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蘭 于麗



摘 要 目的:探討臨床使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規律及特點,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臨床各科室上報的362例大環內酯類藥品不良反應,統計分析患者基本信息、藥物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累積器官-系統及臨床表現、不良反應發生時間、處理情況和預后等。結果:所有例病報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靜脈滴注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較多,最常見的表現為皮疹、瘙癢、靜脈炎,嚴重的不良反應為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結論:這些研究結果可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藥物不良反應信息,保障臨床安全、合理用藥。
關鍵詞 大環內酯類 藥物不良反應 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78.15; R96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1)09-0039-04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crolides
LI Xiaolan1, YU Li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ozuo, Henan Jiaozuo 454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7th People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macrolides in clinical us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afe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The data from 36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macrolide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basic information, drug usage and dosage, adverse reactions involved in organ-system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ime for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nosi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all case reports, there were slightly more male patients than females, intravenous infusion had mo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were rash, pruritus, phlebitis, and the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phylactic shock or even life-threatening.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for clinical medical staff so as to ensure clinically safe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KEy WORDS macrolid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ational medication
大環內酯類藥物是一類具有大環內酯環基本結構的抗生素,自1952年發現并應用到臨床以來,主要作用于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非典型病原體,具有適用人群廣、半衰期長、服用方便、口服吸收好、毒性低微等特點[1],在抗感染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大環內酯類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有關的藥物不良反應(ADR)報道日益增多。明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類型對于其臨床預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根據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本院”)藥房藥庫系統資料及國家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3],統計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臨床科室上報的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使用Excel軟件對這些病例報告進行匯總[4],每一例病例報告包含患者性別、年齡、用藥通用名稱、給藥方法、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信息,并將這些病例信息進行分類統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第二部化學藥(西藥)中收錄的大環內酯類藥物為基礎,參考《中國國家處方集》2010年第一版等資料,整理本院大環內酯類藥品品種。整理后的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共計362例,其中聯合用藥78例,均納入本次研究的病例報告。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判定結果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藥品不良反應判斷標準進行評價[5]。
1.2 數據分析
將Excel表中患者年齡向上設置均取整,如“9個月”規范為1歲”,以《新編藥物學》17版中收錄的大環內酯類藥品為基礎,參考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等資料進行規范,同一品種劑量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可視為同一規格。
1.3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使用Excel軟件設計統計表格,Excel中每一行均代表1例病例報告,對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藥品不良反應的患者年齡、性別、給藥途徑、不良反應發生時間、主要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
在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中,男性190例,占比52.49%,女性172例,占比47.51%。年齡最大92歲,最小1歲6個月,平均年齡(61.38±15.24)歲,患者年齡呈正相關(表1)。
2.2 聯合用藥情況
本次研究的362例大環內酯類藥品不良反應共涉及聯合用藥病例91例,占比25.14%,聯合用藥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中,阿奇霉素聯合β-內酰胺酶抑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數量居多,阿奇霉素聯合二代頭孢菌素或頭霉素類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時間
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中,共統計出357例不良反應報告的ADR發生時間,5例報告未記載具體發生時間。其中,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時間在10 min內的報告數量最多(表3)。
2.4 累及系統-器官分布
納入本次研究的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按照WHOART更新版(2015年版),將各藥物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器官進行分類[6]。362例ADR報告共累及13個系統-器官。其中,不良反應累及皮膚及皮膚附件系統最為常見,主要不良反應癥狀表現為瘙癢、皮疹,其次呼吸困難、血小板減少、惡心、偽膜性腸炎等出現情況也較多(表4)。
2.5 各品種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及主要臨床表現
362例大環內酯類藥品不良反應共包含6個大環內酯類藥品,分別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琥乙紅霉素、依托紅霉素和地紅霉素(表5)。
2.6 嚴重不良反應分布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中對嚴重不良反應的定義[7],可發現大多不良反應較輕微,嚴重不良反應共涉及73例,占20.16%。其中,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的報告數量最多,共涉及53例,占比14.64%。阿奇霉素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最多,為35例,占全部ADR報告的9.67%(表6)。
3 討論
3.1 發生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在362份病例報告中,男性占比略多于女性,21~70歲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較高,患者年齡呈正態分布,與中國人群的不同年齡段分布基本一致[8]。其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比高達40%以上,分析原因可能一是由于老年人身體各系統、器官功能及代償能力逐漸衰退,導致機體耐受性降低,對藥物的敏感性發生變化;二是老年人基礎疾病較多,需要長期服藥、聯合用藥[9]。臨床醫生在使用該類藥物時,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點,注意聯合用藥情況,避免一次應用多種藥物;用藥前須詳細詢問病史,藥物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監測患者狀況,發現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大環內酯類藥物使用方便,用藥前無須做皮試,在兒童中應用廣泛。值得注意的是,說明書中對該類藥物,如注射用阿奇霉素用于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療效和安全性尚未證實[10]。本次統計的20歲以下人群中,有12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2%,臨床醫生應審慎并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給藥,控制該類藥物在臨床中的使用,明確用藥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藥。
3.2 聯合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布
本次研究的病例報告中,大環內酯類聯合用藥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較高,占比為25.14%。近年來有研究表明[11],β-內酰胺類與大環內酯類藥物聯合應用作為重癥、難治或者考慮為混合感染的經驗性治療是合理、有效和安全的。但臨床在使用該類藥物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特別是應盡量取得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結果來指導臨床選擇抗菌藥物,以免產生耐藥菌增多、不良反應增加、二重感染等不良后果。
3.3 大環內酯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分布

362例不良反應發生時間多在給藥后10 min以內,口服制劑發生時間多在給藥2~3 d。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采用的不良反應因果關系評價方法,評價用藥與不良反應發生時間順序的合理性。如預防大環內酯類藥物常見的胃腸道反應,應避免空腹服藥,若反應嚴重又必須使用此類藥物,可以在用藥前0.5 h口服蒙脫石混懸液,或用藥時加服維生素B6,可減輕癥狀而不影響療效。靜脈滴注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中的濃度和時間要求,該類藥物不適宜靜脈推注或肌肉注射。
3.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累及系統-器官
362例大環內酯類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累計6個品種,涵蓋近50個不良反應臨床癥狀,累計13個系統-器官。統計結果顯示,全身性皮膚及皮膚附件損害、聽覺系統損害、胃腸系統損害、呼吸系統損害、用藥部位損害和肝膽損害構成比明顯偏高,心血管系統、造血系統及消化系統損害占比較低,與201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報一致。
持續監測不良反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發現藥品說明書上沒有的、新的、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通過對藥物安全性的監測,綜合評價藥物的風險與效益,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鐘南山, 萬希潤, 馬小軍, 等.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34-35.
[2] 歸成, 徐紅冰, 黃堃. 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樣本醫院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用藥分析[J]. 上海醫藥, 2008, 29(11): 509-511.
[3] 黃曉峰.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應(ADR)發生情況分析[J].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0, 18(11): 64; 66.
[4] 胡東梅. 1 585例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北方藥學, 2015, 12(4): 156-158.
[5] 林鑫, 郭進京, 任慧玲. 基于WHOART的我國心血管系統藥物致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分析[J]. 中國藥物警戒, 2019, 16(3): 157-163.
[6] 曹軍華, 韓勇, 陳東生. 1 59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2, 21(9): 431-433.
[7] 姚杰, 韓莉, 魏繼福. 463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藥業, 2014, 23(9): 43-45.
[8] 李萍, 顧建芳. 老年呼吸道感染病人靜脈輸注阿奇霉素初始階段速度不同對主要不良反應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7, 31(13): 1603-1605.
[9] 魯瓊, 原海燕. β-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應用的合理性探討[J]. 中南藥學, 2012, 10(9): 716-718.
[10] 高明娥, 薛智民, 趙瑞玲, 等. 525例兒科患者注射用阿奇霉素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及相關因素分析[J]. 抗感染藥學, 2016, 13(2): 355-358.
[11] Etminan M, Westerberg BD, Kozak FK, et al. Risk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macrolide antibiotic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 Laryngoscope, 2017, 127(1): 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