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和,萬 云,尹慶彪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水陸畫是一種傳統的宗教繪畫,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水陸畫的誕生是當時“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的民俗文化現象,是當時水陸法會為了超度亡靈、普濟水陸一切鬼神而供奉的宗教人物畫像(圖1)。水陸法會在宋代以后的全稱是“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會”或“天地冥陽無遮均利道場”,民間則稱之為“打水陸”[1]。
水陸畫是依附于水陸法會而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宗教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滄海遺珠”,在服裝設計中應用水陸畫人物服飾紋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審美的有機結合。水陸畫的圖像、文字資料能清晰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從其中對于人物服飾的考究也能看出人們對審美的追求[2]。

圖1 水陸畫阿彌陀佛(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水陸畫中的服裝取材于民間,由于水陸畫中的人物所處時代跨度大,不同時代的水陸畫服裝款式有所出入。服裝樣式以我國大部分時期的寬袍大袖為主,并帶有古人想像的飄帶等元素。水陸畫中的人物眾多,可以看到的配飾種類眾多,例如武將配飾、文官配飾、仙子配飾和宗教配飾,都可以作為設計元素加入服裝設計中。因為歷史悠久、與現代穿衣風格相差過大,所以需要進行時尚化和實用化,因此,可以將青年群體的穿衣風格與袍服結合,同時,可以使用低飽和度的面料對時代色彩進行還原。在提升實用性和時尚化,對寬袍大袖進行部分刪減后,希望可以吸引一部分漢服愛好者,并通過這種新的設計吸引對傳統服裝不了解和認為傳統服裝過于繁雜、使用不便和實用性較低的人群,提高傳統服裝、服飾的影響力,促使更多的人對我國傳統服裝、服飾進行研究和保護[3]。
在材料方面,以棉、麻、絲、毛等基礎纖維織物為主進行制作;在實用性設計方面,使用化纖面料作為輔助材料。以棉、麻織物為主進行設計,絲織物的光澤不但可以進行層次區分,還可以充當古人想像的飄帶元素。在具體材料的使用中,可以使用純棉的190 g或者240 g雙面針織面料,這種面料具有一定的光澤,還擁有優于普通純棉布料的彈性和厚重感,在剛接觸時還有像絲織物一樣的涼爽感,并且色彩豐富、價格合理。在絲織物的選擇上,盡量不使用混紡面料,以免影響絲織物的光澤,由于制作成本問題,在選用絲織物時,會盡量避免使用這種高價面料。
2.2.1 水陸畫人物服飾紋樣元素
在明代水陸畫中,三皇五帝的衣服紋樣出現了《五經圖》中的十二紋樣。十二紋樣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每一種紋樣都代表了帝王貴族的操行品德及威儀。除去一些特殊的紋樣,水陸畫中出現的古代傳統紋樣有饕餮紋、云紋、回紋、蟠螭紋、纏枝紋、云雷紋、龍紋、鳳紋。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佛教藝術興盛起來,這一時期水陸畫的題材、內容等大多與佛教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紋(即金銀花,四季青蔥不枯萎,取“吉祥”之意)、蓮花紋(取“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是美好品德的象征)、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伽,代表吉祥)、鹿紋(祥瑞的象征)。這些具有時代代表性的紋樣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2.2 水陸畫人物服飾紋樣的特點
水陸畫人物服飾紋樣題材豐富多樣,包括幾何紋樣、山水風景、花草植物、祥禽瑞獸。這些傳統紋樣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愛,并且得到廣泛流傳和使用[4]。
其中,幾何紋樣在水陸畫中出現較多。所謂幾何紋樣,就是用直線、曲線、幾何圖形構成的裝飾紋樣,與花鳥魚蟲相結合延伸出來的四方連續圖案,其紋樣造型整體體現形式美法則的節奏與韻律,紋樣連貫統一,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與節奏感,其簡潔的紋樣造型可以涵蓋萬事萬物,是一些寫實風格紋樣所不能比擬的[5]。相比于幾何紋樣,獸紋中的龍鳳紋則在水陸畫中的三皇五帝與圣母肖像服飾中出現。龍鳳雖然都是祥瑞之物,但是龍在傳統意義上的形象是威嚴神秘、莊嚴可敬的,鳳則象征美與安寧,兩者都是想象創造出來的神話形象,因為龍鳳形象在人的思維中主觀性強,所以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水陸畫的宗教性則是由于糅合了明學、佛教與道教,三教合一,文化內涵覆蓋面廣,對當時社會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6],使得一些宗教紋樣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中,形成民間對一些紋樣的崇拜,就是現在所說的吉祥的概念。如“八寶紋樣”是道教八仙所持寶物,八寶紋是將道教八仙—藍采和的花籃、呂洞賓的寶劍、韓湘子的笛子、張果老的魚鼓、鐵拐李的葫蘆、曹國舅的玉板、鐘離權的扇子、何仙姑的荷花化繁為簡,將簡化的符號作為八寶的符號,起初用于器物上,后來因為民間百姓的崇拜出現在服飾中。除了以上紋樣,植物紋出現最多,其中,最具有水陸畫宗教特點的是寶相花紋。寶相花紋是一種組合團花的造型,是將不同花卉的特點以及元素進行結合創作出來的紋樣,在水陸畫中常出現在佛教諸佛、諸菩薩的服飾上,在道教的三清四御服飾中也有出現[7]。寶相花紋以蓮花作為紋樣主體進行創作,配以云紋、幾何紋,結合寶相花的花瓣,或少量點綴在寶相花瓣旁,與蓮花與云紋等寓意吉祥的紋樣結合,符合當時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8]。
將水陸畫以新的形式與服裝設計相結合,實現造型的創新,使紋樣的作用不停留于原始的裝飾上。對紋樣元素進行發掘提取,設計制作出受大眾歡迎的服裝作品,為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設計搭建橋梁,以嶄新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做有文化內涵的設計,體現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創新的基礎上彰顯民族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