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飛


摘要:目的 探尋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塑的影響。方法 選擇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來源于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入,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組內均有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冠脈介入治療,對比兩組心功能、心室重塑指標變化和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指標比對照組低,左室射血分數(LVEF)指標比對照組高,6分鐘步行距離(6MWT)指標比對照組長(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比對照組的80.00%高(P<0.05)。結論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冠脈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
關鍵詞: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心室重塑;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5-191-02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類型,其發病率較高,病情發展快速,患者發病后會出現劇烈的胸部疼痛,心肌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壞死等情況,很容易導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發生,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心室重塑是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在治療的關鍵在于抑制患者心室重塑,降低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概率[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難度較大,常規的治療效果不佳,為此,本研究為探尋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塑的影響,選擇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入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其中40例冠脈介入治療,取得較為不錯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入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組內均有40例。對照組中,女20例,男20例,年齡61-80歲,均數為(85.63±5.11)歲。觀察組中,女21例,男19例,年齡60-80歲,均數為(75.02±5.31)歲。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鎮靜、吸氧以及對癥治療,同時還要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同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給予冠脈介入治療,取依諾肝素0.4ml,給予患者皮下注射,12小時一次。協助患者取平臥位,給予局部麻醉,根據患者冠脈病變的情況,從股動脈或者橈動脈進行穿刺,置入導引導管,再由導管置入導絲到血管的遠端,然后放置球囊,擴張堵塞的部位,經冠狀動脈造影對患者支架放置情況以及血流情況進行觀察,確定支架位置和冠脈再通情況理想時,撤出導引導管和導絲,術后繼續給予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
(1)兩組心功能、心室重塑指標變化相比較,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縮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舒張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6分鐘步行距離水平(6 minutes walk test,6MWT)。(2)兩組臨床療效相比較,顯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有明顯改善,精神狀態恢復良好;有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有輕微的緩解,精神有一定的恢復;無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沒有變化,甚至病情加重[3]。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用于表達計量資料,x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功能、心室重塑指標變化相比較
兩組治療前LVEF、LVESD、LVEDD、6MWT指標相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SD和LVEDD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指標高于對照組,6MWT指標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相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從而導致心肌出現缺氧缺血情況,病情若一直持續發展,患者的癥狀便會越來越重,甚至還會出現心肌細胞凋亡的情況,危及到生命安全[4]。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一種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便容易發展為惡性心律失常,極大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5]。傳統的藥物治療只能夠改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的缺血缺氧狀態,但是不能抑制心室重塑,預后不佳,因此應探尋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得出治療后觀察組LVESD、LVEDD指標較對照組低,LVEF指標較對照組高,6MWT指標較對照組長(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較對照組的80.00%高(P<0.05)。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來改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的缺血和缺氧,通常應用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雖然藥物治療能夠起到一定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卻不能夠有效抑制心室重塑,導致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顯[6]。冠脈介入治療在術前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藥物抗栓治療,然后應用球囊置入血管中,起到支架的作用,然后再將支架置入到狹窄的部位,讓發病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該方法是直接作用于梗塞的部位,能夠快速使得病變的冠脈再通,減少因心肌缺氧缺血帶來的損傷[7-8]。冠脈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缺氧的情況,恢復心肌細胞,對患者心臟內的血流動力學起穩定作用,從而有效抑制心室重塑[9]。并且介入治療為患者帶來的創傷比較小,不需要開胸便能夠完成手術,另外還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10]。
綜上所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冠脈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濤,王艷芳.冠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與BNP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9,40(5):63-65.
[2]楊小英.冠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漿BNP水平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5(4):53-56.
[3]楊薇,王得恩.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塑與BNP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4):1746-1748.
[4]梁家志.冠脈介入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和血漿B型鈉利尿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1):1366-1368.
[5]朱永福,呂云,施鵬,等.在優化改進后的綠色通道下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門-球擴張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20,27(3):314-317.
[6]王忠彩,李菲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脈PCI術后血清soL-CXCL16及NT-proBNP水平變化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12):1169-1171.
[7]張沛,戴軍,吳元,等.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預防性置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對大于80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7,32(3):217-221.
[8]曹鸞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脈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1):14-16.
[9]董琦.冠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及血漿BNP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8):49-50.
[10]聶鵬.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室重塑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3):64,66.
浙江省蘭溪市人民醫院 浙江蘭溪 3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