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皓嚴
張 沛
張中華
游園是我國現行《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17)中規定的一類城市公園綠地類型,多樣的使用功能與綠地屬性配合空間量多面廣的特點使游園具備重要的社會—生態價值[1],特別是對于受用地限制的老舊城區而言,游園的袖珍尺度緩解了用地緊缺與公園建設之間的矛盾,是滿足高密度城區市民就近休閑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游園的相關實踐與研究不斷深入,但由于先前發展重視不足而導致多數城市實踐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立足于游園范疇,以探討游園空間特征與使用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為目的,明確影響游園空間使用的核心范疇或具體指標,為提升空間建設的適宜性提供保障。
城市公園是市民日常休閑的重要載體,關于其使用滿意度影響因素的探討不斷加深,總體來說,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整體影響因素的研究以及基于不同專項視角下的影響因素研究2個方面,其中,前者多集中在公園所提供的設施與服務特征方面[2-5]。而伴隨城市建設中對包容、公平、特色、健康等理念的重視,基于專項視角的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成為幾年來相關領域的重點,國內外學者也基于不同種族、性別、年齡、身份、文化認同、環境指標、健康需求、經濟水平等角度進行了大量探討,有些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意義[6]。
近年來,隨著游園綜合價值的凸顯,對于游園使用體驗的評價研究也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①,綜合來看,目前相關研究與城市公園領域的同類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國外相關研究主要關注空間在健康改善效果、資源配置的公平正義性、生態系統服務績效3個領域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領域[7-9];國內目前的專項研討多是基于整體視角的探討,總結出空間功能多樣性、活動類型、植物配置、園路系統等相關影響因素范疇及具體因子[10-11],而隨著對國外相關研究經驗的借鑒,基于專類視角的研究成果也逐漸顯現并得到學界認可,如譚少華(2016年)對袖珍公園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設計性因子和環境性因子4個因子范疇[12];王嘉楠(2017年)針對空間景觀構成視角對滿意度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總結出鋪裝與綠化比、植物配置模式、樹陰數量、人行道寬度4個方面的具體因素[13];郭庭鴻(2019年)基于健康視角對相關空間特征進行了識別研究,提出地面綠化、人視綠化、地形變化、自然園路4個對健康改善有顯著作用的特征及其制約因素[14],這些研究對于拓展相關領域的研究視角、提升理論深度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但由于我國游園實踐與理論研究基礎相對薄弱,關于系統性游園使用滿意度的研究尚仍處在發展階段。

圖2 模型運算結果圖
構建具有因果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國內外關于滿意度研究的重要手段[15]。結構方程模型指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描述的是潛在變量如何被相對應的顯性指標所測量或具體化闡釋和解釋。潛在變量難以直接測量,故稱為潛在變量;觀測變量是指用于反映潛在變量且能被測量的變量[16]。
為了突出研究的科學合理,本文在借鑒以往研究結論的基礎上,通過求證相關專家并結合實地調研的方式,以社會學研究中常用的扎根理論方法(Ground Theory)對相關滿意度影響因素進行歸納,通過開展面向空間使用對象、有空間使用經歷的市民、相關專家的社會訪談,基于扎根理論的三級編碼過程最終確定6個潛變量與26個觀測變量(表1),其中,6個潛變量中的5個(包含20個觀測變量)為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相關范疇,分別是布局及選址特征、功能及設施特征、環境適宜性特征、景觀觀賞性特征、管理與維護情況,是本次研究分析的外生潛變量,剩余的1個潛變量(包含6個觀測變量)為反映空間使用滿意情況結果的相關指征,是本次研究分析的內生潛變量,它由其他5個滿意度范疇所決定。
在此基礎上,根據各范疇間的因果關系,繪制結構模型圖(圖1)。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分析所需數據,以目前表1中的觀測變量為問題。問卷調查采用網絡調查與現場發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網絡調研通過問卷星進行面向大眾的無差別化調查,現場調研以西安中心城區內相關典型游園的空間使用者為主,輔以有游園使用經歷的市民并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量表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為基礎,以“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分別對應1分至5分的評估值(表2)。通過網絡調研與現場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1352份,為防止作答時間較短對研究成果造成的影響,提出網絡問卷中作答時間低于200秒的問卷,最終獲得840份有效問卷用以分析。將獲得數據轉換為分值后,導入SPSS24中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為進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基于SPSS24中的可靠性分(Reliability Analysis)對樣本數據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目前數據的總體信度水平為0.876,5個潛變量的可信度水平為0.713~0.842(表3),均大于0.6的最低水平要求,說明目前的數據量表內部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根據構建的結構方程,基于Amos22軟件采用極大似然估計運行(圖2),以CMIN/DF值為核心參考依據,以RMSEA、CFI、GFI、NFI值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判斷結構模型的合理性,并對模型內部路徑進行修正。
①5個滿意度影響因素范疇與休閑游憩質量間均呈正相關關系,其關聯強度從強到弱為環境適宜性特征、功能及設施特征、布局及選址特征、景觀觀賞性特征、管理與維護情況。結合物質空間塑造的范疇來看,前3個范疇組成了游園空間的物質條件與基本體驗,是游園空間具備休閑游憩功能的前提;后兩個范疇是提升并維系游園空間使用體驗的兩個重要范疇,其中,景觀特征體驗是在滿足人們物質環境與基本的感知體驗基礎上提升空間綜合感知品質的重要途徑,而空間管理與維護是維持空間使用可持續性的基礎。
②景觀觀賞性特征、管理與維護情況的路徑系相對較小,結合調研情況來看,人們對于這兩個范疇的敏感性存在較大不同,其需求程度會受到個人認知、經歷等方面不同的影響,但景觀體驗需求反映了人們在基本的游憩體驗基礎上對于心理與精神層面構建的需要,這符合目前人們日常休閑訴求的轉變,因此,空間的景觀環境體驗應作為目前游園提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在空間基本使用條件完成的基礎上,要著重加強環境的景觀性;得益于整體較好的城市治理水平,人們對于管理與維護情況習以為常,但并不可忽視其在提升空間使用體驗中的價值。
③分區情況、設施齊全、感知舒適度、綠化品質、維護情況與各自范疇關聯性最強,此外,可達性、功能類型、衛生條件、觀賞性、特色性、管理水平與其各自所屬范疇的關聯強度也較強,說明這些空間特征對于其所屬范疇的具體表現至關重要,其中,結合游園空間的本質來看,可達性、設施類型、環境舒適度、衛生條件、綠化質量、維護情況是決定空間環境品質的重要基礎,是空間塑造的重點,分區情況、功能類型雖然也較關鍵,但兩者會受到場地尺度的制約,因此不可強求,而觀賞性、特色性是在良好的物質條件基礎上提升空間環境品質的重要附加條件,其質量會受到設計理念與設計水平的影響。
④外生潛變量間,環境適宜性特征與景觀觀賞性特征、功能及設施特征與環境適宜性特征、布局及選址特征與功能及設施特征、布局及選址特征與環境適宜性特征的關聯性較強,而管理與維護情況與選址及布局特征間關聯性最弱,但整體均呈正相關關系,這對于以兩兩配對開展的相關實踐明確了所要注意的發展問題,既要實現某一范疇提升,又要考慮與之存在密切關聯性的其他范疇的提升;管理與維護情況與布局及選址特征的關聯性相對較弱,但從實際角度出發,空間的選址位置的確會對空間管理與維護情況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偏遠或經濟水平相對較差的片區,其空間整體管理維護水平往往不足。
⑤持續使用時間是反映公眾休閑游憩質量的重要指征,之后依次是愉悅感、使用頻次、活動豐富性、社交強度、獲得感,而前3個指征與休閑游憩質量的關聯性最強,其中,持續使用時間一定程度上受主體主觀性的影響(如因為等待而使時間被動延長),但對于大多數使用者而言是最能反映使用滿意度的基礎;愉悅感的提升反映了空間設計質量,特別是游憩價值的水平,是空間功能塑造所必須考慮的核心目標;使用頻次會受人們到訪距離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周邊可替代空間的數量與質量的影響。

表1 潛變量對應的觀測變量表

表2 李克特5級量表設計示意表

表3 數據的信度檢驗結果表
游園使用滿意度受多種條件的影響,其中,環境適宜性特征、功能及設施特征、布局及選址特征作為決定空間使用條件的基本范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隨著人們休閑游憩目的與方式的轉變,對于空間景觀環境品質的提升以及環境的管理維護也變得尤為關鍵。基于此,結合目前游園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國未來游園空間建設應著重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空間功能的提升。游園作為微尺度空間,其功能多樣性會受到場地因素的制約,但這并不能成為降低使用標準的利用,未來的空間建設要在合理、科學的空間增量基礎上,加強對游園功能認知體系的完善,在此基礎上,要結合選址周邊的環境特征、使用意愿加強對空間功能的安排,提升空間功能與使用訴求的匹配性;此外,在滿足基本休閑游憩使用的前提下,要結合時代特點塑造空間功能的獨特性、趣味性、品質性、差異性,結合游園量多面廣的特點,打造城市游園游憩體系,提升市民就近游憩環境的品質。
第二,加強空間環境體驗的塑造。在滿足空間基本的功能、設施需求基礎上,聚焦空間環境體驗的改善,加強環境舒適度的營造,特別是對于基本的防曬、避風以及微氣候等方面的改善,為游園使用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同時,結合良好的管理監督與設計實施,保證空間的衛生條件、包容性、自然性的提升,進一步優化空間的環境品質,在滿足人們基本的休閑游憩體驗訴求基礎上,進一步滿足人們更高的感知心理需求,進而配合空間的功能及設施特征、布局及選址特征構成游園使用的基本前提。
第三,優化空間景觀環境。在滿足人們對空間基本使用功能與環境體驗基礎上,通過優化空間景觀環境的品質,提升單個空間景觀的觀賞性、特色性,提升空間審美價值,在人們休閑游憩之余提供有益于心理—精神促進作用的景觀環境;同時,要結合游園廣泛分布與緊鄰城市重要功能設施(如居住區、商業設施等)的特點,以發揮游園景觀美化價值為目標,結合空間規劃體系,打造城市新型景觀體系及重要景觀節點,提升城市整體的景觀品質。
資料來源:
文中圖表均為作者繪制。
注釋
① 國外與我國游園空間類似的空間為口袋公園、袖珍公園、鄰近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