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茂名市人民醫院腎內科,廣東茂名 525000
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最為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 選擇良好的腹膜透析管路是保證腹膜透析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臨床上常用的腹膜透析管路有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 傳統腹膜透析置管術以及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 不同的置管術的透析效果也不同[1]。 傳統的腹膜透析治療方法極易導致腹腔臟器損傷,引起腸穿孔、膀胱損傷等并發癥,若是置管效果欠佳,還會導致引流障礙發生。 現今臨床上研究表明,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與傳統的腹膜透析治療方法相比,不僅操作方便,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治療效果較為滿意[2-3]。 該次研究中,隨機選取該院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行腹膜透析手術治療的患者共80 例,對照組接受傳統的腹膜透析置管術,研究組接受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行腹膜透析手術治療的患者共80 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以及研究組。 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為(60.38±2.95)歲;病程在 2~4 年,平均病程(3.11±0.43)年。 研究組中,男 21 例,女 19 例;年齡44~76 歲,平均年齡為(60.33±2.34)歲;病程在 2~5年,平均病程(3.15±0.35)年。 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次研究獲得該院醫學倫理會審批,所有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腹膜透析置管術, 在恥骨聯合上方10 cm 位置處作一個2 cm 的切口,對腹部進行常規消毒處理,行局部麻醉,鈍性分離皮下組織直至腹直肌前鞘,在腹直肌前鞘作一個0.5 cm 小切口,使用紋氏鉗夾將小孔夾住,將腹膜切口進行縫合,暫不結扎,隨后在金屬線上涂抹石蠟油, 涂抹完畢后插入腹膜透析導管中,確定導管位置后,逐層縫合。 在手術后2 周行腹膜透析治療。
研究組接受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 穿刺部位選擇患者的恥骨聯合上方10~12 cm 位置,在右側旁開一個2 cm 的開口行局部浸潤麻醉, 切開2~3 cm 皮膚并分離腹直肌前鞘, 隨后將穿刺針經腹直肌前鞘進行穿刺,進入腹腔后注入30 mL 理鹽水,經穿刺針將導絲置入腹腔,隨后將穿刺針拔除后,將擴張器置入腹腔后拔除擴張器針芯,腹膜透析管通過擴張器置入腹腔,完成后,逐層縫合皮下組織,行腹膜透析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 置管時間、 術中出血量、腹膜透析時間。 記錄兩組患者置管后 1、2、3、5 d 的VAS 評分。 記錄兩組患者引流障礙、管周滲液、腹腔臟器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切口長度、置管時間、術中出血量、腹膜透析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切口長度、置管時間、術中出血量、腹膜透析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切口長度、置管時間、術中出血量、腹膜透析時間對比()
組別 切口長度(cm)置管時間(h)術中出血量(mL)腹膜透析時間(h)對照組(n=40)研究組(n=40)t 值P 值4.81±0.33 1.37±0.41 41.337<0.05 1.56±0.52 0.59±0.16 11.276<0.05 8.84±1.94 5.94±2.44 5.883<0.05 37.93±1.23 25.48±1.83 35.710<0.05
手術后 VAS 評分對比,研究組術后 1、2、3、5 d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術后 1、2、3、5 d VAS 評分對比[(),分]

表 2 兩組患者術后 1、2、3、5 d VAS 評分對比[(),分]
組別1 d 2 d 3 d 5 d對照組(n=40)研究組(n=40)t 值P 值5.45±0.11 4.24±0.33 22.000<0.05 4.57±0.42 3.14±0.33 16.932<0.05 3.72±0.44 2.11±0.05 22.994<0.05 2.84±0.44 1.22±0.06 23.072<0.05
研究組引流障礙、管周滲液、腹腔臟器損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終末期腎病是慢性腎臟疾病發展至后期的階段,隨著慢性腎臟疾病人數的增加, 我國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人數也不斷增多, 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5]。 臨床上對于終末期腎病,主要選擇腎臟透析治療,雖然腎臟移植是最佳治療方法,但是由于供體數量不足,大部分患者無合適腎源,故而多選擇血液凈化治療[6-7]。 腹膜透析是血液凈化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該療法在腹腔內注射透析液,通過膜兩側滲透梯度以及溶質濃度梯度的不同, 去除體內多余的代謝物以及水分, 補充所需物質。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提升,終末期腎病患病人數也不斷增多,目前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需要選擇適宜的腹膜透析方法進行治療, 傳統腹腔透析置管術不僅需要患者具備開腹手術條件,還需要操作者具有豐富的手術經驗, 由于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常常伴有低蛋白血癥、嚴重貧血等并發癥,增加了手術操作困難度,整個手術時間較長,增加了發生漂管、出血、漏液等并發癥的風險,不利于患者的預后[8-9]。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的切口長度(1.37±0.41)cm、置管時間(0.59±0.16)h、術中出血量(5.94±2.44)mL、腹膜透析時間 (25.48±1.83)h 低于對照組切口長度 (4.81±0.33)cm、置管時間(1.56±0.52)h、術中出血量(8.84±1.94)mL、 腹膜透析時間 (37.93±1.23)h (t=41.337、11.276、5.883、35.710,P<0.05)。 謝博文等學者[10]的研究結果中指出,觀察組的切口長度(1.44±0.42)cm、術中出血量(21.11±2.55)mL、腹膜透析時間(23.45±1.63)h 低于對照組切口長度(4.91±0.22)cm、術中出血量(59.33±3.91)mL、腹膜透析時間(37.54±1.61)h(P<0.05)。與傳統腹膜透析置管術相比, 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置管時間以及腹膜透析時間, 同時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均較低。
手術后 VAS 評分對比,研究組術后 1 d(4.24±0.33)分、2 d(3.14±0.33)分、3 d(2.11±0.05)分、5 d(1.22±0.06)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 1 d(5.45±0.11)分、2 d(4.57±0.42)分、3 d(3.72±0.44)分、5 d(2.84±0.44)分(P<0.05)。郭姍姍等學者[11]的研究結果中,研究組術后1 d(4.33±0.41)分、2 d(3.45±0.15)分、3 d(2.81±0.33)分、5 d(1.15±0.01) 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 1 d (5.85±0.91) 分、2 d(4.81±0.81)分、3 d(3.33±0.15)分、5 d(2.84±0.15)分(P<0.05)。 說明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術后VAS 評分,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數量。 研究組引流障礙(2.50%)、管周滲液(0.00%)、腹腔臟器損傷 (0.00%)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引流障礙(12.50%)、管周滲液(5.00%)、腹腔臟器損傷(2.50%)發生率(P<0.05)。 與高芳等學者[12]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中觀察組引流障礙(2.34%)、管周滲液(0.00%)、腹腔臟器損傷 (0.00%)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引流障礙(12.11%)、管周滲液(8.22%)、腹腔臟器損傷(3.44%)發生率(P<0.05)。說明傳統腹膜透析置管術發生相關并發癥的概率顯著高于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
綜上所述,與傳統腹膜透析置管術相比,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操作更為簡便,并發癥發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