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平
(西安財經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
隨著我國人口長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加上子女風險事件的發生等因素,失獨家庭越來越多。2012年,中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失獨家庭目前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多數把失獨家庭界定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滿49周歲,只生育或合法收養一個子女但現在無存活子女。他們與其他正常家庭老人相比,面臨更大的貧困風險和養老風險〔1〕。他們不但要忍受難以排解的喪子(女)之痛,還要面對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嚴重缺失。目前,我國對于失獨家庭大多采取物質補助等援助,在精神關懷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工作仍然有提升的空間。失獨老人屬于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他們面臨著旁人難以想象的傷痛和生活難題,而抑郁是他們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抑郁是一種消極、壓抑、悲觀的情緒狀態,對事對人不積極、悲觀。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將對個人健康、家庭關系等造成嚴重的困擾,甚至更嚴重的會引發錯誤的自我價值判斷,釀成惡果〔2〕。本文選取陜西失獨家庭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實證調研,設計科學調查問卷,全面了解解失獨家庭老人的抑郁度和社會參與現狀,探討社會參與與抑郁度的關系。
1.1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數據來自于西安財經大學與西安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13年7月在西安市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6個區進行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專項調查,受訪者是戶籍為非農人口,49歲以上的女性或其配偶。本次調查內容分別為失獨家庭調查問卷,一般家庭調查問卷及質性訪談。調查內容包括6大部分內容,基本信息、健康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參與、養老意愿和失獨家庭情況。最終調查問卷561份,其中一般家庭367份,失獨家庭194份。
1.2變量設置 本文因變量為抑郁度,通過標準化量表測量,主要自變量為社會交往和文化娛樂參與,具體變量設置見表1。

表1 變量指標及測度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15.0軟件進行χ2檢驗、OLS多元回歸分析。
2.1失獨老人抑郁度與社會參與現狀 兩組抑郁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兩組社會交往、公益活動、旅游比例差異顯著(均P<0.001)。見表2。
2.2社會參對一般老人和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 表3 給出了一般老人與失獨老人抑郁度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抑郁度量表近似正態分布,因此用OLS回歸分析。這里我們著重考察控制了其他變量后,社會參與對一般老人和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同時也可以看出抑郁度在其他人口經濟變量上存在差異。
模型1~3是一般老人抑郁度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模型1只加入社會交往和文化娛樂活動變量時,參加琴棋書畫活動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其他活動對一般老人抑郁度影響不顯著,模型2是只加入人口特征變量,看抑郁度人在口經濟變量上存在的差異,發現經濟自評好的失獨老人比經濟自評不好的抑郁度水平低,健康自評好的失獨老人比不好的抑郁度水平低,其他變量差異不顯著。模型3是同時加入社會交往、文化娛樂活動和人口特征變量,看社會參與對一般老人抑郁度影響的凈效應,結果表明,琴棋書畫和旅游活動參與有利于降低抑郁度水平。
模型4~6是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模型4只加入社會交往和文化娛樂活動變量時,社會交往頻繁的失獨老人比幾乎不交往的老人的抑郁水平低,參加公益活動、琴棋書畫活動、旅游的失獨老人都比沒有參加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模型5是只加入人口特征變量,看抑郁度在人口經濟變量上存在的差異,發現經濟自評好的失獨老人比經濟自評不好的老人抑郁度水平低,健康自評好的比不好的抑郁度水平低,有慢性病的失獨老人比沒有慢性病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高。模型6是同時加入社會交往、文化娛樂活動和人口特征變量,結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特征變量后,社會交往、公益活動、琴棋書畫和旅游活動參與仍有利于降低抑郁度水平,說明這些社會參與活動能降低失獨老人的抑郁度水平。見表3。

表3 社會參與對一般老人和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回歸系數(標準差)〕
2.3社會參對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 模型7~9是增加了失獨特有變量后,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模型7只加入社會交往和文化娛樂活動變量時,社會交往頻率為經常的失獨老人比幾乎不交往的老人的抑郁水平低,參加公益活動、琴棋書畫活動、旅游的失獨老人都比沒有參加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模型8是只加入人口特征變量,看抑郁度在人口經濟變量上存在的差異,發現女性失獨老人比男性失獨老人抑郁度高,隨著喪子時間的增加,失獨老人抑郁度減輕。孩子突發意外去世的比生病去世的失獨老人更抑郁。隨著喪子時長的增加,獨居老人的抑郁度更嚴重。健康自評好的比不好的抑郁度水平低,有慢性病的失獨老人比沒有慢性病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高。模型9是同時加入社會交往、文化娛樂活動和人口特征變量,結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特征變量后,社會交往、公益活動、琴棋書畫和旅游活動參與仍有利于降低抑郁度水平,見表4。

表4 社會參對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回歸系數(標準差)〕

續表4 社會參對失獨老人抑郁度的影響〔回歸系數(標準差)〕
本研究結果表明,參加琴棋書畫和旅游活動能降低一般老人和失獨老人的抑郁度水平,社會交往頻繁的失獨老人比幾乎不交往的老人的抑郁水平低,參加公益活動的失獨老人比沒有參加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經濟自評好的一般老人和失獨老人比經濟自評不好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健康自評好的比不好的抑郁度水平低。有慢性病的失獨老人比沒有慢性病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高。可以看出,社會參與活動能明顯降低失獨老人的抑郁度水平,經濟水平、健康自評和慢性病對失獨老人的抑郁水平影響差異顯著。
對喪親哀傷研究中,國外學者發現喪失子女對父母造成不同的哀傷,母親通常比父親更加悲痛,更難度過盛大的節日〔3〕,我們的研究同樣發現失去子女后,母親比父親更抑郁,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消極認知,精神上更難以恢復。孩子的死因比如意料死亡或意外死亡對父母的影響程度和內容都是有差別的。孩子因自殺或喝藥死亡對父母影響較深,一般會自責或被家人其他人責備而壓力巨大。孩子長期生病,父母給予了照顧和時間適應,當孩子去世時就比意外去世痛苦能輕點。本研究也發現孩子突發意外去世的比生病去世的失獨老人更抑郁,父母認為自己教育的失敗和愧疚自責,認為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老年社會參與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4〕。志愿者活動是老年人參與社會主渠道,參與志愿者活動提高了老年人個體和群體的健康水平〔5〕。社會參與對于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積極作用;如自評健康、社會參與、心理健康之間呈正相關,老年人社會參與和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6〕。本研究再一次證實了社會參與對健康的積極影響,參加琴棋書畫和旅游活動能降低老人的抑郁度水平,社會交往頻繁的失獨老人比幾乎不交往的老人的抑郁水平低,參加公益活動的老人比沒有參加的老人的抑郁度水平低。
建議: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老年人社會參與活動能明顯降低失獨老人的抑郁度水平,因此本文首先建議應從提高失獨老人社會參與水平出發,降低他們的抑郁度水平,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三社聯動是社區(居委會)、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在社區領域,圍繞居民開展的社區治理活動,其目的是提高居民福祉、實現基層民主、促進社區發展。獨生子女死亡后很多失獨父母開始主動封閉自己,退出人際交往活動,更多的父母是由于主動排斥和被動排斥共同作用而封閉自己〔7〕。這導致其社會生活、社會心理、社會關系和社區融入等所有方面陷入“斷裂”之中〔8〕。失獨父母人際交往困境使得喪失獨生子女的父母內部交往增多,基于相同遭遇而形成的自組織為他們提供了情感共鳴的溫馨港灣,但卻使得失獨者作為一個群體越來越難以融入社會〔9〕。可見,根據“三社聯動”的目的和失獨群體的特殊性,把"三社聯動"融入失獨家庭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三社聯動,多開展一些老人能參加的琴棋書畫、旅游、公益活動等社會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吸引老人融入活動中來。
其次,建議建立社會義工網絡服務體系,利用社會力量來幫助提高失獨老人的生活福利水平。網絡平臺建設就像打車軟件一樣,哪位失獨老人發出了求幫助信號,離他最近的義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他那里,并為他提供各種幫助。
最后,在當前人口社會經濟條件下,生育政策還存在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即 “未雨綢繆”式的預防性措施更為重要。現行兩孩政策下,我國的生育水平仍然很低。只有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才能有利于家庭和社會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從源頭上讓更多家庭不再遭受失獨家庭的悲痛和困境,進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