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華
[摘? 要]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調動思維的源泉,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 文章針對高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缺失的現狀,著重探討了如何以興趣為載體激活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旨在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非智力因素
興趣是人們認識和探索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強烈的情緒色彩,興趣于人的行為而言,是一種重要的動力因素,也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生學習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通過分析當前高中生數學情感態度的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其中27.6%的學生對數學毫無興趣,15.6%的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很是痛苦,僅有22.7%的學生認為數學與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相關,以上這組數據充分表明了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無趣”的現實. 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又過于關注學生智力因素的培育,無視培養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發喪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那么,如何改善這一現狀呢?筆者認為,不管是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還是智力因素,數學教師都需牢牢把握,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入手,以策略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現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探索,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的一些體會.
創設獨特情境導入,讓興趣“孕育生長”
教育的藝術在于懂得引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導入是否得當、是否引人入勝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效果. 可見,課堂導入于激發興趣而言十分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需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創設獨特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案例1:以“等比數列”的課堂導入為例
師:一張白紙對折一下,厚度有何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后,不加思索給出答案)
生1:厚度翻倍.
師:再對折一次呢?
生2:厚度自然再次翻倍.
師:那就這樣重復64次,厚度有多高呢?(學生開始討論)
師: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說說你所猜想的結論.
生3:估計有我這張課桌的高度. (同時比畫著)
生4:約有地球直徑這么厚.
生5:厚度大約有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
師:剛才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猜想,誰的猜想最為貼切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設計意圖:提倡數學教師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課堂導入的話題與材料,并強調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理解數學知識的視角. 以上案例中,教師本著數學源于生活的理念,選擇折紙的探究活動來提問,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等比數列產生的背景,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現實的重要思想,進而引發思考,激發探究欲望. 同時,為學生能順利完成公式的推導,理清公式的來龍去脈埋下伏筆.
融入數學故事,讓興趣“萌生新芽”
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尤其是高中數學給予學生枯燥難懂之感,造成學生學習心理上的枯燥及數學認識上的障礙. 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僅僅是傳輸知識,還需從教學內容出發,適時融入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和數學歷史,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習興趣“萌生新芽”,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學史的熏陶和審美的追求,滋潤學生的心靈,及時補充豐富的營養,填補學生的內心需求,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案例2:弧度制
在概念應用環節,教師首先拋出以下問題.
練習1:寫出以下圓心角所對應的弧度.
360°=(?搖?搖?搖?搖?搖),180°=(?搖?搖?搖?搖?搖),90°=(?搖?搖?搖?搖?搖),
60°=(?搖?搖?搖?搖?搖),45°=(?搖?搖?搖?搖?搖),30°=(?搖?搖?搖?搖?搖).
練習2:試著說一說角度與弧度間有何關系.
練習3:同桌兩人相互出題并解答完成:度化弧度和弧度化度.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和回顧:
(1)據180°=π弧度,可得1°= 弧度,1弧度= . 這樣不管是度化弧度,還是弧度化度,都可以參照以上公式.
(2)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巴比倫時期,人們就將圓周分為360份,這樣的想法大概是源于他們習慣60進制,又或是因為360是與一年的天數的較為整齊的數值,所以有了這樣的思想. 慢慢地,又到了古希臘時期,這個時期“地心說”是天體運轉規律的主流學說,從而此時的弦長與弧長又都為60進制,很顯然,角度制與之相符. 隨著時代發展,60進制又逐漸被十進制取代了,角的進位制也轉換為十進制,以滿足進度制的統一. 弧度制也滿足了這個需求,并符合人們追求計算簡便的需求,且能與原有數學體系相融合. 最終,角的集合與實數集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系.
……
設計意圖:數學課堂不僅需要知識營養,還需要情感營養. 以上案例中,教師基于理解數學、理解教學和理解學生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本質,在問題回顧中及時融入數學史,讓學生在知識回顧中了解并認識了弧度制的歷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感受到弧度制學習的必要性,有效提升文化修養.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讓興趣“生長外延”
相信不少教師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學生對一門學科的喜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對老師的喜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 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潤滑劑,同樣也是教師高效教學的捷徑.
傳統教學中往往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訓練解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師生間往往無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更不要說心靈上的相互溝通. 而新課程理念下,更加推崇一種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擁有組織好恰當數學活動的能力,還要在良好師生關系中充分發揮先行組織者的效能,親切互動,消除緊張氛圍,讓興趣“生長外延”.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和藹的態度和親切的課堂語言去關愛學生,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與學生和諧溝通;尊重學生,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對教師的親近、尊敬和信任油然而生;通過作業批改傳遞師生情感,以簡單評語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
運用激勵性評價,讓興趣“完全生長”
合理而公平的教學評價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可見,恰當而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對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以“平面解析幾何”的教學為例
引例:已知橢圓C: +y2=1(m>0)與直線l:y=x+1,試求出過直線l上一點,且m值最小時的橢圓C的方程.
由于引例有些難度,筆者適時拋出以下相關題:
如圖1,A和B兩個村莊打算在河邊修建一個水泵站P分別往A和B這兩個村莊輸送水,那么水泵站P修筑于何處才能使得所用的水管最短?
師:誰能板演這一問題?(經過片刻思考后,很快有學生舉手示意,并正確完成了板演)
師:完成得既快又好,很好!那么,這一問題與引例是否存在聯系?(學生又一次深入思考)
生1:可以聯立直線與橢圓方程求解.
生2:這樣一來,計算量就變得很大.
生3:我知道了,可以聯系橢圓的一些知識求解……
師:哇,非常棒的思路,此處應該有掌聲. (教師帶頭鼓掌)
就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正確引導,給予學生一個恰當而具體的評價,為學生打造一個民主、和諧、團結的多元化互動評價課堂,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越發濃郁,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敢說、自信的學習品質.
總之,激發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用情趣去吸引學生,用真情去喚醒學生,用激情去打動學生,用激勵去鼓舞學生,激發出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使其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