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冬梅 陳向真 劉金娜
(河南省統計局,河南 鄭州 450008)
煤制甲醇是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2019年我國甲醇產能約8992萬噸①數據來源于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資料。,居世界第1位,其中煤制甲醇產能6779萬噸,約占國內總產能的75.4%。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和氮肥大省的工業基礎,河南省煤制甲醇行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已成為全省化工產業的重要板塊。調研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15家化工企業有煤制甲醇生產裝置,2家煉焦企業配置焦爐煤氣制甲醇裝備,年甲醇產能約605萬噸,占全國產能的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精甲醇產量261萬噸,居全國第7位。
河南省甲醇產業經過不斷發展,產能規模、年產量等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地位。河南省各大企業使用的煤氣化裝置是國內外先進的殼牌爐、航天爐、五環爐、魯奇爐、U-gas爐等,在消化吸收先進設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甲醇合成新技術,延長裝置運行周期,提升設備自動化水平,煤制甲醇工藝水平居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但全省企業單個裝置規模偏小,每套裝置產能規模均在60萬噸/年及以下。按照《河南省傳統煤化工行業轉型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要求,河南省甲醇企業已分類搬遷入園、升級改造,正向大規模、新型、節能型方向發展,其中河南心連心集團總產能已達到100萬噸/年。
河南省結合煤化工行業“基地化布局、園區化發展”原則,以及甲醇生產對煤炭、水資源、環境承載容量等方面要求,不斷探索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鶴壁、三門峽、新鄉、商丘等地是河南省重要的煤電生產基地,資源基礎條件較好;域內水資源豐富,生產用水有保障;化工園區遠離生態紅線控制區和集中式居民區,環境承載容量較好,因此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煤制甲醇產能布局較多。此外,開封、漯河、駐馬店等地也依托良好的交通、產品市場條件和氮肥工業基礎,分別布局甲醇生產項目,建設煤化工園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河南省煤制甲醇項目上馬較多,一度出現產業分散、資源浪費、生產安全欠佳等問題。隨著全省煤炭與化工資源整合,甲醇產能集聚加快,改善了同質化競爭局面,形成了園區化發展格局,助推了行業規模化發展。通過發揮濮陽、鶴壁、永城、義馬等地的產業基礎優勢,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甲醇產能。各園區內物料互為供需、裝置相互關聯、技術相互吸收、市場相互流通、污染集中處理,實現了集中、綠色、安全發展。此外駐馬店的駿馬化工、新鄉的心連心集團不斷發展壯大,集中了全省約30%的產能,進一步提升了河南省甲醇企業和行業布局的集中度。
河南省現有的煤制甲醇裝置建設早,多數裝置運行已有十年以上,省內骨干企業秉承清潔生產的環保理念,持續對甲醇裝置進行升級改造,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調研結果顯示,全省10家重點煤制甲醇企業的生產原料以煙煤為主,2019年精甲醇綜合能耗平均水平為1615.21千克標準煤/噸,噸甲醇水耗16.19立方米/噸,單位甲醇原煤消耗2.04噸/噸,單位電耗765.85千瓦時/噸①根據“重點煤制甲醇企業情況表”匯總而得。。對照《甲醇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9436.1-2012)相關標準(見附表),全省單位甲醇綜合能耗低于同類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先進值標準,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附表 煤制甲醇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值表
河南省煤制甲醇產能在“十二五”時期增長較快,2015年產能規模達到760萬噸,產量迅速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較重負擔,環境問題突出。隨著促進傳統煤化工行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各項政策實施,洛陽、新鄉、焦作等地的落后甲醇產能逐步退出,2019年全省甲醇產能降至605萬噸,2020年降至500萬噸左右。鶴壁、新鄉、三門峽等地開展煤炭消費等量或減量替代,同時采用先進工藝和污染控制技術,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環境逐步改善,其中三門峽空氣質量全省排名由2018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4位;鶴壁二氧化硫排放量全省排名由2018年的第15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3位②數據來源于2018年、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煤炭價格是制約甲醇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河南省煤炭開采成本高,品質偏低,化工用原料煤自給率不足50%;省外煤質好,但運輸費用較高,噸煤成本高出內蒙古400元左右、陜西300元左右,導致河南省化工用煤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原料成本過高,企業環保、安全、搬遷、節能技改等投資,財務成本、人工成本、設備折舊等各項費用分攤,進一步推高河南省甲醇生產成本。目前河南省甲醇平均生產成本為1900元/噸左右,每噸比西部地區高出500—1000元不等,與價格低廉的進口甲醇相比,更不具備競爭優勢。
“十三五”以來,河南省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煤炭消費減量工作,實施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專項行動計劃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資源剛性約束力大為增強。主要甲醇生產企業大多位于“26+2”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用水、用煤等指標審批嚴格,分配較少。生產企業在限定的資源條件下,通過降低生產負荷,承擔社會、生態責任,導致裝置不能發揮最大效能,在甲醇價格持續下降的市場背景下,部分企業后續發展無力,發展空間不足。
2017—2018年我國甲醇行業發展穩定,下游需求大,甲醇價格一路高漲,突破3000元/噸,企業效益可觀。調研結果顯示,2018年全省11家重點精甲醇生產企業(含2家焦爐煤氣制甲醇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3.7%、287.1%,利潤總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2.6個百分點,行業盈利水平較高。2019年以來,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影響,下游甲醛、二甲醚企業開工率偏低,對甲醇需求減少,再加上進口天然氣制甲醇的低成本沖擊,河南甲醇價格震蕩走低,省內甲醇企業陸續停產止損,開工率下降,行業效益下滑。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河南省甲醇行業開工率不到40%,持續低迷的市場價格直接影響到甲醇企業的投資回報,多數陷入虧損狀態。2019年11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8.9%;2020年前三季度,11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1%,共虧損6.28億元,虧損面達54.5%。
河南省中小規模煤制甲醇裝置較多,生產模式多為就地轉化、內部消耗,下游產品單一,產業鏈短,除平煤神馬、昊華駿化等大型煤化工集團能夠憑借雄厚實力,積極拓展產業鏈條、努力發展現代高端煤化工產品之外,剩余企業多單純生產甲醇或醇氨聯產,個別企業下游產品只有二甲醚、醋酸,行業整體缺乏進一步深加工能力,一旦下游產品市場萎縮,企業經營容易陷入困境,抗風險能力較弱。
河南省煤制甲醇生產裝置技術大部分采用國外先進煤化工技術,雖然可以自主掌握核心設備的維修和改造技術,但企業自身裝備技術研發和新型煤氣化創新技術研究能力在國內外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創新能力相對落后,自主實現新型煤氣化、精細化技術研發困難較大。
1.提升基礎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依據當前的產業政策,河南省新建大型甲醇裝置的可能性不大,行業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優化全省甲醇產業布局和發展環境,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引導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牢固根基、強化優勢、補齊短板、延長鏈條、培育新動能,在加快甲醇產業鏈向高端、精尖、新材料等現代煤化工方向延伸的同時,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提升甲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2.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創新能力建設。為進一步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相關部門應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相結合的政策導向,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用足用好現有創新支持政策,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獎勵機制,指導和推動企業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推動煤制甲醇行業下游重點領域研發攻關。
1.推動甲醇企業集約化、高端化、示范性發展。河南省應進一步統籌各地區資源供給、環境容量、產業基礎等因素,實施優勢企業填平補齊、挖潛改造工程,推動企業向集約化、高端化、示范性發展,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激發企業活力。
2.促進產業融合,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循環經濟為理念,以煤化工產業園區為基礎,積極推廣煤基多聯產,采取煤化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方式,推動煤化工與煤炭開采、電力、石油化工、化纖、鹽化工、冶金、建材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3.尋求省際合作,優化產業結構。鼓勵省內企業積極與央企及其他省市優秀企業開展多方位、多形式合作,實現股權多元化,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及治理能力,促進化工產業良性發展;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的資源成本優勢、東部地區的市場優勢等,積極參與東西部煤化工項目建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反哺省內企業轉型發展,從而不斷降低河南省化工行業依賴資源型產業的比重,謀劃新的產業推動力,實現更為輕量化、高端化、綠色化的產業結構。
為降低企業生產和運營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政府可對甲醇生產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加大對產業延鏈補鏈節點項目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并降低資金成本,加大稅費減免力度;推動煤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超低排放電價支持政策等。此外,對煤化工企業用水用煤實行環保掛鉤鼓勵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對節能、節水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企業,在煤炭、水資源等指標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鼓勵企業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