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鑫
上海市奉賢中等專業學校,上海201499
近幾年國家對幼兒園體育活動越來越重視,基層幼兒園的教學改革也是如火如荼地開展,根據目前我們學前教育專業走進幼兒園跟班實習的反饋,目前幼兒園對于小朋友在三年學齡前期間的身體發展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從幼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的動作發展角度來說,需要具備:1.一定的平衡能力;2.動作協調靈敏;3.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其對應的活動分別有能連續跳繩、能連續拍球、能快跑25 米左右等。根據調查,目前絕大多數的幼兒園教師對于幼兒連續跳繩、連續拍球及快速跑等運動項目,沒有專門的教學,基本以任務布置,學生模仿、家長監督,自己練習為主。
雖然目前幼兒園對教師帶領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高,但如教師本身非體育科班出生,受其本身運動能力的限制,帶領兒童參加體育鍛煉相對來說還是有所欠缺的。即便是我們現在學前專業的專任教師,他們也非體育科班生。所以對于幼兒活動課,幼兒游戲課,他們在理論及概念方面有非常強的優勢,但是轉為實操時,又存在明顯的缺陷及不足。
學前教育的專業教師雖然可以以較強的理論水平教授學生,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發展技能,如需要學生能夠連續跳繩、連續拍球、快速跑等。但是如何快速掌握跳繩方法、如何學會正確的拍球動作,如何糾正錯誤跑步姿勢,是目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專任教師無法教授的。但是跳繩、拍球(原地運球)、快速跑等項目,是體育教師的教學強項,因此這些項目如果歸于體育課教學,將會有更好的成效。
幼兒游戲等專業課,可以教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多適合幼兒小朋友的游戲。尤其是通過專業學習,能夠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征,編排適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游戲;也能夠掌握如何用恰當的語言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等。但是模擬真實情境,在室外場地的控班能力、隊伍調動等方面,學前專業教師稍弱于體育教師。
目前傳統體育課都以學生實際年齡段的體鍛達標項目作為考核依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基本以高中階段學生的體鍛達標項目作為其上課及考試的內容。因此從傳統體育教學角度出發,較少會考慮學生的實際就業需求而改變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中職的體育教師,的確缺少幼兒心理及幼兒活動能力的專業知識。因此較難對接專業課,開展幼兒活動方面的教學。
項目式教學法簡稱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教師通過設計真實情境,用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對多學科問題進行研究,并相互結合,研究關聯學科的知識點,從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與體育活動在某些領域密切相關,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的限制,兩者分別授課并且無直接關聯,現通過項目式教學方法,可以整合學科的優勢,打造全新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活動課程。
PBL 本質是教師通過設計一套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相關情境中開展研究活動。因此教師的項目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所有項目盡可能來自于現實生活,或者真實的工作情境。這樣的項目設計對于學生理解問題或者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會有極大的幫助。但這也會讓項目式教學的課堂比傳統課堂在時間的消耗上會更長,因為學生會開展一系列活動來開展研究。
教師對于問題的設計,盡可能需要在問題里包含相對豐富的科學知識點,且這些知識點盡可能屬于本學期教學計劃。這就意味著項目會是多學科交雜的。從現實中的問題來說,多學科綜合運用能力,更能體現個人價值;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也很少有問題是通過單一學科能完美解決的。所以,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想要解決問題,就要綜合運用自己有的多個學科的知識。
拿學前教育的“連續拍皮球”舉例。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活動設計課的角度出發,需要我們學前教育的學生了解哪些項目是幼兒必須掌握的。并且如何結合兒童身心特點,使幼兒“拍皮球”通過籃球的教學內容開展,首先通過趣味球類游戲提高小朋友對“拍皮球”的認識和興趣。然后通過教師的原地運球的演示,教授兒童正確的“連續拍皮球”基本技術,提高幼兒的動作協調靈敏度。其中不僅有幼兒心理學、幼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還有體育技能項目。
做項目問題設計的時候,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程度,對于問題難度的把控要恰當,這樣可以保障學生能夠自己設計方案和解決問題。以幼兒球操為例,該項目在連續拍球的基本技能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圍繞幼兒球操的創編展開。其教學項目涉及到原地運球的基本技能、幼兒操的編排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的培養。但是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特點,對于學生在球操的設計方面由易到難,對于動作的規律性要求及合理性要求,也可以先適當的放寬,在后續的教學中逐步分析并提高難度。
項目式學習最大的難點莫過于多學科的結合,這也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方配合、取長補短,大家共同解決并完成多知識點的任務,培養好團隊精神,目前絕大多數工種,在工作時也會尋求多方面的合作。因此教師設計項目時,要給予項目學習中的學生及所有參與該項目的人員相互合作的機會,因為他們同屬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習者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尋求和學習與他人合作,構建對知識共享理念并共同解決問題。
項目式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是展示成果,而且這些成果必定是可行并能夠解決問題的,是學生構建出對知識的理解。學生之間就最后的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或者靈感,在探索中改進,在研究中進步。而教師在整個項目的開展過程中,必須全程關注學生的學習研究情況,貫穿于整個研究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說,要在關鍵時候為學生提供知識點的幫助及技術的支持,這對學生正確把握研究方向會起到至關重要作用。以幼兒游戲為例。學前教育的學生應從游戲的設計開始,充分考慮到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學生不僅要學會創編游戲,還要通過扮演“小老師”和“小朋友”的方式,展示一次完整的幼兒游戲活動過程。最終的評定從游戲設計是否負責幼兒特點、“小老師”和小朋友的配合程度、游戲是否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等各方面來評判學生在該項目中的最終成果。
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至今三屆學生,目前從19 級開始做調整改革。學前專業的專業教師與體育教師開展教學研討,設計相關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調查反饋了解,目前的教學內容實用性、學生的全方面應用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體育特色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僅是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體質,更是讓學生學會從幼兒的特征出發,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及教學能力,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