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慰華



摘要:倫敦雄厚的金融基礎和實力是助力其成為全球頂尖科創中心的強勁動能。英國和倫敦市政府推出的系統、高效的科技金融戰略和政策體系發揮了良好的催化作用,將倫敦的金融基礎和科技創新優勢有效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雙循環”背景下,上海要承擔起國內國際的金融和科技重要鏈接的重大使命,需要借鑒倫敦經驗,以科技金融發展促科創水平提升,不斷構建科技發展新格局,踐行上海路徑。
關鍵詞:科技金融政策體系;全球科創中心;倫敦;上海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1.03.007
全球科創中心與全球金融中心有內在緊密聯系,金融對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的關鍵影響力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綜觀全球最知名的科創中心,倫敦、紐約、新加坡、以色列,皆是金融機構高度集聚、金融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地區。其中,倫敦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老牌金融中心,近年來,其全球科創中心的地位異軍突起,更成為“歐洲科技創新中心”。這與英國政府積極發揮倫敦的金融優勢,大力實施的一系列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密不可分,推動倫敦從資本到人才、從政策到市場的科技創業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成熟,[1]也為上海借助全球金融中心建設助推全球科創中心提供了成功經驗。
一、倫敦科創實力及科技金融發展情況
1.科創綜合實力全球名列前茅
2010年后,倫敦“世界科技之都”和“歐洲硅谷”的進程加速,近年來綜合創新實力始終位居全球前列。2016創業國家峰會(Startup Nations Summit)上,Nesta創新基金會和歐洲數字論壇(EDF)聯合公布的歐洲數字城市指數(EDCi)顯示:倫敦因其充裕的創業資本、優秀的企業文化和高質量的勞動力市場,連續多年位居“歐洲最適合科技創業和發展的城市”榜首。[2]德勤公司發布的《連接全球金融科技: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報告》(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 Interim Hub Review 2017),從全球營商指數、全球創新指數和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三個維度將倫敦和新加坡并列第一,是最有利于金融科技發展的城市。[3]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中,倫敦排名第5。[4]在《2020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評估報告》中倫敦排名第三,尤其是在基礎研究方面,高居第一。[3]
2.倫敦科技金融的發展現狀
倫敦是全球公認的第一金融中心。2019年,英國智庫機構Z/Yen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研究報告(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3)中倫敦繼續名列第一。[5]倫敦金融城2.6km2范圍內,集聚了大量銀行、證券交易所、黃金市場等金融機構。據統計,倫敦占據了全球20%的跨境借貸、40%的非英國股票交易、32%的外匯交易、43%的衍生品場外交易,以及二級市場70%的國際債券交易。除對沖基金資產外,倫敦幾乎所有指標都勝過了美、德、法、日等國的金融中心。[6]
倫敦發達的金融業使其成為全球最成熟的投資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風投,成為歐洲風投中心。Compass2015的數據顯示,倫敦種子輪融資金額超過歐洲平均水平17%,A輪融資則超過26%。[7]根據倫敦市長辦公室的數據,2017年倫敦科技公司吸引了24.5億英鎊,占全國的82%,遠超其他歐洲大城市,是德國的近4倍,超過法國、愛爾蘭和瑞典三國的總和。[8]2020年,倫敦科技企業風投融資金額再次達到105億美元。在2016~2020年的五年間,倫敦在全球科技風投排行第五位,倫敦企業收獲的投資額是其他歐洲科技城市的兩倍以上。[9]
二、倫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財政金融政策體系
倫敦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科創中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大程度是“政府力量”推動的,國家層面的財政、金融發展戰略和扶持政策體系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即以政府直接投資、政府引導資金、稅收減免優惠、鼓勵企業市場化融資為“四梁八柱”的政策體系。
這一系列金融計劃和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2009年到2012年間,英國11 000家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創造了50%的新增就業崗位,74%的中小創企業實現了業務增長。其中,EIS計劃一啟動就為超過20 000家企業獲得總數超過100億英鎊的風險投資,并成功引入種子企業投資計劃(SEIS);SEIS計劃在啟動后的兩年內幫助2 000多家企業籌集了1.75億英鎊的資金。EFG計劃為小企業提供了7億英鎊的銀行擔保貸款額度;BFP計劃共扶持了880家小型企業獲得合計5 000萬英鎊的貸款。
三、倫敦財政金融扶持政策體系的主要特點
1.政策重點是“彌補市場缺失的功能”
在扶持創新性企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不是大包大攬,僅發揮有限作用,重點是以有限的資金,介入高風險的種子和先期種子階段,引導風險投資。政府投資通常以母基金(Fund of Funds)形式出現,不直接投資于項目,更多是參與發起創立新的專業性投資機構,間接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以達到既扶持創新企業發展、又規避風險的目的。在政府介入的各種風險投資基金中,政府只定宏觀方向,吸納各界意見,不介入、干涉具體業務,以便充分發揮執行單位的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2.扶持方式以直接資助和間接扶持相結合
一是對科技創新直接給予資金扶持,尤其支持中小微、初創企業的創新活動。英國政府每年用于支持科學和研究項目的資金預算高達46億英鎊。2011年至2015年,該類資金預算總額超過200億英鎊。其中,2013年僅從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支出的用于支持創新業務和推動英國經濟增長的預算就達到4.4億英鎊,較2012年增加5000多萬英鎊。二是以間接刺激為目標,通過綜合利用財政稅收及金融等手段進行間接推動科技創新活動。這些間接性政策包括:研發稅收減免、風險投資、融資擔保以及公共采購等。研發稅收減免是激勵企業創新政策的重中之重。自2000年實施后,通過研發稅收減免政策,每年能夠給企業帶來大約10億英鎊的減免。
3.資助的門檻低且力度大
英國政府扶持科創活動的適用條件格外寬泛,但扶持條件卻非常豐厚。SEIS計劃對申請融資資格的企業僅要求:資產不超過20萬英鎊;雇員不超過25人;通過該計劃融資時的創立時間不超過2年;金融服務業等行業的企業除外,沒有其他更多的限制。但通過SEIS計劃,每10萬英鎊投資即可為投資者帶來最高達50%的稅收優惠,且超過3年的股份無需繳納資本利得稅。投資收益全部免稅;在其他投資中的收益只要再投資到該計劃中,也可減免稅收。也就是說,每10萬英鎊投資,如果再充分利用了收入所得稅減免政策和資本利得稅的到期再投資稅收減免政策,實際只需出資2.2萬英鎊。投資企業即使虧損3/4,也仍保持盈利;如果企業價值翻倍,則投資回報率高達800%,遠高于普通稅收條款的投資回報率。
4.兼顧政府和企業的雙贏
一方面,英國的政策都有明確的計劃,以保障政府以有限的投入收獲最大的收益、面臨最小的風險。例如,SEIS計劃政府每年減少的稅收上限為2 000萬英鎊;UKIIF計劃規定每筆投資的上限為200萬英鎊;新企業津貼計劃(NEA)規定向失業者提供2 000英鎊的補助和貸款;成長加速器計劃(GAP)的目標是,政府投入約2億英鎊,幫助26 000家最有前途的企業在營業收入或員工數方面實現70%以上的高增長,并帶動國家整體經濟實現20億英鎊的增長,創造7萬個新增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政策也充分保障企業的獨立性,以實現企業運營效益最大化。例如,每家融資企業通過SEIS募集的資金累計不超過15萬英鎊,投資人不占用融資初創企業30%以上的股份,即投資人不可以控股融資企業,以免干涉企業的正常運營。
四、對完善上海科技金融扶持政策體系的啟示
1.進一步擴大政府引導基金的指向作用
英國政府的引導基金從產業扶持政策方向、資源配置方向有效放大了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實現了鼓勵創業投資企業投資于種子期、起步期的早期創業企業,完成產業引導的目標。上海的政府引導基金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目前主要是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上海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在實際操作中的主要問題:一是數量少、規模小,缺少目標規模千億級以上的引導基金,與上海國內第一金融城市的地位和打造國際一流金融中心的目標不匹配;二是存在著募資來源與使用效率的矛盾,即一方面是募資對象單一,募資難,另一方面卻是基金使用效率低,結余變成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因此,上海有必要實施以下舉措:一是科學制定政府引導基金的發展規劃和投入計劃,圍繞城市數字化轉型、AI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領域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和具體扶持標準。二是探索引入海外機構和境外資本。借助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的金融創新,積極探索國內科創企業與國際資本對接。三是注重引入市場化、專業化的國際管理團隊,完善退出機制,以實現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
2.持續放大股票市場對科創企業的融資功能
股票市場是企業市場化融資的重要方式。英國政府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之外還另外設立了可選擇投資市場(AIM)和高增長板塊(HGS),為科創企業提供低門檻的募資渠道。
上海擁有全國的主板和科創板兩大最重要的市場,并已實現了滬倫通、滬港通。因此,要充分發揮上海企業的“近水樓臺”優勢,使股票市場成為企業長期穩定的融資渠道:一是大力推動本地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有利于推動“產業科技”的價值發現。截至2020年8月上海已有20家本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共融資818億元,總市值9 455億元。下一步要重點針對科創板扶持的六大產業領域,加強對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上市輔導,在受理、審核、注冊、發行、交易等各個環節為企業提供便利,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對科創板投資者的管理。二是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到倫敦市場IPO或發行債券,借助倫敦“跳板”充分利用歐洲資本和全球資本。企業可先在倫敦和上海聯合上市,也可以通過發行科技金融債券、綠色債券等開展嘗試。
3.大力推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
稅收減免是英國政府扶持科技創新企業的重要措施,尤以EIS和SEIS計劃為重中之重。90%以上的天使投資人、80%的總投資組合都是依據這兩個計劃。而SEIS作為EIS的延伸,更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最高50%稅收減免,這對起步前三年的中小創企業至關重要。
臨港新片區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正積極輻射溢出。下一步可繼續探索:擴大研發投入成本的范圍,按持有股份的年份抵扣資本利得、免征遺產稅,為小額持股者減免稅收,股息所得稅減免,企業知識產權獲得的利益減免稅收,等等。但政府要設置稅收減免的上限,以預防風險。
4.發揮政府公共采購的直接扶持作用
政府采購可以直接激勵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企業適應市場、推出新產品,直接將科學研究轉化為生產力的最有效方式。[11]英國的小型企業研究計劃(SBRI)就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扶持高科技中小企業承擔政府的研發任務,成效斐然。
上海要放大政府采購對自主創新的激勵效應,避免采購的盲目性和重復性,應從優化采購機制和采購流程入手:一是向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產品和服務傾斜。可以設置剛性的比例,規定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最低標準。只有符合條件的企業才能納入采購對象范圍。二是完善政府采購信息的溝通渠道。加強網上信息平臺建設,并注重發揮新媒體、自媒體等新型溝通渠道的作用。三是構建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政府采購的全流程都通過公開招投標、專家評審、公示結果,以保證采購的公正和公平。
參考文獻:
[1]鈦媒體.倫敦為何能在較為保守的歐洲成為最大的科技創業生態系統?[EB/OL].(2016-05-06)[2021-04-06].https://www.tmtpost.com/1707723.html.
[2]中國高新網.2019年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發布[EB/OL].(2019-05-20) [2021-03-20].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paper/2019/0520/526395.html.
[3]王子良.近觀倫敦金融科技產業[EB/OL].(2017-08-15)[2021-03-25].http://yuekan.creditease.cn/html/magazine/mobile/67/1161_info.html.
[4]新浪網.《2020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評估報告》發布,上海綜合排名上升4位[EB/OL].(2020-01-10)[2021-04-11].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10/doc-iihnzhha1640514.shtml.
[5]金融中心信息網.全球金融中心指數(CFCI)[EB/OL]. (2019-09-19) [2021-04-19].http://www.cfci.org.cn/Global/index.html.
[6]360百科. 倫敦金融城[EB/OL].(2019-12-15)[2021-03-28].https://baike.so.com/doc/6377270-6590918.html.
[7]投資界.中國制造下的英國創業:VC逃離、中資“入侵”,大半個英國被攬入懷中[EB/OL].(2017-03-02)[ 2021-03-02].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8b76f931bc8e0155400000c.
[8]搜狐網.你不知道的倫敦金融城和科技城[EB/OL].(2018-06-28) [2021-03-28].https://www.sohu.com/a/238185790_100011338.
[9]中華網.倫敦科技公司逆勢破局,疫情下融資總額領先歐洲市場. [EB/OL].(2021-01-18)[2021-01-18].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10118/012021_698714.html.
[10]李振興.英國實施創新券計劃支持中小企業創新[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3(6):1-4.
[11]趙伯艷.完善政府采購機制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功能[J].科技創新導報,2008(12):147-147.
[12]馬承君,等. 政府采購政策對高新企業創新活動影響的效應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8(7):26-36.
The Enlightenments of London's Technological Financial Policies to Shanghais? Construction of Global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Ji Weihua
(Pudong Academy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London's strong financial base and strength is its great power to become the world's top technoligical innovation center. The UK and London city government have introduced the systematic and efficient technology-based financial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which played a good catalytic role in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London's financial base and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vantages to maximize benefits. Under the "Doub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to take on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linking finance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Shanghai should learn from Londo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promote the level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ov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inance, and constantly construct Shanghais new science & technology pattern and walk Shanghai way.
Key words:technology-based financial policies;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London;Shanghai
責任編輯:王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