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杰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急診科,廣東云浮 527300
腎絞痛是臨床最常見的泌尿外科就診急腹癥類型,泌尿系統結石的常見并發癥是腎絞痛,因為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的疼痛程度顯著,而且病情發展快速,臨床需要給予快速對癥處理[1]。 臨床結合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的疾病特點,運用抗膽堿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解痙鎮痛藥物以控制其疼痛感, 若常規解痙鎮痛無效,則可聯合阿片類藥物[2]。 但是,阿片類藥物雖然能夠緩解急性腎絞痛疼痛感, 但該藥物存在一定程度的成癮性反應、呼吸抑制反應等,因此受到一定臨床應用限制。 鹽酸罌粟堿是無成癮性的鴉片類生物堿類型,臨床以往將其應用于陰莖勃起障礙治療中, 而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使用相關資料則較少[3]。該文將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期間該院160 例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納入為研究對象, 探討雙氯芬酸鈉聯合鹽酸罌粟堿治療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通過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設計, 將方便選取該院80 例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設為對照組, 將同時間段80 例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設為實驗組。 實驗組男性 52 例, 女性 28 例; 年齡 20~59 歲, 平均年齡為(34.75±2.35)歲;體質量指數 20.00~25.00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2.20±1.15)kg/m2。對照組男性 50 例,女性30 例;年齡 22~57 歲,平均年齡為(35.10±2.10)歲;體質量指數 20.00~25.00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2.40±0.85)kg/m2。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選病例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雙氯芬酸鈉注射液 (國藥準字 H44024222,規格:50 mg)肌肉注射,50 mg/次;遵醫囑,接受治療1 個療程后,觀察腎絞痛緩解情況。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雙氯芬酸鈉(與對照組相同的用法用量)聯合鹽酸罌粟堿治療方法,鹽酸罌粟堿(國藥準字H20052331)用法用量為:30 mg 與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給予靜脈滴注,在30 min 內滴注完成。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腎絞痛緩解情況, 包括結石排除時間、疼痛發作的次數、結石排除率;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嗜睡、視力減退、黃疸、口干、眩暈、心悸。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治療后腎絞痛緩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表 2。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腎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腎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組別 結石排除時間(d) 疼痛發作的次數(次)實驗組(n=80)對照組(n=80)t 值P 值2.10±0.65 3.75±0.50 17.996<0.001 2.05±0.45 3.65±0.70 17.197<0.001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結石排除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治療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急性腎絞痛的誘發原因以泌尿系結石為主, 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在腎盂或輸尿管內結石快速移動(或者嵌頓)時,出現尿路急性梗阻現象。 其次,考慮是腎盞壁水腫、輸尿管、平滑肌缺血等情況, 誘發大量釋放炎性因子, 并促使疼痛感受器被激活,從而出現疼痛感[4]。 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一般無明顯征兆,而且患者發病時伴有距離疼痛感,在發病后1~2 h 即刻達高峰,且疼痛持續時間長達12 h。 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的健康狀況受到嚴重影響, 而且部分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甚至誘發急性腎衰, 需給予及時予以治療[5]。
臨床目前針對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的疾病特點,其主要治療目的為快速止痛。臨床相關研究學者發現[6],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的疼痛感劇烈, 若未能及時給予有效控制疼痛感, 則可能導致相關疼痛應激并發癥的發生,并且明顯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因此,積極選擇快速作用、安全有效的鎮痛藥物十分重要。 雙氯芬酸鈉為苯乙酸衍生物非甾體類抗炎藥, 該藥物能夠充分發揮其藥理作用,包括減少發熱、減少疼痛、減少炎癥等[7]。 雙氯芬酸鈉被臨床廣泛運用于治療免疫性疾病、骨關節炎、炎癥性腸病,以及緩解相關疼痛感[8]。 除此之外,雙氯芬酸鈉不造成呼吸抑制,但可能出現一些胃腸道反應。 雙氯芬酸鈉栓劑經納肛給藥作用,可以直接被直腸黏膜吸收,并經過血管淋巴等進患者入體內,從而有效緩解其胃腸道不良反應。 因此,雙氯芬酸鈉能夠起到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治療反應, 在臨床治療中占據重要地方[9-10]。 鹽酸罌粟堿屬于無成癮性的鴉片類生物堿類型, 該藥物的主要治療機制考慮是對環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并增加組織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對腺苷攝取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以及對血管平滑肌細胞膜鈣內流起到輕度阻止作用等, 從而促使血管平滑肌、心臟平滑肌等非特異性松弛,以實現心臟、血管、輸尿管平滑肌的松弛效果[11]。鹽酸罌粟堿是理想的臨床血管擴張藥物。 與雙氯芬酸鈉藥物聯合運用,能夠起到良好輔助作用,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后腎絞痛緩解率為 97.50%,結石排除時間為(2.10±0.65)d,疼痛發作的次數為(2.05±0.45)次,治療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50%,治療后腎絞痛緩解明顯提高,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與劉莎[12]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其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結石排除率(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55.81%)(P<0.05);觀察組患者結石排除時間(2.1±0.9)h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6±0.7)h(P<0.05)。 觀察組患者疼痛發作的次數(2.2±0.6)次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7±0.8)次(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9.30%)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20.25%)(P<0.05)。說明雙氯芬酸鈉聯合鹽酸罌粟堿治療的開展可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疾病預后,而且雙氯芬酸鈉聯合鹽酸罌粟堿治療的安全性高,不增加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 雙氯芬酸鈉聯合鹽酸罌粟堿治療可利于提高泌尿系結石致腎絞痛患者的腎絞痛緩解率,可利于提高臨床癥狀緩解效果,具有理想應用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