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江 劉思琦 李衛波 馬藝菲
一季度,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實現“開門紅”,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回升明顯,客運量低位平穩運行,貨運量顯著增長,國際主要貨運價格指數普遍走高。立足新發展階段,應把握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國內出行需求可能回升以及全球貿易持續轉好的潛在趨勢,準確把握“十四五”開局之年和疫情影響恢復階段下交通運輸發展機遇,持續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基礎設施精準補短板,切實將交通運輸建設發展成果轉化為組織力競爭力提升,拓展延伸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推進2021年交通運輸發展邁上新臺階。
一、一季度交通運輸總體形勢與特點
(一)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回升明顯,高速增長有望全年持續
2021年1—3月,鐵公水航合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80億元,同比增長53.6%,投資回升明顯。分方式看,水路投資同比增長70.5%,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89.8個百分點;公路投資同比增長60.6%,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84.4個百分點;民航投資同比增長33.9%,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55.8個百分點;鐵路投資同比增長29.3%,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5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幅較大,高增長一方面源自去年同期疫情在全國范圍暴發、復工復產延后,交通投資降至較低的基數水平。另一方面,2020年項目投資拉動作用延續,“十三五”結轉項目持續推進,各省市“十四五”時期建設熱情依然高漲,對投資增長形成帶動,預計今年全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二)營運性客運量逐步恢復,春運客流低位平穩運行
2021年1—3月,全社會客運量完成19.9億人,同比增長7.8%,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65.4個百分點。其中,水路、鐵路、民航同比增長48.7%、41.9%、37.5%,公路同比下降4.1%。全社會旅客周轉量完成4418億人公里,同比增長10.2%,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66.0個百分點。其中鐵路、民航同比增長16.1%、13.3%,公路、水路同比下降5.0%和3.3%。總體上,前三個月全國客流規模較去年有所回升。在疫情影響下“就地過年”方式廣泛推廣,春運客流強度明顯降低,未出現往常高峰擁堵情況,春運40天里,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8.7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而后3月份旅客運輸情況逐步恢復。
(三)貨物運輸大幅上升,快遞物流保障有力
2021年1—3月,全社會貨運量完成111.0億噸,同比增長42.0%,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58.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貨運量分別完成11.7億噸、80.9億噸、18.4億噸、17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7%、52.9%、22.9%、28.7%。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5.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6582萬TEU,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8%和19.3%。快遞業務量達到219億件,同比增長75.0%。總體來看,盡管疫情呈現多點零星散發態勢,受春節居民消費帶動影響,以鐵路運輸為代表,充分利用客流下降釋放的貨運能力,有效保障春運期間物資運輸,一季度貨物運輸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快遞物流企業加大“春節不打烊”力度,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物資有序運輸提供了堅實支撐。
(四)貨運價格指數升降分化,國際貨運市場逐步回暖
2021年3月份,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2046點,同比、環比分別上升226.8%和20.4%;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1914點,同比上升112.7%、環比下降7.3%;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1233點,同比、環比分別上升36.2%和19.9%。國內方面,長江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998點,同比下降4.9%,環比持平,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772點,同比、環比分別上升7.4%和3.4%,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10)1003點,同比、環比分別上升1.9%和1.1%。整體來看,去年四季度以來,受歐美國家港口中轉效率低、設施設備供給保障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國際集裝箱流轉不暢,各國港口頻頻出現“爆倉”、擁堵問題,國際主要貨運價格指數普遍走高,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隨著春節后運力緊張問題逐漸緩解,國際貨運價格有所回落。國際航運市場高景氣情況,既反映出世界經濟貿易正有序恢復活力,也暴露出面對突發事件情況下的韌性短板。
二、2021年交通運輸發展趨勢特點預測
(一)交通運輸在擴大內需中作用凸顯
在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國內循環加速推進,對交通運輸建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國2020年度GDP增長率達到2.3%,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面對未來可能不斷加劇的全球經濟運行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我國必須搶抓當前經濟率先復蘇的窗口期,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夯實應對外部沖擊和國際競爭的核心基礎。2021年,應重點關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村消費市場建設、國內產業鏈構建,圍繞構建國內強大市場,優先支持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在拓展投資空間上,需要圍繞“兩新一重”建設,盡快推進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交通工程項目。
(二)疫情期間抑制的交通出行需求逐步釋放
在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下,今年春節國內人員流動性整體較低。隨著時下疫苗接種率的持續提升以及氣溫回暖,預計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將有較為明顯的改善。結合2020年情況,春節積壓的出游訴求可能在年內逐步釋放,五一、國慶等節日以及暑期可能會產生較高水平的交通出行量,較2020年同期水平進一步增長;長期看,國外疫情防控形勢相對更嚴峻,歐美主要國家的旅行限制甚至封鎖狀態短時間內難以徹底解除,我國往年大量的國際旅行需求仍會繼續積壓,并逐步轉由國內市場消化,對高峰時段集中出行、交通旅游融合發展、交通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三)交通運輸供需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季度以來,交通物流領域國際國內宏觀調控、資源配置要求集中凸顯。一是運力配置效率制約需求,以遠洋運輸為代表,全球集裝箱流轉問題顯現,防疫檢疫要求延長時間等情況增加港口運輸成本,同時受“長賜號”集裝箱船擱淺,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的影響,國際海運運價持續上升,供應鏈風險提高。二是海外運輸擁堵影響蔓延,中歐班列、遠洋運輸、航空運輸等擁堵情況頻繁出現,海外站點設施保障不足、疫情影響港口機場流轉效率等對國內產品對外運輸產生制約。三是同質化競爭限制需求保障服務質量,極兔物流、京喜物流快速發展,挑戰既有快遞企業格局,快遞行業“價格戰”更加激烈,企業壓減各類加盟商派費,快遞行業發展同質化現象無明顯改進,既有服務供給能力相比日益多元的物流運輸需求仍有一定距離。
(四)亟待增強國際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運輸市場競爭力
由于世界主要經濟體生產、消費景氣度回升,今年1—3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8.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同比增幅達38.7%,總體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的走勢,外貿持續向好。隨著美國等國家各項刺激政策陸續出臺以及疫苗在全球范圍的接種,世界經濟有望逐步回歸疫情暴發前水平。據有關機構預測,2021年的全球貿易量相比上年將增長7%—8%左右,同時集裝箱海運量的增幅大約在6%的水平。面對趨于復蘇的國際市場和我國交通物流能力短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的明確目標。未來還需要持續加強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提升國際海運競爭力,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好支撐貿易強國建設,促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
三、推進2021年交通運輸建設發展的建議
(一)把握“十四五”開局之年和疫情影響恢復階段的發展機遇
2021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交通運輸應緊密圍繞“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繼續發揮好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提高交通通達深度和廣度,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同時,隨著疫苗接種工作有序推進,一季度零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抑制的交通運輸需求逐步回彈,2021年預計旅客運輸需求將快速回暖,如何增強旅客運輸保障能力以及推動旅客運輸市場有序運行應成為政策著眼的關鍵領域,充分利用好恢復重建帶來的“窗口期”。
(二)持續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基礎設施精準補短板
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帶動區域發展、助力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精準補齊既有交通基礎設施短板,重點優化農村地區、都市圈城市群地區基礎設施網絡布局,針對性強化綜合運輸大通道、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交通樞紐、城鄉一體化、新基建、高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結合“十四五”時期建設規劃相關要求,重點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城市群城際鐵路以及農村地區產業路、資源路、進村入戶路等人民群眾集中關切的項目,以及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新基建相關項目,有效回應當前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核心關切。
(三)切實提升交通運輸的組織水平和競爭力
進入2021年以來,國內國際運力資源配置能力不足的問題集中凸顯,反映出我國交通運輸滿足高峰需求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足的短板,以及在國際運輸市場中的被動狀態,要充分吸收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帶來的經驗和教訓,高度重視提高國際供應鏈穩定性及戰略安全。根據一季度情況,針對性推進功能補強和能力提升,重點應擴大海運航線網絡覆蓋范圍,優化海運船隊結構,增強集裝箱班輪運輸國際競爭力,提高港口周轉效率,積極調運空箱,促進空箱回流。著力破解中歐班列運行中的“堵點”“卡點”,鼓勵探索以股權合作等方式推進中歐班列海外倉布設,增強班列樞紐集貨能力,提高回程班列開行頻次。以航空貨運機場為核心,織密全貨機航線,構建專業化的航空貨運網絡,支持航空貨運企業與物流企業聯合重組,加快培育一流的國際航空貨運企業,鼓勵通過購買和租賃等方式擴大機隊規模。
(四)培育拓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
在疫情防控中,以新經濟新業態為代表,交通運輸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訴求不斷增強。2021年,受抑制的交通物流需求逐步釋放,應切實培育拓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聚焦交通旅游融合、線上線下聯動、“互聯網+”交通新經濟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營造審慎包容的市場環境,重點建設具有交通、生態、旅游、消費等復合型功能的交通旅游服務設施,開發具有吸引力的交通旅游產品,提升旅游運輸服務能力和質量,合理配置及組織旅游運輸運力資源,構建公共交通與定制旅游交通相結合的旅游運輸服務模式,推進游客聯程聯運,加強旅游運輸綜合信息服務等。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