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華
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消化腎內科,廣東云浮 527300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發病率高,需要定期進行透析,不能徹底治愈,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患者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對疾病較為恐懼,對治療沒有信心,治療依從性差,故控制疾病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治療,還在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1]。 而傳統治療方法只是對患者進行常規透析和藥物治療, 未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嚴重影響治療效果[2]。故該院隨機選取2017年10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開展此項研究, 分析護理營養指導干預在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營養狀況、 生活質量及提高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取得顯著成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治療的80 例慢性腎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需進行透析的慢性腎病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65 周歲;③所選病例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患者年齡<18 周歲或者>65 周歲;②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③存在嚴重的并發癥。 全部患者家屬均了解該次研究內容,自愿入組。 全部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其中研究組男性 21 例,女性 19 例;平均年齡(44.26±9.84)歲;腎功能不全18 例,腎病綜合征4 例,糖尿病性腎病15 例,繼發性腎病3 例。 對照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45.17±10.11)歲;腎功能不全 16 例,腎病綜合征 5例,糖尿病性腎病15 例,繼發性腎病4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腎內科護理治療并對患者進行慢性腎臟病健康教育, 將慢性腎臟病的基本知識及防治措施告知患者,教育引導患者按計劃實施。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理營養指導干預,具體程序如下:①進行護理營養指導干預前準備工作。 ②制定指導干預計劃:對患者在不同階段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根據結果制定相對應的干預措施。 ③護理營養指導步驟:首先向患者陳述護理營養指導的目的及意義, 并且及時將已獲得的指標情況告知患者,提高其治療的信心,使其能配合治療。 探測患者的矛盾心理并評估其改變意愿,加強同患者的交流, 及時詢問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及在治療中所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解決。 根據不同階段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養指導;結束后,根據情況對治療中的關鍵節點向患者進行強調, 并告知患者下個階段的營養治療干預內容。④干預措施。根據患者的病情、生化指標、血壓、飲食習慣、家庭經濟實力等情況,調配有針對性的合理飲食,由于慢性腎病能夠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進而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故還需保證合理攝入蛋白質;前兩次采用面談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指導,依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以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機訪問,每15 天進行1 次隨訪。 兩組均治療干預6 個月。
①對比兩組患者營養狀況:體質指數,白蛋白及前白蛋白; ②自我管理行為應用慢性腎臟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評估:包括自我管理能力,遵從醫囑服藥、規律鍛煉、 飲食控制, 總分越高表明自我行為管理行為越好; ③生活質量應用慢性腎臟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評估: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該次研究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據進行數分析,計量資料用(),組間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在干預6 個月后體質指數, 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對比()
注:干預 6 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nP<0.05
組別 時間 體質指數(kg/m2)白蛋白(g/L)前白蛋白(mg/L)研究組(n=40)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21.48±4.87(23.67±6.92)n 21.39±5.02 21.16±4.54 33.42±6.82(36.05±7.14)n 33.31±6.32 32.64±3.96 180.26±80.22(266.23±99.87)n 179.73±76.44 179.12±84.61
兩組患者在干預6 個月后自我行為管理評分均提升,并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在干預6 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均提升,并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行為管理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行為管理評分對比[(),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對比,mP<0.05;干預6 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nP<0.05
組別 時間 自我管理能力 飲食控制 規律鍛煉 遵從醫囑研究組(n=40)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77.31±19.13(106.97±19.58)mn 78.96±18.85(93.65±19.47)m 18.68±5.14(25.72±3.61)mn 18.74±3.71(22.34±4.24)m 10.98±3.42(15.47±5.37)mn 11.16±3.75(13.47±5.67)m 9.57±3.44(14.31±3.56)mn 10.27±3.84(12.86±3.95)m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對比[(),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對比,mP<0.05;干預6 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nP<0.05
組別 時間 生活質量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研究組(n=40)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95.14±12.46(120.75±10.21)mn 94.46±12.41(105.23±12.17)m 45.96±6.74(52.71±8.68)mn 46.12±6.94(49.86±8.51)m 21.97±4.67(31.16±6.73)mn 22.18±4.72(25.74±5.14)m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且致殘率也居高不下。 由于腎臟病患者體內的代謝廢物會一直累積,得不到有效清除,會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進一步加快患者腎功能喪失。 患者在生活中也會因勞累、不良的生活方式、感染等誘發癥狀,反復住院治療,導致腎功能喪失加快,心理也易產生問題,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3]。 故還需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護理營養指導干預。
在此次研究中, 研究組患者在干預6 個月后體質指數,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營養指導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這是由于通過護理營養指導干預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矛盾,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合理調配營養,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促進患者營養狀況改善[4]。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干預6 個月后自我行為管理評分均提升,并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 說明護理營養指導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行為管理能力, 患者能夠自覺向更健康的行為方式改變,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 通過護理營養指導干預, 患者還能夠了解慢性腎臟病的有關知識和治療方法,使之能夠遵從醫囑;健康合理的飲食控制和規律鍛煉是通過自己行為改變來改善健康[5-7]。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中生活質量(120.75±10.21)分、心理功能(52.71±8.68)分、生理功能(31.16±6.73)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周雙等學者[8]在相關研究中得出,展開對患者的護理營養指導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121.02±18.69)分、心理功能(52.99±6.76)分、生理功能(31.05±4.8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 說明護理營養指導干預通過向患者陳述具體情況, 使患者了解改變或不改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通過患者仔細對比,患者一定會選擇能夠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方法[6-9]。
綜上所述, 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應用護理營養指導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