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亮
【摘要】板鞋,即用兩塊木板制作而成的鞋子,是壯族人民普遍使用的一種生活用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板鞋競速運動作為壯族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從明代開始就已經有了。今天,板鞋運動已經成為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讓少數民族板鞋運動項目融入校園大課間活動中,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戰的精神。
【關鍵詞】板鞋運動;大課間活動;適應社會
板鞋運動,是壯族民間傳統的運動項目。將板鞋運動引入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大課間,既可以讓學生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同時,板鞋運動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在大課間時開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還能適當放松學生的心情,以最好的狀態面對當日的其它課程。近年來,我校將板鞋運動引入體育大課間,并對其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板鞋運動的發展過程
1.板鞋的起源
板鞋起源于明朝時期。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頻頻侵犯我國沿海地區,廣西土司瓦士夫人受命抵御倭寇。最開始瓦氏夫人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隊伍抗倭,但是,因為隊伍步調不統一,抗倭效果較差。為了訓練將士們的步伐,瓦氏夫人于是讓三到五名士兵同穿一雙兩塊木板做成的“板鞋”一齊跑。使用這種方法訓練之后,士兵的素質果然大大加強,在戰斗中所向披靡,大敗倭寇。后來,民間效仿瓦氏夫人的板鞋,將其變為一種板鞋運動,深受當地人民喜愛,漸漸發展成為當地民俗,并流傳至今。
2.板鞋運動的特征
板鞋競速運動一般可分為二人制、三人制、五人制,包括男子60米、100米,女子60米、100米,以及男女混合2×100米接力等項目。競速比賽中,幾名運動員同穿一雙板鞋,后一人的手放在前面隊友的腰上或者肩上,哪隊最先抵達終點即為勝。比賽所用的板鞋,比如三人制板鞋,一般由長100cm,寬9cm,厚3cm的木板制成。一雙板鞋上,按照一定的距離、規格裝有三到五個護皮用以固定腳。在比賽中如果腳脫離板鞋或者摔倒,需要在原地將板鞋重新套好才能繼續比賽。
二、板鞋運動融入校園大課間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1.板鞋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板鞋競速使用的板鞋有一定的重量,而且在運動中,板鞋成員之間要做到步伐一致、動作幅度統一、呼吸頻率相當,這就增加了運動的難度。所以,學生在平時練習的時候,需要加強對身體各部位,比如,肩部、髖部、膝蓋、腳踝的練習,有效增加自身的腰腹力量及下肢力量。長期進行板鞋運動,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速度、靈敏度、柔韌度、協調性。而且由于整個運動過程中,人體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長期鍛煉,對于心肺方面的功能也能有很好的提高。
2.板鞋運動融入校園大課間活動中,有新的教學價值。板鞋競速運動是一種集速度、耐力、技巧與一體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對運動員的協調性、團結性、集體智慧的要求較高。教師通過對板鞋運動的教學,一方面,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精神,增加學生之間的信任和友誼,促進學生相互溝通,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另一方面,板鞋競速運動也可以培養學生勇于面對挑戰、不怕吃苦、不怕失敗、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3.板鞋競速運動融入校園大課間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還可以讓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少數民族運動具有很強的當地特色,里面包含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學校的大課間活動給少數民族運動提供了一個舞臺。在壯族瑤族地區,除了板鞋競速,民間還有很多形式的板鞋運動,比如,板鞋扇舞、板鞋戲水、板鞋拳術等。這些運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而且通過少數民族體育運動與體育教學相結合,還可以在每天的訓練中滲透進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讓民族文化得到弘揚。
4.板鞋運動參與的門檻低、限制條件少,便于在校園推廣。板鞋運動所需的器材較為簡單,簡單易學,而且對于場地的限制條件也比較少,無論是在校園的水泥地上、在草地上都可以進行,利于在學校組織和推廣。
三、板鞋運動融入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推廣存在的問題
1.板鞋運動的宣傳不到位,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度與認知度不高。從當前板鞋運動的宣傳和推廣來看,僅僅只有對少數愛好者的宣傳,缺少對學校中的廣大學生的宣傳和引導。學生對于板鞋運動的歷史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認識還不足。此外,板鞋比賽的投入、規模,以及參賽人員的數量等也遠遠不如其它的運動項目。政府部門應該多加引導和宣傳,比如,通過每年組織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多多宣傳板鞋運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板鞋運動中來。
2.現代社會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害怕參加板鞋的訓練和比賽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成績,極少鼓勵孩子參與這一項運動。另外,板鞋競速項目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獨特性,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難免會受傷,比如:肌肉損傷、關節損傷、肌腱損傷以及韌帶拉傷等。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受傷,對于孩子參加板鞋競賽的訓練比較抗拒。
3.缺乏專業的指導員和技術人員。目前板鞋運動的專業指導員數量有限,而現有的板鞋運動指導員多為學校教師或是體育運動愛好者。他們對于板鞋比賽大多處于臨陣磨槍的狀態,缺乏科學的指導方法以及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各級各類比賽太少,目前的教練員訓練指導缺乏動力,限制了項目發展。
4.受西方運動文化的影響,學生的鍛煉項目發生了變化。在校園運動中,男籃球、足球等大眾化的體育項目成為男生的首選;女生則更傾向于有利于塑造形體的體育項目,如,運動健身操、街舞、羽毛球等。學生很少主動去了解以及參與板鞋運動。大部分學生對于板鞋運動這種傳統的體育項目了解甚少。
5.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模式發生了改變。大多數的學生除了學習,其他時間大多用在手機或電腦上,如,玩游戲、看視頻、聊微信等。越來越多的人玩著手機或電腦就不想去運動,更別提主動去進行板鞋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