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南苑中學 李衛星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單純地教授數學基礎知識,而是要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就是教師的重要教育任務,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保障。在元閱讀背景下,教師可以抓住數學閱讀的有利時機,給學生的思辨力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讓學生在數學閱讀加工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促進元閱讀知識、體驗與監控這幾個方面的彼此滲透,促進學生思辨素質的全面發展。
元閱讀是基于元認知發展而產生的心智活動,指的是閱讀主體在數學學習當中對整個閱讀過程的意識與調節,是高于對閱讀內容本身加工水平的高層次加工方式。元閱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元閱讀知識、體驗以及監控。數學思辨力是在數學學習當中形成的,有關于數學思考、辨析、推理、解題的能力。元閱讀視域下的數學思辨力培養,實際上就是立足學生實際,有效借助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大對學生的數學元閱讀指導,增強學生在閱讀活動當中的思辨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領悟水平,實現為拓展遷移而教,為思維發展以及開拓創新而教,奠定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基礎。
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對主動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數學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在元閱讀當中培養思辨力的基礎與前提?;谶@樣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選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在情境設計環節,教師除了可以運用常規情境設計方案之外,還可以借助認知矛盾和沖突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懸念,增加學生思辨力生成的可能性。例如,在初三學習了“圓”的相關知識點之后,為了增強學生的思辨意識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聯系生活設置懸念情境,鼓勵學生主動投入元閱讀活動:如下圖,一座圓弧形的拱橋的整體跨度是60米,拱橋的高度是18米,如果出現了洪水泛濫問題,整體跨度只有30米時,就必須立即采取緊急處理措施。現在水面上升,拱頂與水面的距離PN為4米,此時是不是應該采取緊急措施?要想提高學生對習題的理解以及解決能力,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元閱讀,在這一過程當中指導學生進行思辨和推理。

在元閱讀視域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辨力,需要選擇優秀范例,抓住范例講解機會,讓學生的思辨力因為元閱讀而獲得更好的培養。教師要保證解題示范嚴謹而簡潔,讓學生透過這樣的過程知道應該怎樣讀題和審題,自主挖掘給定材料當中隱含的內容與意義。接下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審題和閱讀機會,指導學生在閱讀當中養成自覺提問的習慣,比如問題當中涉及哪些已知條件,要求完成怎樣的任務,問題的解答主要涉及哪些已學知識點,問題的隱性和顯性條件是什么等。
思辨力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回歸本質的過程。比如在教學和“三角形”相關的數學知識時,三角形穩定性就有和生活關聯的可能性。為了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教師先指導學生步入閱讀基本理論與生活問題的良好狀態,并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當中的“穩定性”和生活當中的“穩定性”概念不同,后者是牢固的意思,而前者則涉及幾何意義。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才能夠避免偏離數學本質,實現對概念的準確把握,從而將其有效應用于生活,提升數學思辨力的境界。
當下的數學教育改革重視對學生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這一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元閱讀對初中生的數學思辨力進行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不過要想保證教學目標實現,必須要有教師的勇敢突破和教育智慧的付出,更要有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覺發展,從而完善學生的思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