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最近,婚期臨近的陳女士突然性情大變,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還時不時傻笑,見人就說自己找了個帥老公。細心的家人發覺異常,帶她就醫。經診斷,陳女士得的是“桃花癲”,類似于民間俗稱的“花癡”。消息一出備受關注:原來“花癡”真是病啊!
桃花癲八成會復發
桃花癲,俗稱躁狂癥或躁郁癥,由于這個病一般高發于春季,春季桃花盛開,所以老百姓稱之為叫桃花病。其中,與性幻想有關的躁郁癥則被稱為桃花癡。
“桃花癲”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引起的,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發病比例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點,季節變化比較大,患者體者內分泌水平改變也比較大,對患者來說容易出現一些情緒的亢奮、睡眠的減少、以及其它不適的癥狀,這個時候就容易使得疾病復發。
躁狂癥屬于嚴重的精神疾病,而且容易復發。一旦發作過,八成以上會復發,且有遺傳傾向。患者的親人發生躁狂癥的幾率比一般人高10倍左右。因此醫生建議,躁狂癥患者若已發病兩次以上,最好常年服用藥物治療以預防再次發作。
過分自大樂天要警惕
躁郁癥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期早期發病,但開始治療時間一般都會有延誤,從而對個人往后人際關系、課業和社會功能方面影響很大,因此要注意其臨床典型表現:
1.患者常自稱是“樂天派”、“高興極了”、“生活充滿陽光,絢麗多彩”。但情緒反應不穩定、易激惹,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被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
2.情緒高昂、話多、自大,嚴重的還有人會認為自己像“神”一樣偉大。更有些人會花很多錢亂買東西,甚至到處送人,或是以為自己非常富有而到證券公司要求坐貴賓室等;
3.睡眠需求減少,甚至可以好幾晚不睡,一直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
4.計劃多變,開始規劃許多事情,不切實際。嚴重者會有脫離現實的精神病癥狀出現。
春季精神疾病高發
“桃花癲”也不完全都發生在桃花盛開之時。對春季住院病人的調查結果表明,除一些初發病例外,至少有30%的患者在前一年11、12月至次年正月氣溫變化無常時病情就發生萌動,因未達到住院程度或因病情時好時壞而延遲到次年3—4月份才住院。這都是精神病人體溫調節中樞缺陷,難以適應突變之故,并不待桃花開就發作了。
專家普遍認為,精神疾病的發生與季節氣候有關。春季氣壓較低,尤其是南方,春天氣候受暖濕氣流的影響,格外悶熱而又多變,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誘發精神分裂癥等多種重型精神病。春季連綿的陰雨天氣則是抑郁、焦慮及其他神經癥高發的外部因素。超過一半的精神疾病患者,初次發病都在春天。在這一季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復發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酗酒、失眠、焦慮、抑郁等都是春季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