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以字引詞”到“以字統詞”

2021-06-22 21:28:22裴夢蘇
辭書研究 2021年3期

裴夢蘇

摘?要?在中國辭書的歷史上,字典(書)與詞典因收錄對象上的差異,形成了各自的辭書發展模式:?字典(書)宗《說文》,主要負責闡釋漢字的形體音義,講明字際關系;詞典宗《爾雅》,主要負責對詞進行匯集、分類與闡釋。而隨著語言信息的累積與豐富,魏晉以降,漢語詞匯雙音化的發展趨勢逐漸凸顯,字典(書)開始逐漸承擔起詞典的作用,呈現出一種編纂模式上的“變異”。《康熙字典》作為中國字典(書)的集大成者,用“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對名物、專名等詞進行收錄,這種辭書編纂模式正體現出傳統字典(書)模式向現代詞典模式的過渡。

關鍵詞?《康熙字典》?名物詞?專名?詞典

《康熙字典》(以下簡稱《字典》)成書于1716年,作為中國字典(書)的集大成之作,在廣博搜集漢字信息的同時也收錄了名物、專名等漢語詞匯訓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兼顧詞典的功能。而《字典》對于詞匯的收錄及釋義主要是采用“以字引詞”的模式,也就是將復詞收錄在其所屬字頭之下,在相關字義訓釋結束后,或直接解釋,或援引其他文獻對這些詞進行說解。而《字典》這種收錄模式的具體內涵、形成過程、形成原因以及對后代詞典模式的影響仍有待我們發掘。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或可幫助我們進一步厘清漢語語文詞典的發展脈絡或軌跡,同時也是對漢語字書發展歷史的補充與完善。

一、 “以字引詞”:?字書編纂模式的嬗變

“以字引詞”的字典(書)編纂模式并非《字典》首創,其實早在《說文》時代,就已經開始采用這種編纂模式了。《說文》被視為字典(書)正宗的原因是它系統地對漢字的本義進行說解。而漢字本義蘊含著漢字形體的構造意圖,并不能等同于字義。字義是“單個文字記錄的語言的意義,特指漢字所記載的漢語詞義或語素義”(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21。也就是說,《說文》除了對漢字形體進行說解,也開始進入語言的層面對詞義進行說解。而這里的詞,可以是單音節詞,也可以是復詞。為了方便論述,我們將下文討論的“以字引詞”中所提及的“詞”定義為復詞。如《說文·王部》:?“瑾,瑾瑜,美玉也。從玉堇聲。”此處“從玉堇聲”為造字本義,而“瑾瑜,美玉也”則是將以“瑾”字引出“瑾瑜”一詞,同時對這個詞進行說解。這說明《說文》已經開始了“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但總的來看,《說文》仍以說解漢字本義為主,并未全面地將這種“以字引詞”模式擴展到對所有漢字的說解之中。這里所收的詞多為不可分訓的名物詞,如“舳艫”“瑾瑜”“玫瑰”“”等。一方面,這與《說文》對漢字本義闡釋的編纂宗旨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時單音節詞為主體的語言現狀有關。據相關研究表明:?“殷商時期詞匯系統本質上是單音節的,春秋戰國時雙音節的數量增大,成為漢語詞匯雙音化迅速發展的第一個時期……而魏晉以后,尤其到了唐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經濟和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新事物、新概念大量涌現,以單音詞為詞素構成復音新詞也就成為漢語創造新詞來表達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主要方法,雙音詞為主的詞匯系統基本形成。”(徐時儀2016)而隨著語文辭書的發展、沉淀,字典(書)所承載的內容也日趨豐富,更多的漢語復詞也隨之被記錄其中。“以字引詞”的詞語收錄模式也因此被后代字書所承襲。我們以“掖”這個字頭為例,觀察歷代字書文獻對于與之相關的復詞的收錄情況: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歷代字書對于復詞的收錄呈遞增趨勢,這當然與魏晉后漢語詞匯雙音化的趨勢有關。而對于復詞的釋義也隨著辭書釋義模式的逐漸成熟而朝著更細致、更精確、更充分的方向發展。而到了《字典》時期,對于復詞的收錄,無論數量還是釋義的豐富性都超越了前代字典(書)文獻。

二、 《字典》“以字引詞”字典(書)編纂模式的特點

《字典》作為中國字典(書)的集大成之作,其主要特色便是對文字資料的全面收集以及來源廣泛的引例體系。而這里所指的資料不僅局限在漢字的形體上,釋義、引例以及與之相關的一系列信息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字典的內容。而被收錄在字頭下、作為義項出現的復詞,也為《字典》的豐富性做出了貢獻。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能看出《字典》中所收錄的復詞,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釋義內容上,都對前代字典(書)有所超越。但是若是與近現代語文詞典相比,還是有很多詞未被收入。這里我們有必要對《字典》的收詞類型、收詞來源以及釋詞模式進行討論。

(一) 《字典》的收詞類型

我們發現,《字典》收詞的類型主要有如下幾類:

1. 名物詞

名物詞,也就是記載名物的詞。所謂的名物,指的其實是事物的名稱和特征。在《字典》中收錄了大量名物詞,其中幾乎囊括了名物的各個種類,其中也不乏對一些多音節名物詞的收錄,如:

(1) 天文類:?蟾?又《廣韻》: 視占切,音棎。蟾光,月彩也。《正韻》: 蟾蠩之蟾與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兩音者,方言之不同也。

(2) 地理類:?赤?又《史記·孟子列傳》: 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3) 人體類:?盆?又缺盆。人乳房上骨名。《史記·倉公傳》: 疽發乳上,入缺盆。

(4) 疾病類:?《正字通》?風,熱病。本作麻。

(5) 醫藥類:?艽?秦艽,藥名。

(6) 官爵類:?輦?又輦郎,官名。《前漢·劉向傳》: 向以父德任為輦郎。注:?引御輦郎也。

(7) 服飾類:?蔍?又《字匯補》: 與麤同。《漢婁先生碑》: 蔍絡,大布之衣。

(8) 器物類:?藪?又《韻會》: 窶藪,戴器也。《前漢·東方朔傳注》:?以盆盛物戴于頭者,則以窶藪薦之。《蘇林曰》: 藪音數錢之數。

(9) 宮室類:?序?又《玉篇》: 學也。《禮·王制》: 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注:?東序,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小學,在西郊。

(10) 植物類:?鉒?《通雅》:?鉒金,鉒銀,皆草也。

(11) 動物類:?《駢雅》:?羊之異者,一角,謂之。

(12) 物產類:?油?石油。《水經注》: 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 鄜延出石油。《廣輿記》: 石油出肅州南山。

(13) 神怪類:?阿?又鬼名。《莊子·達生篇》: 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注:?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劍持戟。[1]

(14) 宗教類:?夷?又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 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清凈男女也。

(15) 交通類:?戎?又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詩·秦風》:?小戎俴收。

2. 專名

此處的專名是專用名稱的簡稱。通常指人名、地名等只能表達單一概念的詞。在《字典》中也收錄了相當豐富的專名,其中包括人名(包括姓氏)、地名(國名、州名、郡縣名等)、民族名、山名、水名、星名、神名、樂律名等,具體情況如下:

(1) 人名:?七?又人名。《續仙傳》: 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2) 姓氏:?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

(3) 國名:?與?又不與,國名。《山海經》: 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4) 州名:?嚴?又《韻會》: 州名。隋睦州,宋改嚴州。

(5) 郡名:?吳?又《說文》: 郡也。《后漢·郡國志》: 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 吳郡、吳興、丹陽為三吳。《正字通》: 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為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為三吳,其說不同。

(6) 縣名:?淯?又淯陽,縣名,在南陽郡。《前漢·地理志》作育陽。《后漢·郡國志》作淯陽。

(7) 城名:?蘆?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 宋以文德為武都王,守葭蘆城。

(8) 水名:?震?又《書·禹貢》: 震澤底定。《傳》: 震澤,吳南太湖名。

(9) 山名:?傾?又西傾,山名。

(10) 星名:?須?又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注》: 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

(11) 神名:?又祝融,神名。《禮·月令》: 其神祝融。注:?顓頊氏之子犂,為火官。

(12) 樂律名:?賓?又律名。《禮·月令》: 律中蕤賓。注:?仲夏氣至,則蕤賓之律應。《白虎通》: 蕤者,下也。賓者,敬也,言陽氣上極,陰氣始賓敬之也。

(13) 歌名:?駒?又驪駒,歌名。《前漢·儒林傳》: 王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注:?服虔曰:?逸《詩》篇名,見《大戴禮》,客欲去歌之。

(14) 書名:?歷?又《爰歷》,書名。《說文敘》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15) 法名:?欺?又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16) 卦名:?歸?又歸妹,卦名。

(17) 臺名:?眺?又臺名。《三輔黃圖》: 影蛾池,一曰眺蟾臺。

(18) 宮名:?盪?又漢宮名。《三輔黃圖》: 駘蕩宮。又作駘盪,云春時景色駘蕩也。注:?蕩,盪字同。

(19) 門名:?直?又門名。《三輔黃圖》: 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20) 族名:?霫?《廣韻》: 奚霫,東北夷名。

3. 其他

名物與專名是從詞義角度對《字典》進行的劃分。如果從構詞類型的角度看,《字典》中收錄的復詞還包括一些疊音詞和聯綿詞。為了避免名物與專名與此類的交叉,我們在此處強調此類多為描述情貌性狀的形容詞、動詞。

(1) 聯綿詞:?匐?《詩·大雅》: 誕實匍匐。注:?兒以手行也。又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力也。又作服。

(2) 疊音詞:?采?又《詩·秦風》: 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又《詩·曹風》: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眾多也。朱注:?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 采采彤云浮。

這類單純詞主要出現的時期為上古,具有不可分訓的特點,因此之前的字書文獻也會對這類詞進行收集與整理,并不能突出《康熙字典》收詞特點,本文并不將其作為論述重點。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發現《字典》中所收的復詞有如下特征:?首先,這些詞的結構凝固、意義固定,很難或者不能通過對其構詞語素進行分析獲知詞義,這也間接地說明《字典》對這些詞匯收錄的必要性;其次,這些詞常常與文化相關,來源廣泛,內涵豐富,《字典》對這類詞進行收錄正能體現其兼容并蓄的辭書特色;最后,《字典》所收錄的這些詞均有較強的時代特點,如名物與專名,通常與一個時代的歷史文化關系密切。《字典》雖未用較固定的體例將其時代性說明,我們卻可間接地從其所引述的文獻中了解此方面的信息。

(二) 《字典》的收詞來源

《字典》內容的豐富性來源于其所引述資料的廣博,這也是集體編纂的官修辭書較個人編纂辭書的優勢之一。《字典》的收詞來源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1. 小學類文獻

小學類文獻,主要包括辭書文獻:?1. 字典(書),如《說文》《玉篇》《類篇》《字匯》《正字通》等;2. 詞典,特別是雅學類文獻,如《爾雅》《廣雅》《駢雅》《通雅》等;3. 韻書,如《廣韻》《集韻》《韻會》《洪武正韻》等。另外,還有一些經傳注疏,如《爾雅注疏》《禮記注》等。

2. 歷史類文獻

《康熙字典》的編者大量援引了歷史類相關文獻,如《史記》《漢書》《后漢書》《晉書》《宋書》等,筆者發現除卻當時未定稿的《明史》外,二十四史中的二十三史都被編入其中。字典還引用了很多記錄當時典章制度的文獻資料,如《通志》《通史》《文獻通考》《續通考》等。此外,相關注疏文獻也在字典的引用范圍內。這些史書文獻中常用志、表的形式記錄天文、歷法、地理、職官、車輿、服飾等專題,因此很多專名、名物詞也多集中于此,為《字典》搜集資料,訓詁詞義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3. 經學文獻

經學文獻,主要指儒家經典文獻,如《詩經》《尚書》《易經》《禮記》等。[2]自漢以降,儒學經典一直是經師訓詁的主流,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訓詁資料。其中便不乏對于詞語考釋、訓詁的資料,如禮學文獻中便記載了大量有關車輿、宮室、服飾、兵器、禮樂之器等名物詞訓詁的材料。

4. 宗教文獻

《字典》中援引了大量宗教文獻,涉及對很多宗教詞語的訓詁。這也是《字典》內容廣博的具體表現之一。其中包括的佛教文獻,如《金剛經》《無上內秘真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賢愚經》《樓炭經》《梵書》《翻譯名義》《佛國記》《佛經音義》等;道教文獻,如《黃庭經》《包元經》《道書》《靈寶經》等。這些宗教文獻中,記載了很多關于宗教詞匯的訓詁內容,佛教文獻中更是收錄了很多外來詞。

5. 方志文獻

《字典》中還引用了大量的方志文獻,上至藩國,下至郡縣,可謂內容豐富。如《朝鮮國志》《肇慶府志》《杭州府志》《廣州志》《襄城縣志》《孝感縣志》等。這些文獻不僅對地名、人名等有所記載,對于地方物產、名物也多有介紹,因此也成為《字典》收詞的重要參考。

6. 地理類文獻

《字典》在對一些專名進行考釋時,也引述了很多地理類文獻,如《山海經》《水經注》《廣輿記》《異物志》《十三州志》《三輔黃圖》,保留了大量關于地名、水名、山名等訓詁材料。

7. 醫學文獻

《字典》中有關醫藥、人體、疾病方面的名物詞主要來自一些古代醫學文獻。如《本草綱目》《千金方》《黃帝素問》《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

8. 文學作品

歷代文學作品及相關注疏也常常作為名物、專名詞訓詁的材料。文學作品包括歷代詩詞、散文、小說等。詩詞文獻常見的有李白詩、杜甫詩、白居易詩、李賀詩、李商隱詩等,散文多見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大家名作,小說則鮮少明清作品,多為魏晉唐宋元時期作品,如《搜神記》《世說新語》《洞冥記》《酉陽雜俎》《白鶴子》等。這些文學作品材料為考釋名物、專名提供了佐證。

9. 筆記類文獻

筆記,是古代文人隨筆記錄的文體,其內容豐富,形式較隨意。在筆記類文獻資料中,往往不乏學者對于名物、地名等內容的記述與考釋,《字典》的編者對此也多有引用。《字典》中引用的筆記類文獻有《容齋隨筆》《夢溪筆談》《東京夢華錄》《澠水燕談錄》《國老談苑》《癸辛雜識》等。

10. 風土記、風俗記、游記文獻

風土記、風俗記、游記文獻多記載各地的風土人情,其中不乏與地方特色相關的民俗名物以及地名等的訓詁資料。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類所記述的內容不局限于本國,日本、柬埔寨、朝鮮等鄰國的一些名物別稱也常被記述在內,因此該類文獻中多有對外語、少數民族語言及方言的記錄,這些材料對漢語詞匯、音韻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類材料有《風俗通》《日本風土記》《真臘風土記》《雞林類事》《風土時歲記》《岳陽風土記》《諸蕃風俗記》等。

(三) 《字典》的引詞、釋詞模式

前代字典(書)所奠定的以單字為收錄單位的辭書結構以及古代漢語單音節詞為主體的特點,使《字典》仍保留了前代字書基本結構形態。但是漢語詞匯的雙音化、多音化趨勢以及《字典》“兼善美具”的編纂初衷,使得《字典》必須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才能實現了內容上的“激增”,成為一部真正具有集大成性質的辭書。而我們認為《字典》創新的關鍵在于其“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及對“引詞”的釋義模式。

1. 引詞模式

《字典》的引詞模式,也就是將該詞歸入其所涉字的字頭之下。通常《字典》對單音節詞義項訓釋完結之后,或將復詞當作該字的一個義項引入,如上文“蟾光”“痳風”“輦郎”等例;或將復詞作為詞素義項的例詞引入,如“戎”下收詞素有“兵車”一項,下引“元戎”“小戎”等詞。這種引詞模式的優點便是使《字典》兼具詞典的部分功能。但是,引詞模式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所涉復詞的所屬字頭是不定的,上文中“震澤”“歸妹”“淯陽”等都歸入該詞所涉的第一個字頭下,而“驪駒”“爰歷”“秦艽”等則都歸入所涉的第二個字頭之下。這種內部體例不一致的情況,可能會造成查檢上的困難。二是被釋詞條常常未被較清楚的標出,致使《字典》部分體例混亂。如上文中所舉“駘蕩宮”本為被釋詞,“漢宮名”本為對這個詞的解釋,卻被當作對“盪”的解釋。而本來“駘盪(蕩)”便有“廣大”“春色舒放”[3]之意,宮名或取此寓意。很明顯,《字典》在對某些詞進行釋義時,并未處理好被釋詞和釋義的關系,仍將其當成單音節詞的一個義項來處理,造成釋義上的錯誤,類似的例子還有“陪阿”“直城門”等。這也間接說明《字典》的“引詞”模式仍具有“過渡”的特點:?一方面它已經開始注意對詞的收錄,但是另一方面它仍未完全脫離原有字典(書)模式的藩籬,仍未將詞看作是獨立的釋義單位。因此,我們將這種模式稱為“引詞”,強調詞對字的依附;相比而言,現代詞典的收詞模式是將詞收錄在該詞首字的字頭之下,這樣一來是強調語言單位的層級性,二來是字頭對詞的統領與聚合功能,我們這里稱之為“統詞”。

2. 釋詞模式

引用他書對文字、詞匯進行訓詁是《字典》編纂特色之一,這種編纂模式也基本上可用“釋義+引例”來概括。而釋義來源則有兩類,一類為字典編者所加,一類則轉引其他文獻。《字典》通常對所轉引的釋義采取直接引用。一方面,這種方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文獻的本來面貌,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而另一方面,這種未經二次編纂加工的釋義,在形式上呈現“各自為政”的特點,致使《字典》內部體例不一,層次混亂。

就釋義本身的微觀結構來看,無論釋義內容為字典編者所加,還是來源于其他文獻,其釋義模式仍未脫離傳統訓詁的釋義類型,即利用形訓、聲訓、同義、義界等方式進行釋義。而對于復詞的訓釋,《字典》則多用“義界”的方式。王寧(2002)將訓詁的義界歸納為“主訓詞+義值差”的模式。《字典》中所收錄的名物詞、專名詞,其釋義所用的主訓詞多為“名”,表示該詞的性質,而義值差多為其所屬類別,字典中常見的作為義值差類別有:?木、草、花、菜、竹、果、藥、馬、獸、龜、鳥、臺、器、玉、車、卦、樂、官等,正如上文所舉眾例,《字典》中義值差多是一個詞。

而引例與釋義的關系也往往比較復雜:?二者或為單純舉例關系,如上文所提“殷七七”“輦郎”“不與”,所引例證完全是對釋義內容的舉證;二者或為補充關系,如上文所提“優婆夷”“陪阿”,引例內容間接地對被釋詞進行補充說解,同時引例文獻的來源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詞語所出現的相關詞語進行辨析,如“優婆塞”“三吳”等。我們可將這種引例與釋義的組合,看成是《字典》對傳統釋義模式改良的大膽嘗試:?通過釋義與引例的組合關系,《字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語文類工具書訓釋過簡不明的問題,豐富、廣博的文獻材料也為《字典》的釋義提供了參考與佐證。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即便《字典》在釋義模式上利用引例的方式對傳統字書訓釋有所改善,但是仍未跨越傳統詞義訓詁模式,與現代辭書相對科學的釋義進行比較,仍存在很大差距。傳統詞義訓詁的特征之一就是簡潔凝練,通常釋義內容不過寥寥數語。然而,由于單音節詞語多義化的發展趨勢,義值差過少會造成詞義所指含糊不明,而傳統訓詁模式中的義值差往往很少,以一個居多。我們以“缺盆”為例,《字典》中的解釋為:?“人乳房上骨名”,人們只能通過此釋義獲得較初步、含糊的認知,具體“缺盆”所指的是乳房上的哪處,讀者仍無法獲知。而到了《漢語大詞典》,則對人體骨骼“缺盆”進行了較細致的說解:?前胸壁上方鎖骨上緣的凹陷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告之后百余日,果為疽發乳上,入缺盆,死。司馬貞索隱:?缺盆,人乳房上骨名也。”由此例對比,便可了解古今辭書釋義上的差距。當然,詞匯釋義的準確與詳盡程度和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緊密相關的,有了如現代醫學、解剖學等的佐證,辭書的釋義勢必會向著更準確、嚴謹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人們對辭書進行反復編修的原因之一。

三、 《字典》“以字引詞”字書編纂模式的價值與意義

《字典》“以字引詞”編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原有字典(書)模式的一種革新與超越。雖然與現代較嚴謹的辭書模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這種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對于中國語文辭書的發展是不容小覷的。我們將其價值與意義歸納為如下幾點:

首先,我們認為《字典》的“以字引詞”模式是對傳統雅學類辭書模式的超越。傳統雅學類書籍,是按照意義類別對詞進行劃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也日趨豐富,詞匯系統也由于歷代詞匯的積累沉淀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性與復雜性特征。雅學類辭書的分類體系也因此日趨精密,如《爾雅》有“釋器”一章,專門對器物類名物進行訓詁,而到了后代的《通雅》,則設“器用”一章,其中另設書札、碑帖、金石、書法、裝潢、紙筆墨硯、印章、古器、禮器、雜器、鹵簿、戎器、車類、戲劇等專題。但是,利用傳統的方法,即便辭書編者個人學識再廣博,也很難憑借一己之力將語言中所涉的各個門類窮盡,總會存在無力顧及的“盲區”。同時,正是因為義類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模式緊密聯系,個體認知上的“短板”也會導致對詞類劃分的局限:?一些詞或很難被合理歸類,一些詞義類別或被辭書編者所忽略。而這正是傳統雅學類辭書的弊端。從詞的外在客觀屬性來看,這個問題似乎可以得到解決。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因此名物詞的存在必然依賴于文字。《字典》這種“以字引詞”的詞匯記錄形式,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雅學類辭書分類“盲區”導致的漏收問題。

其次,《字典》豐富的資料來源,為后代辭書編纂提供了參考藍本。官修字書的性質使《字典》在編纂時能盡可能地調動人力、物力資源,真正做到旁征博引。從《字典》引用的文獻上來看,來源廣泛,數量眾多,版本信息相對可靠。雖與前代字書文獻相比,《字典》編者對詞義訓詁的原創部分并不多,但是正是這種廣泛的引用模式,使《字典》成為盛放各類型文獻資料的“博物架”,廣泛汲取從古至今各類文獻資料的精華,從而達到編纂模式上的革新,使得《字典》在辭書形式上超越前代字典(書),成為真正的集大成之作。同時《字典》的這種編纂模式也為后代辭書的編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中國后來編寫的一系列大型辭書,如《中華大字典》(1915)、《辭海》(1936)、《辭源》(1915)等無不將《字典》作為參考資料。而同為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在戰后出版的一系列被冠以“大”“廣”“林”“海”等的大型漢和辭書,也多受到《字典》的影響。(黃一波1981)我們以“掖”為例,觀察《大漢和辭典》對于與該字相關的漢字詞的收錄,發現《字典》中的“引詞”,除了“張掖”“縫掖”兩個詞因首字非“掖”未被收錄,其余數詞均被引用。(渚橋轍次1984)而這種借鑒與影響,與《字典》“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不無關系,很多后代具有詞典功能的辭書都將《字典》收的詞當作其收詞參考。

最后,《字典》“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對后代詞典類辭書模式的形成具有承啟之功。中國學者自20世紀初以來便開始籌劃編寫反映語言共時層面的辭書,而要反映當時語言的共時層面就勢必要結合漢語近現代的發展特點,對復音詞進行收錄。黎錦熙在《國語辭典》中提出了“詞”的概念,《國語辭典》“是我國第一部已經有了‘詞概念的語文性辭書,……它第一次自覺地建立了以字頭為條目標志、以聚合在字頭下的詞為解釋單位的新體例”(王寧2008)。這里的詞并不局限于前代辭書中的名物、專名、單純詞等,而是開始向收錄口語詞與古今通用詞等方面著力。《國語辭典》所創立的“以字統詞”辭書編纂模式正式開啟了這種“字典”向“詞典”模式的過渡的質變。但是,通過前文的論述,我們發現這種過渡其實早在《字典》時代便開始醞釀,我們可以將“以字引詞”模式看作是后來“以字統詞”的前奏,在這種前奏影響下的《中華大字典》(1915)、《中華新字典》(1912)開始更加注重對多音詞的收錄。而這種經歷過“質變”后的詞典,其結構框架仍帶有傳統字書類辭書的痕跡,很多后來所編寫的大型辭書仍無法脫離《字典》的214部首體系。我們不能忽略《字典》對后代詞典類辭書文獻的影響。

如果我們站在現有辭書成果上去評述《字典》,會發現這部辭書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如錯訛眾多,釋義不到位,內部體例不一致,不重視口語詞的收錄,等等。然而,我們必須了解:?當時辭書編纂還未形成獨立的理論和方法,辭書編纂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作為一部大型、學者型、歷史型文言辭書,《字典》無疑完成了歷史所交給它的任務。一直以來,我們將字書發展的起點定為《說文解字》,而將《爾雅》看作是“詞典的先河”。(劉葉秋1983)28字典(書)與詞典因編排、查檢方式上的區別而發展走上了各自的發展軌道。然而,如果觀察近現代語文詞典文獻,我們發現其發展軌跡脈絡似乎更加復雜:?以往的“單軌”的發展途徑似乎很難將其發展演變的歷史厘清。現代的百科詞典、分類詞典模式則是原有雅學類辭書的延續。而現代意義上的語文詞典發展成因似乎用字書模式的“變異”予以更合理的解答。而《字典》“以字引詞”的辭書編纂模式正可以為這種“變異”提供佐證。

附?注

[1]筆者據《莊子集釋》(郭慶藩1961)652考證,“陪阿”當為“倍阿”,疑作者訛。

[2]如果按照傳統文獻學四部分類的方法,上文提及的小學文獻也當屬此類。這里我們為了論述的需要,將二者分為兩類。

[3]“《玉篇》: 駘蕩,廣大意。又《正字通》: 春色舒放曰駘蕩。”(《康熙字典》)

參考文獻

1. 廣東、廣西、河南、湖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第一版).上海: 商務印書館,1915.

2. 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 中華書局,1961.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第八卷).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1.

4. 黃一波.日本辭書小史.辭書研究,1981(2).

5. 劉星均.“名物”的定義與名物詞的確定.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5).

6.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北京: 中華書局,1983.

7. 陸費逵等.中華大字典(第一版).北京: 中華書局,1915.

8. 舒新城.辭海(第一版).上海: 中華書局,1936.

9. 王寧.單語詞典釋義性質與訓詁釋義方式的繼承.中國語文,2004(4).

10. 王寧.論辭書的原創性及其認定原則.辭書研究,2008(1).

11. 王文濡.中華新字典(第一版).上海: 上海廣益書局,1912.

12. 徐時儀.漢語語文辭書發展史.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

13. 許慎(漢)撰,徐鉉(宋)校訂.說文解字.北京: 中華書局,1963.

14. 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語言學名詞.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1.

15. 張玉書(清),陳廷敬(清).康熙字典(檢索本).北京: 中華書局,2010.

16. 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漢語詞典(第一版).上海: 商務印書館,1937.

17. 渚橋轍次.大漢和辭典(修訂本).東京: 大修館書店,1984.

(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湛江?524088)

(責任編輯?劉?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91美女视频在线|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99伊人精品| 97成人在线视频| www.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狠狠干欧美|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欧美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人网站|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综合色在线| 亚洲精品777| 在线毛片免费|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她的性爱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99re经典视频在线|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欧美啪啪一区|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成色7777精品在线|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a|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aaa国产一级毛片|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