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曲塘鎮雙樓初級中學 吳國軍
化歸思想是轉化與歸結的簡稱,本質是將一個問題由繁化簡、由難化易,這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解題思想,還是一種最基本的思維策略,更是一種有效的數學思維方式。教師應用化歸思想可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學會把數學問題由復雜變簡單,讓他們順利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習自信,暢享數學的魅力和精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化歸思想把陌生問題變得熟悉,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把握好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之間的銜接點,把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帶到課堂上,激發學習熱情,或者通過以舊引新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初中數學“角的比較與運算”的教學時,教師先出示問題:兩個度數相差1度以內的角,不標明度數,只憑眼觀察又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那么對于這兩個角的大小該如何比較呢?引領學生回顧線段比較長短的方法,即度量法與疊合法,使其聯想到角的比較方法也可以類比線段的比較方法,喚起他們的記憶。接著,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驗明確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動態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用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使其認真觀察和歸納操作要點,掌握疊合法的步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領學生回顧線段的比較方法導入新課,將陌生問題變得熟悉化,滲透化歸和類比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建立線段比較長短與角比較大小這兩個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數學語言較為抽象,所學知識以理論為主,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水平要求較高,要想幫助他們掌握這些抽象的內容,可用化歸思想來轉化,將抽象問題變得具體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知。借助化歸思想幫助學生掃除思維障礙,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以初中數學“點、線、面、體”的教學為例,教師直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棱錐體、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的模型,要求學生觀察、思考:這些體是由什么圍成的?有什么不同?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什么?線與線呢?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討論,教師結合他們的回答總結出點、線、面、體間的關系。接著,教師列舉生活實際中存在的點、線、面、體的例子,如鉛筆、電線、墻面、足球等,結合信息技術引領學生討論點、線、面運動時分別形成什么圖形,從而提煉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規律。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借助模型和信息技術,應用化歸思想將抽象問題變得具體,煥發學生的感性思維,使其思路變得清晰起來,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活動中認識圖形,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面對一些題干較長的題目時通常比較害怕,沒有仔細閱讀就認為難度較大,放棄思考和解題。當遇到此類現象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應用化歸思想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只需找出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即可,將無效信息和干擾因素刪除掉,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樹立數學信心。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化歸思想,是對新課改的真正落實,教師需善于把握教學契機多多啟發學生,將化歸思想滲透至多個教學環節與知識講解當中,使學生掌握這種有效的數學思想,提升他們的知識熟練程度、思維能力及解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