分明。而亞洲人大部分天生臉骨低平,在舞臺與觀眾的距離之下,若不從化妝上加強五官的立體度,則觀眾從遠處看到的面孔差異度很難體現。而生活妝面所涉及的場合則普遍沒有距離過遠的困擾,無須用濃妝來加強五官立體度,妝容過厚反而會給人“假面”感,近距離之下更為不堪,過猶不及。
光線是筆者總結的第二個原因。光線的強弱與妝容的顯現度成正比,光線越強,妝面則越不容易體現,俗稱“吃妝”。舞臺劇是一項集美術、表演、文學等為一體的復合型藝術,復雜多變的燈光是不會顧及到每個演員臉部細節的,更多是為全場的照明和氛圍服務。強光是必須的,這是觀眾能看清劇目的基礎,強光之下若無濃妝加持,則每個演員的五官幾乎都會被“磨平”,觀眾只看得到一張張大白臉,哪怕畫了多精致的淡妝,在臺上也會給人一種完全沒化過妝的感覺。生活妝則不然,光源多為自然光、日常照明光等,這些光線相對柔和,“吃妝”少,故妝容須輕薄、自然才更為得體。
筆者所述受眾是指欣賞妝面的觀眾。古人云“女為悅己者容”,描眉畫黛、搽脂抹粉,自古以來女子便知化妝以悅君心,可見化妝這項施展在自身的藝術,其受眾卻是見此妝面者。當然也有僅為自己開心而妝者,這很好,這值得夸贊,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應該首先令自己開心。但這與本文所持觀點并無矛盾之處,故不展開討論?;氐秸},舞臺妝的受眾自然就是觀眾。從沙翁劇中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到如今3D全息投影技術下更為開闊的舞臺,偉大的藝術創作者們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個曲折生動的故事。而若非觀眾,則故事再好也無人得知,故舞臺劇創作者們需要尊重觀眾,而演出真實生動的劇目,令觀眾身臨其境便是對觀眾最好的尊重?;诖耍枧_劇演員的妝容當以貼合角色為第一目標,這就不免因角色需要而須濃妝以改其貌。粉絲經濟使然,當然有觀眾沖著角色而去,不乏有一些演員背上了所謂的“偶像包袱”,但化妝師作為整個舞臺劇協同創造者,應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盡可能給觀眾呈現角色應有的妝容。再言生活妝的受眾,除了本段開頭所提“悅己者”——這只是舉例,事實上生活妝的受眾當然不僅僅是心儀的對象。去上班,受眾便是公司職員;去參加晚宴,受眾便是賓客;去面試,受眾便是面試官……與舞臺妝不同的是,此時的持妝者僅僅是持妝者本人,不用背負另一個角色的形容樣貌,人們想看到的,是更加好看的持妝者本人,故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即可,無須改頭換面,便無須濃妝艷抹。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兩者目的不同。古往今來,無論是狩獵時代人們用動物的羽毛做裝飾偽裝自己,還是宗教信仰者用顏料涂抹自身祈求平安,化妝都有一定的目的。發展至今,化妝術絕大部分運用于人們美化自身或是作為一種社交禮儀,除此之外便多是為各類表演藝術賦能。筆者著重提出化妝的目的,是因為開頭所述聽舞臺劇演員抱怨妝太濃一事發生于筆者學生身上,當時該生的反應較為慌亂、迷茫,若不是筆者發現的早,可能該生就聽從演員建議為其減淡妝容,那對于舞臺劇來說便極為不妥。在此事件中,筆者的學生沒搞清楚這次化妝的目的:舞臺劇化妝術包含于舞臺劇藝術之中,它的目的一定是為舞臺劇賦能,演員的容顏當然包含其中,但不是最主要的。從角色出發,用化妝為觀眾描繪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等才是首要目的。何況演員在柔和光線的鏡中所觀容貌與觀眾從舞臺上看到的一定截然兩樣,化妝師若是對自己的職業素養產生懷疑,自然無法看清化妝的目的。同樣的,生活妝的把控亦要從目的出發,化妝師可以有自己的審美,但更多要考慮的是模特自身容顏的優劣、即將出席的場合、即將面對的社交人群等因素,新娘妝和上鏡妝一定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妝面。
綜上所述,造成舞臺妝和生活妝不同的原因,筆者認為有距離、光線以及目的三個主要因素。其中,目的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淡妝”還是“濃抹”,取決于這個妝面是為了什么而成。目的不僅是化妝師在構思一個妝面時須第一思考的問題,亦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解決問題時避免走彎路的思考方式。筆者從自身實例出發,提出一點思考,希望與廣大同仁一起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