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胡蕾,章淑媛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婦幼保健院)急診科,江蘇南京 210000
靜脈留置針輸液是臨床上一種較好的有創治療方法。 目前,靜脈留置針在醫院兒童患者的治療中已普遍應用。 然而,一旦患兒輸液后離開醫院門診,便不在工作人員的有效護理范圍內,留置針完全處于居家狀態,相關的延續護理則完全取決于患兒本身及其家屬[1]。2015 年10 月,該院輸液中心開展了“一日門診患兒靜脈留置針”項目,在門急診實施小兒靜脈留置針居家攜帶,由于門診輸液患兒的活動范圍較大,缺乏全程的安全監護和護理指導, 因此留置針帶管回家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管腔堵塞、感染、壓瘡、外滲等,導致留置針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2-3]。 患兒居家后一旦發生留置針脫出、堵塞等情況,必然會產生靜脈炎、感染等癥狀,有效解決和應對這一難題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該文通過2017 年1—12 月在該院接受靜脈留置針的300 例患兒,展開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兒科門診輸液中使用小兒靜脈留置針患兒300 例納入研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中,男 80 例,女 70 例;年齡 0.2~7 歲,平均(3.6±0.8)歲;穿刺部位有頭皮靜脈、上肢靜脈、下肢靜脈,例數分別為80 例、40 例、30 例。 實驗組中,男 78 例,女 72 例;年齡0.2~6 歲,平均(3.1±0.5)歲;穿刺部位有頭皮靜脈、上肢靜脈、下肢靜脈,例數分別為 81 例、38 例、31 例。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患兒及其家屬都具有知情權,且自愿簽訂同意書,該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向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包含置入留置針后的注意事項、并發癥處理與預防、意外脫針處理等方法,并細心回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在留置針期間一旦出現靜脈炎,即刻拔出,并采用50%硫酸鎂濕敷留置針孔;若出現輸液不順,則需要仔細檢查血管,若出現血管痙攣需及時采用熱水袋熱敷等;注意觀察留置針管的時間,加強防護,對已經出現外滲或者靜脈炎等不良事件者及時進行對癥處理等。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驗組患兒應用延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延續護理小組,護理小組成員由臨床經驗豐富護理人員組成, 入組后對護理人員進行全方面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溝通能力、 操作技能等。 (2)制定延續護理目標,①小兒是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在護理過程中不僅要向患兒提供護理服務,更要做好患兒家屬的護理工作, 與患兒家屬建立良好溝通渠道,與患兒家屬之間建立良好感情,積極與其交流,及時將患兒狀況告知其家屬,減少醫護糾紛發生概率;②患兒在入院后,對其進行詳細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同時將印有護理人員、醫生聯系方式的健康卡發放到患兒家屬手中, 耐心回答患兒家屬提出問題; ③在患兒出院前做好評估, 同時進行宣教,宣教內容主要以居家注意事項為主,使患兒家屬多掌握一些護理技巧,保證患兒居家安全性。 (3)延續護理的實施,①為患兒建立健康檔案,檔案中詳細包括患兒姓名、別名、家庭住址、父母電話等信息,并由專人保管;②在患兒出院3 d 后以電話方式進行隨訪,詢問患兒靜脈留置針等狀況,并耐心回答患兒家屬提出問題,予以針對性意見; ③針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可增加隨訪次數、時間,必要時予以上門訪問。
比較各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 (自制護理質量調查問卷,讓患兒家長從服務態度、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這4 個維度評價護理工作開展情況, 滿分為100 分,85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4 分為滿意,59 分以下為不滿意。 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 比較各組患兒留置針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各組患兒靜脈留置針時間。
數據均使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家長的總滿意率為96.7%,對照組患兒家長則為86.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比較[n(%)]
實驗組患兒的滲漏、堵管、脫管、紅腫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靜脈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留置針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對照組患兒靜脈留置針時間為(2.0±0.7)d,實驗組患兒靜脈留置針時間為(3.9±0.9)d,二者數據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409,P<0.05)。
靜脈留置針最早出現在1962 年,其作用主要是減輕患兒對打針的恐懼心理, 進而對患兒開展靜脈輸液治療, 現今已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操作技術逐漸取代傳統鋼針[4-6]。 靜脈留置針具有血管刺激小、留置時間長、使用治療藥物方便等優勢特點,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兒對高度重復的靜脈穿刺而產生的疼痛感和對打針的恐懼心理,還可避免患兒家長們的焦躁心情,對臨床用藥和急、危重患兒的搶救用藥等都是十分有利。 現今,隨著臨床上患兒數量的不斷增長,靜脈留置針的有效推廣和使用成為目前諸多學者的研究熱點,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兒童的舒適度也成為護理工作人員和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7]。 特別是對于一些年齡很小的患兒患兒來說, 靜脈留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兒的家庭經濟和自身身體壓力。 實際臨床中,一般對靜脈留置的時間通常保持在3~5 d。 然而,在臨床上由于靜脈留置操作不當,使得患者產生液體滲漏、靜脈炎、血腫等現象[8-9]。 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學者們逐漸引入了延續性護理。 延續性護理是目前臨床門診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護理方式, 它可以通過一系列行動設計來保障患者在各類場所都能夠受到照顧和護理,且具有一定的護理連續性。 美國老年病協會對它的定義是, 確保患者轉移于不同場所而接受護理服務的連續性或協調性而采取的一系列護理方式, 有效降低和預防患兒的病情產生惡化[10-12]。 延續性護理不單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 也包括經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性隨訪和指導,同時也重點提倡家庭護理和強化宣傳教育[13]。
該文通過對兒科門診輸液中使用靜脈留置針的300 例患兒實施分組研究,并比較各組患兒的異常情況發生頻率和平均留置時間來探討留置針居家攜帶的延續性護理效果。 在患兒的臨床護理中,患兒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作用不容忽視。 事實上,多數家長對患兒的護理存在一定誤區, 包括在護理患兒的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對孩子的溺愛心理, 護理知識的相對缺乏。 由此不難判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護理教育工作急需加強, 讓家屬可以接受的同時使其擁有一些的護理知識和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諸多研究證實, 應用延續性護理可以明顯改善兒童患者的留置針意外情況發生頻率。高玉蘭等[14]的研究顯示, 應用延續性護理的實驗組患兒的靜脈炎發生情況、穿刺側肢的疼痛程度以及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數據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另有研究表明[13],開展延續性護理后的觀察組患兒靜脈炎的發生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各級靜脈炎生率相近。 同時,觀察組靜脈炎患兒的癥狀相對比對照組較輕、 疼痛時間較短(P<0.05),進一步證明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滲血、堵管等并發癥發生次數明顯減少。 說明延續性護理確實可以增加門診靜脈留置針患兒的滿意度,改善留置針的使用時長,有效降低并發癥。 王云巧等[14]在觀察延續性護理在提高兒科服務滿意度的效果時發現, 在對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后加以延續性護理服務,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從常規護理的97.4%提高到了98.8%,證實了延續性護理是提高兒科服務滿意度的一項關鍵舉措。 該次研究涉及患兒300 例,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延續性護理患兒情況可知, 實施延續性護理后患兒滲漏、堵管、脫管以及紅腫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靜脈留置針時間由對照組的2 d延長至3.9 d。 該次研究結果與高玉蘭等[12]、王云巧等[14]的相關結果基本一致。 同時該文采用靜脈留置針延續性護理后, 患兒家長的滿意度由86.7%提高到96.7%;與相關文獻報道[14]中的基本一致,有效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的應用,有利于待患兒回歸家庭后的持續遠程監護與指導居家過程中的安全性。應培養患兒及家屬參與到留置針居家攜帶的延續性護理管理中,可有效保證留置針家庭護理的安全性,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使得患兒和家屬對護理效果更為滿意。 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應用能夠有利于提升醫院門急診患兒靜脈留置針家庭使用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