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凡凡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對我國教育方針作了全面闡述。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筆者認真學習、深入研究、透徹領悟,深感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作為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筆者從2013年開始探索實踐,把勞動教育融入創建“藍精靈”特色班。
一、從想法到行動
2013年7月,筆者帶完一屆小學畢業班后,對班主任工作進行了認真地梳理與反思。發現有一短板,那就是沒有加強勞動教育,以致于學生缺少勞動經歷,學生進入學校仍像“小皇帝”“小公主”,不會掃地、抹灰、拖地的學生大有人在。于是,筆者利用暑假,閱讀學習了相關文獻與教育著作,筆者的想法有了理論依據。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開展的“杰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的調查顯示:杰出青年童年時在家經常幫父母做家務事的高達81.08%,有時做的達13.51%,很少做的僅有5.41%。國外一份調查顯示:英國小學生的每日勞動時間是72分鐘,韓國是42分鐘,法國是36分鐘,而中國僅僅是12分鐘。這說明,我國學校安排學生勞動的缺失。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加強勞動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小學德育綱要》強調: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教育,倡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勞力上勞心”的理論,指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真正的教育必須造就能思索、能建設的人”。提倡手腦并用、教學做合一、“過五種生活”,其中就有“過勞動的生活”。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筆者深信,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面對現實,根據文獻,依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筆者形成了在新帶班級探索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勞動,以勞動促進學生成長。
心動就行動。2013年8月底,學校恰巧安排筆者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正好可以從一年級開始實施筆者的想法。筆者經過完整構思,“勞動,促進成長”的想法付諸行動了。
二、從零散到系統
筆者是從一周一節勞動課開始的,利用課余時間每周進行一次20分鐘左右的勞動課,整理、清潔、美化課室。再拓展到家里的家務勞動。經過一個學期的這種逐步分散式的摸索之后,筆者試圖將其形成系統。從20分鐘的勞動課擴展到班會、隊會,從課室擴展到校園;從家庭擴展到戶外,從家務勞動擴展到社區服務、社區公益勞動及種植。從一般性的動手勞動到綜合性的勞動知識、勞動內涵、勞動技能的教育;從單一的動手做到全方位的動口讀(勞動的詩詞)、唱(熱愛勞動的歌)、說(交流分享勞動體驗)及動手寫(勞動的體驗與收獲);從狹義的勞動(勞力)到廣義的勞動——小制作、小創作、小發明及學習。
逐步建立了“四個三”的系統勞動教育課程:
內容:三階段。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小學低、中、高年級段各側重點不同。
小學低年級: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通過養成自覺勞動的意識,初步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觀念,爭做愛勞動的好學生。
小學中年級: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通過勞動教學和勞動實踐,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勞動光榮,培養學生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品德,基本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動做,集體的事情積極做。
小學高年級:除繼續安排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外,主要安排簡單的生產勞動。在參加這些勞動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認識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勞儉樸、珍惜勞動成果的品德。
途徑:三結合。校園勞動,主要凈化、綠化、美化校園,清潔、整理課室,參與課室文化建設;家庭勞動,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戶外勞動,親子義工、社區公益勞動及種植,有些家庭在郊區租有菜地,可以利用節假日和父母一起進行種植勞動,也可以組成小組參加到有租有菜地的家庭去共同勞動,這樣不僅增加了勞動,而且培養了互助合作精神,一舉多得。
措施:三個一。每周一節勞動課,每月一次交流分享,每學期一次評比表彰(勞動之星)。
常規:三件事。每天做好三件事:整理好自己的房間,為自己營造一個窗明幾凈、充滿書香的小環境;整理好自己的書包,為書本與學習用具營造一個整潔、舒適的窩;整理好自己的課桌,為自己營造一個整齊、舒暢的學習空間。
三、從課程到特色
“四個三”系統勞動教育課程的建立,使勞動教育不僅系統,而且有效。不再是簡單的勞動掃除,從勞動技能、勞動方法的培養,到勞動觀念、勞動態度的確立,再到學生自主管理、服務意識、禮儀教育等教育內容的融入。勞動教育,使他們明白了“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培養了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了基礎。并由此內化為“藍精靈”班級精神特質,形成“藍精靈”班級文化特色,塑造可愛的“藍精靈”特色班:活潑、聰明、靈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