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子女孩次性別結構與女性再生育

2021-06-22 07:02:00楊淑彩姜全保
人口與經濟 2021年2期

楊淑彩 姜全保

摘 要:現有子女的孩次性別結構是影響女性再生育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和時期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指標對女性生育水平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女性普遍生育但終身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比例很大,基于孩次性別結構的生育行為體現了男孩偏好;城市和鎮在生育第一孩時就存在性別選擇;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女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較大,且二孩是男孩的比例顯著大于是女孩的比例;第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城市和鎮的女性大部分不再生育,而農村女性有很大比例會生育二孩,但幾乎不存在性別選擇。

采用某地區2019年的數據進行補充驗證,同樣發現:只有一個女孩的女性相比較只有一個男孩的女性生育者生第二孩的可能性要高很多,以上研究發現對當前二孩生育行為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生育水平;男孩偏好;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性別選擇

中圖分類號: C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0-4149(2021)02-0027-1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1.00.010

收稿日期:2020-03-27;修訂日期:2020-10-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口普查質量評估理論創新研究”(15ZDB136)。

作者簡介:楊淑彩,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姜全保,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

Number and Sex Composi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Next Birth:

An Analysis Based on Parity and Sex Progression Model

YANG? Shucai1, JIANG? Quanbao2

(1.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The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The number and sex composition of children a woman ha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fertility of women. This present study used the parity and sex progression model, together with the Chinas 2000 population census data to analyze Chinas fert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omen generally gave birth

but a large proportion of women only gave birth to one child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reflected the son preference through the parity and sex of children a woman had. There was a certain first-birth sex selection among women in city and town. A large proportion of women continued to give birth after having a girl, and the child born was more likely to be a boy than a girl. While most women in city or town no longer gave birth after having a boy, a larg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village continued to give birth after having a boy, who had? almost no sex selection.

This article used data from a certain region in 2019 and that women who have only one girl were much more likely to give birth than women who have only one boy. The analysis can obtain enlightment on the curreat second-child reploductive behavior.

Keywords:fertility;son preference;parity and sex progression model;sex selection

一、引言

中國的生育水平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步下降,到90年代初期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和2010年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22和1.18。考慮到出生漏報和進度效應等因素,很多研究認為2000年以來中國的實際生育水平在1.5左右[1-5]。中國政府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開始實施了單獨二孩和全面兩孩政策,然而2018年的出生人口數量1523萬比2017年的1723萬下降了200萬,2019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更是降低到1465萬。低生育水平及出生數量下降引起了廣泛關注[6-7]。

現有子女的數量是影響父母是否繼續生育的重要因素。中國生育政策限制人們只能生育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滿足不了人們在數量上的生育愿望,所以出現了即使通過外出躲避計劃生育、交罰款等各種措施也要繼續生育的情況[8-9]。這些政策外生育體現了父母對于子女數量和性別結構的追求。而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個體生育行為和生育水平下降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關注[4-5,10-13]。在過去的30多年中中國的生育意愿下降[14],當前絕大部分育齡女性實際上僅生育一個或者兩個孩子[15],這也是生育數量影響繼續生育的表現之一。

除了現有子女的數量,現有子女的性別結構也是影響父母是否生育下一個孩子的重要因素。父母會基于現有孩子的性別結構決定是否生育另一個孩子[16-17]。美國、澳大利亞、歐洲一些國家存在強烈的兒女雙全的偏好,擁有兩個相同性別孩子的父母比擁有一兒一女的父母更有可能繼續生育[17-20]。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印度等男性在傳宗接代、養老保障和生產勞動等方面有絕對優勢,因而存在強烈的男孩偏好[21-23]。在缺少胎兒性別鑒定手段的年代,只有女兒的家庭繼續生育的可能性要比有兒子的家庭高很多,父母會通過多生達到有兒子的目的,男孩偏好提高了微觀層面家庭的出生數量和宏觀層面的生育水平[4, 24-26]。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普及,夫婦通過胎兒性別鑒定和性別選擇性人工流產代替以往的多生多育來實現子女的性別偏好和性別結構,反而導致生育率下降[27-28]。尤其是隨著生育意愿的降低,過去在二孩及以上孩次才進行的性別選擇,現在在一孩就開始性別選擇了,這加劇了生育水平的下降程度[15]。

目前一些研究使用微觀數據研究子女數量和性別結構與再生育水平的關系[15,29],這些研究可以分析再生育的可能性和再生育的性別,但沒有從整體上描繪不同孩次和性別結構的生育模式。還有一些研究使用孩次遞進模型但沒有區分孩子的孩次和性別結構[30-31]。楊書章和王廣州根據已有孩子數量和性別構造了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但在結果中沒有給出生育模式[32]。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微觀數據,構建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模型,研究不同子女的孩次性別結構情況下的生育模式,試圖說明在2000年時生育水平已經很低。

二、方法

1. 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模型

菲尼(Feeney)和尼巴羅欽(Ní Bhrolchin)分別使用女性生育史資料,構造了時期孩次遞進生育率指標,并得到一些應用[1, 33-38]。拉魯(Rallu)和圖勒蒙(Toulemon)提出基于胎次別、年齡別和間隔別的總和生育率(PADTFR)[39]。上述遞進生育模型涉及孩次間隔因素,但中國缺少含有孩次間隔的女性生育史信息制約了這些模型在中國數據上的應用[40]。馬瀛通等使用當年年齡別女性生育狀況和已有子女情況資料,構建年齡別孩次遞進比,然后假設女性按照年齡別孩次遞進比進行生育構造了時期孩次遞進生育率[41],計算結果貼近實際生育過程[30-31,41],但該方法只考慮了現有孩子數量,沒有區分現有孩子的性別結構。楊書章和王廣州提出了孩次性別遞進方法,根據已有孩子數量和性別結構構造了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并提供了不同孩次性別結構下的遞進生育比[32]。

2. 本文模型

本文借鑒楊書章和王廣州的孩次性別遞進方法[32],研究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狀況下女性的再生育,具體方法如下:用i 表示女性已經生育孩子數;j表示已經生育孩子的性別結構,分為只有男孩、只有女孩和兒女雙全共三種狀態,分別用1、2和3表示。a表示女性在期末(一期為一年,因此下面稱之為年末)時的年齡,Wi,j(a)表示在年初已經生育i個孩子且性別結構為j的a歲女性人數,特別地,W0(a)表示年初沒有孩子的a歲女性人數。a歲且年初狀態為i, j的女性在當年生育的孩子數用Bki+1,j(a)表示, k為當年生育孩子的性別,取值為1、2、x,1表示男孩,2表示女孩,x 表示男孩或者女孩,特別地,Bk1(a)表示年初沒有孩子的a歲女性在當年生育了性別為k的孩子數。

(1)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

hki+1,j(a)表示i, j類女性生育第i+1孩且性別為k的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

hki+1,j(a)=Bki+1,j(a)Wi,j(a)(1)

當i=0,即年初沒有孩子時,由于此時性別結構沒有意義,故將hki+1,j(a)

用hk1(a)表示,且公式為:

hk1(a)=Bk1(a)W0(a)(2)

hki,j(a)有如下性質:

hxi,j(a)=h1i,j(a)+h2i,j(a)(3)

(2)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

Pi+1,j(a)表示經歷了i, j狀態的a歲女性生育第i+1孩的累計概率,計算公式為:

Pi+1,j(a)=1-∏am=15(1-hxi,j(m))(4)

特別地,當i=0時,Pi+1,j(a)記為P1(a),表示沒有孩子的女性到a歲生育了第一孩的累計概率。

P1(a)=1-∏am=15(1-hx1(m))(5)

(3)基于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女性分布。

基于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女性分布指的是,假設一批女性按照當年調查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那么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占該年齡所有女性的比例。當年a歲女性在年初為i,j類的人數占這一出生隊列女性總數的比例定義為Ri,j(a),特殊地,i=0時,Ri,j(a)記為R0(a)。Ri,j(a)的計算公式為:

(4)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

在公式(1)、公式(6)—(11)的基礎上,我們定義了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Fi+1,j(a),表示的是假設女性按照當年調查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那么a歲女性在15—a歲經歷i,j狀態并生育了下一孩的人數與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值。a歲女性的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為fi+1,j(a),其含義為在15—a歲經歷i,j狀態并在a歲生育下一孩的女性人數與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值:

fi+1,j(a)=Ri,j(a)hxi+1,j(a)(12)

a歲女性的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為Fi+1,j(a):

Fi+1,j(a)=

∑al=15

fi+1,j(l)(13)

當a=49時,Fi+1,j(a)為孩次性別總和遞進生育率。

若對Fi+1,j(a)的孩次i和孩次結構j進行加總,則得到累計遞進生育率TF(a):

TF(a)=∑i∑jFi+1,j(a)(14)

公式(14)表示的是假設女性按照調查當年15—a歲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那么到a歲的平均生育數量。這個平均生育數量是前面各孩次性別總和遞進生育率的總和,也是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所占比例與對應生育數量的加權平均之和,二者的數值相等。

公式(4)中指的是在15—a歲期間經歷了i,j狀態并生育下一孩的a歲女性與該出生隊列曾經歷i,j狀態女性人數的比值,而公式(13)表示的是在15—a歲期間經歷了i,j狀態并生育下一孩的a歲女性與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值,二者分母不同。特別地,當i=0時,公式(12)和(13)分別為

f1(a)=R0(A)hx1(a)(15)

F1(a)=∑al=15

fk1(l)(16)

在公式(12)和(13)的基礎上繼續考慮再生育孩子的性別,fki+1,j(a)表示按照調查當年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時,a歲女性在a歲之前經歷了i,j狀態并在a歲生育下一孩且該孩子的性別為k的人數與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值。

fki+1,j(a)=Ri,j(a)hki+1,j(a)(17)

其累計值為:

Fki+1,j(a)=∑al=15

fki+1,j(l)

(18)

公式(18)表示女性按照調查當年的15—a歲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那么到a歲女性在15—a歲經歷過i, j狀態并生育下一孩且性別為k的人數與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值。

特別地,當i=0時,公式(17)和(18)分別為:

fk1(a)=R0(a)hk1(a)(19)

Fk1(a)=∑al=15fk1(l)(20)

三、數據

中國的人口普查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最新的是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目前沒有得到2010年普查數據的微觀個體數據,而本研究需要大量的微觀個體數據從而測算遞進比,所以本文使用了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微觀個體數據。

2000年人口普查公布漏登人口2246萬,漏登率為1.81%[42]。雖然按照國際標準該漏登率是合理的[43],但也比1990年普查數據的漏登率高出很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也存在一定的出生漏報[44-45],但也有研究認為并不存在大規模的出生漏報和生育水平的低估[4,46-47]。國家統計局在1990年以后調整了普查或者調查的生育率,但是如何調整又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且國家統計局并沒有給出調整的細節[48]。盡管普查數據存在上述這些缺點,但普查數據仍然是研究中國生育問題的最好數據。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抽樣調查的微觀數據,數據中15—49歲的女性人數為328455人。調查當年共生育孩子11873人,其中一孩8139人,二孩3112人,三孩及以上622人,男孩6457人,女孩5416人,出生性別比為119.2。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文根據女性的不同年齡、已有子女的數量和性別進行了分類,而出生數量相對來說較小,因此會出現部分類別的女性人數和出生數量較少,特別是城市中已有兩個孩子或者鎮和農村中已有兩個男孩的女性人數較少,再生育數量也很小,這樣計算出來的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波動較大,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結果

1. 全國數據

(1)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

本文首先給出擁有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見圖1。到49歲時,生育第一孩的累計概率P1為0.97(圖1中的P1),基本上是普遍生育。現有一個男孩的女性生育二孩的累計概率P2,1(

在圖中用Pij表示)到49歲時為0.39,而現有一個女孩的女性生育二孩的累計概率P2,2到49歲時為0.61,高于P2,1,說明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比只有一個男孩的家庭再生育的可能性要大,反映了中國的男孩偏好。

已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再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最小。其中,已有兩個女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P3,2最高。由此可看出當一個家庭只有女孩時,生育下一孩的可能性要非常高。已有兩個男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P3,1最小,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P3,3居中。到49歲時,已有兩個男孩P3,1、已有兩個女孩P3,2和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P3,3分別為0.16、0.52和0.29。

(2)基于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女性分布。

如果女性按照觀測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生育,那么在各年齡擁有不同孩子的數量和性別的女性人數占該出生隊列所有女性人數的比例為Ri,j(在圖中用Rij來表示,見圖2)。沒有子女的比例R0在20歲之后迅速下降,到35歲下降到5%以下,到49歲時只有2.64%,說明按照2000年的調查數據,中國的女性還是普遍生育。

只生育過一個男孩的女性所占比例R1,1在29歲之后上升很快。在32歲的時候達到峰值39.93%,其后出現稍微下降,到49歲時只下降了1個百分點,說明生育了一個男孩的女性絕大部分不再生育。而只生育過一個女孩的比例R1,2在29歲達到峰值32.58%之后出現下降,說明生育一個女孩的女性會再生育,到49歲時占比為24.51%,比29歲時的比例下降了8個百分點。

由于有了第一個男孩之后才能有第二個男孩,可以看出,生育了兩個男孩的比例R2,1隨著R1,1的增大而非常緩慢地增大,R2,1從32歲到49歲僅增加了1個百分點,這說明有了一個男孩之后再生育男孩的女性比較少。

同樣,生育了兩個女孩的比例R2,2,隨著R1,2的增大而緩慢地增大,說明有了一個女孩之后再生育女孩的女性非常少。R1,2在29歲達到峰值32.58%之后,到49歲下降了8個百分點,而R2,2從29歲的2.32%到49歲增加了4個百分點。

綜上可以看出,如果按照觀測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進行生育,那么最終只生育一個男孩的女性所占比例約為40%,說明很多女性在生育了一個男孩之后就停止了生育。生育兩個男孩的比例不到6%。農村高額的婚姻花費和男性成婚困難動搖了中國農民“傳宗接代”的觀念,傳統的生育觀念開始發生改變[49]。

(3)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

第一孩累計遞進生育率、第一孩是男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第一孩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分別用F1、F11和F21表示(見圖3,在圖中分別用F1,F1_1,F1_2表示),到49歲時F1、F11和F21分別為0.9736、0.5017和0.4719,性別比為106.31(以每100個女性對應的男孩數表示),處于正常水平。

到49歲時,現有一個男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2,1(在圖中,Fi,j用Fij表示,Fki,j 用Fij_k表示)為0.1138,生育的下一孩是男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為0.0591,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為0.0548,性別比為107.90,略微高于正常的出生性別比。

現有一個女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到49歲為0.2268,基本上是現有一個男孩生育下一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的兩倍。在F2,2中,現有一個女孩生育下一孩是男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12,2(0.1478)大約是現有一個女孩生育下一孩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22,2的兩倍(0.0790)。可以發現,由于性別選擇,實際生育過程中,第一孩是女孩的女性再生育時,實際生男孩的比例是生女孩的兩倍。

現有兩個男孩、兩個女孩、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見圖4中的F3,1、F3,2和F3,3。到49歲時,F3,1、F3,2和F3,3分別為3.75‰、14.17‰和12.61‰,說明生育了兩個孩子之后繼續生育的家庭很少,這三個值有較大差異,F3,2最大,是F3,1的4倍,F3,3居中。已有兩個女孩再生育時是男孩和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分別為11.04‰和3.14‰,即生育男孩的比例是女孩的3.5倍,說明有較大比例的現有兩個女孩的女性再生育時會選擇流產女胎;生育過兩個男孩再生育時是男孩和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分別為1.46‰和2.28‰。生育過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再生育時是男孩和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差異很小。

2. 鎮鄉差異

為了分析城市、鎮和農村在生育水平上的差異,本文計算了城市、鎮和農村的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基于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女性分布以及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

(1)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

在計算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時,由于部分年齡某一狀態的女性數量較少,影響了一些年齡的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計算,使得計算結果脫離了實際情況,特別是城市地區,本文僅對圖5城市中P2,2的一個異常值進行了處理。

到49歲時城市、鎮和農村生育第一孩的累計概率P1,0分別為0.9530、0.9798和0.9836,說明城市、鎮和農村女性是普遍生育的,終身未育比例城市最高,鎮次之,農村最低;已有一孩(男孩或女孩)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農村最高,鎮次之,城市最低(見圖5、圖6、圖7),說明在曾經生育過一個孩子的女性中,再繼續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是農村高于鎮,城市最低。已有一個女孩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要高于已有一個男孩的女性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反映了一定的男孩偏好;不管是在城市、鎮和農村,已經有兩個男孩的家庭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最小,而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家庭生育下一孩的累計概率居中,有兩個女孩的家庭生育下一個孩子的累計概率最高。

(2)基于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比的女性分布。

城市、鎮和農村中擁有不同孩次性別結構的女性分布見圖8和圖9。比較城市、鎮和農村尚未生育的比例R0可以看出,到某一年齡,還沒有生育的比例農村最低,鎮次之,城市最高;而到某一尚未生育比例的年齡,農村最小,鎮次之,城市最大,說明農村生育早于鎮,城市最晚。到49歲終身沒有生育的比例,農村最低,鎮次之,城市最高但也只有4.70%,說明城市、鎮和農村的女性是普遍生育的。

比較城市、鎮和農村的R1,1和R1,2可以看出,城市、鎮和農村最終只生育一個男孩的女性占該出生隊列的比例分別為46.47%、44.10%和32.96%;城市、鎮和農村最終只生育一個女孩的女性占該出生隊列的比例分別為37.28%、30.48%和14.90%。最終只生育一孩的女性比例,城市最高,超過80%,鎮約為75%,這與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要求鎮戶口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相符。農村最終只生育一孩的比例低于50%,32.96%的農村女性生育了一個男孩之后不再生育。

比較城市的R1,1和R1,2還可以看出,城市中只生育一個男孩和只生育一個女孩的比例,到最高值之后保持穩定;但最終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性別比為124.66(46.47%除以37.28%)。出現這種高性別比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生育一個女孩的女性繼續生育下一個孩子,另外一個是在生育第一孩時就存在一定的性別選擇從而使得性別比升高,對照圖10和11可以看出,這兩種原因都促使城市第一孩出生性別比超出正常水平。

鎮的R1,1和R1,2顯示,鎮只生育1個男孩的比例達到最高值后保持穩定,而只有一個女孩的女性比例在31歲時達到最高值后出現下降,而在圖9中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女性比例上升,而有兩個男孩的比例和有兩個女孩的比例上升幅度很小。這說明在鎮中有一個男孩的女性大部分沒有繼續生育,而有一個女孩的女性中很大一部分繼續生育了并且生育的是男孩。在農村中,只有一個男孩的女性比例和只有一個女孩的女性比例在達到最高值后都出現了下降。農村中無論第一孩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較高比例的人繼續生育,如果第一孩是女孩繼續生育的可能性更大。

(3)孩次性別累計遞進生育率。

比較城市、鎮和農村女性一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1(見圖10),可以看出農村生育早于鎮,城市最晚。到49歲時,城市、鎮和農村女性的一孩累計遞進生育率分別為0.9530、0.9798和0.9836,表明城市、鎮和農村的女性普遍生育。到49歲時,城市、鎮和農村女性的一孩是男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與一孩是女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的比值分別為112.14、110.46和103.26(見圖11),說明城市和鎮在生育第一孩時就存在著性別選擇現象,而農村在生育第一孩時幾乎不存在性別選擇現象。2000年普查數據顯示城市、鎮和農村一孩的出生性別比分別為108.88、110.36和105.56[50],也證實了這一點。

就二孩來說,不管是現有一個男孩生育二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2,1,還是現有一個女孩生育二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F2,2,都是農村高于鎮,城市最低(見圖10)。不管是在城市、鎮還是農村,F2,2的水平都遠高于F2,1的水平,說明第一個是女孩的女性再生育的可能性遠高于第一個是男孩的女性。而且,F12,1與F22,1差別不大,而F12,2比F22,2大很多(見圖12),說明第一個孩子是男孩的女性再生育時基本不存在性別選擇,而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女性再生育時存在明顯的性別選擇。

城市和鎮三孩累計遞進生育率分別小于0.004和0.02(見圖10),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鎮和農村中,現有兩個女孩生育三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要高于現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生育三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現有兩個男孩生育三孩的累計遞進生育率最低,說明生育過兩個孩子之后是否繼續生育與已有孩子的性別結構非常相關。鎮和農村的三孩累計遞進生育率表明(見圖13),兒女雙全的女性再生育時幾乎不存在性別選擇,生育過兩個女孩的女性再生育時存在明顯的性別選擇,而生育了兩個男孩的女性再生育時可能存在流產男嬰而傾向于生育女孩的現象。

3. 累計遞進生育率

全國、城市、鎮和農村人口到某一年齡時的累計遞進生育率,也就是平均生育的孩子數見圖14。就全國女性來說,有2.64%的女性終身未育,有63.30%的女性終身只生育了一個孩子,有31.01%終身生育了兩個孩子,還有3.05%的女性生育了3個孩子,女性終身生育水平為1.34個孩子。

城市、鎮和農村分別有4.70%、2.02%和1.64%的女性終身未育,分別有83.75%、74.58%和47.86%的女性終身只生育了一個孩子,分別有11.18%、21.87%和45.36%終身生育了兩個孩子,分別有0.37%、1.53%和5.14%生育了三個及以上的孩子。女性的終身生育水平分別為1.07、1.23和1.54個孩子。

4. 對近期二孩生育行為的啟示

本文使用某地區全員人口數據庫中2019年無生育、生育一男孩、生育一女孩和生育兩孩及以上的年齡別女性人數,結合本文中2000年的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計算了各年齡組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二孩的女性占該出生隊列終身生育過一孩的女性的比例。以x歲且第一孩是女孩的女性為例,首先,假設一孩出生性別比正常,得出x歲女性中第一孩為女孩的人數,結合本文的2000年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得到x歲女性終身生育過第一孩且為女孩的人數W1;其次,根據x歲女性人數和本文中2000年的年齡別孩次性別遞進生育率f1,2(x),得到x歲以后,在第一孩是女孩的女性中繼續生育了第二孩的人數W2;最后,由W2除以W1得到2019年為x歲的出生隊列終身生育過第一孩且是女孩的女性中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第二孩的女性比例。

如表1所示,2019年15—19歲且在一生中生育過第一孩的女性中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二孩的比例為33.66%,而2019年20—24歲且在一生中生育過第一孩的女性中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二孩的比例為30.79%,生育二孩的比例很低。而分性別來看,2019年15—19歲且在一生中生育的第一孩為男孩的女性中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二孩的比例為21.81%,2019年15—19歲且在一生中生育的第一孩為女孩的女性中在2019年以后生育了二孩的比例為46.27%。其他年齡組以此類推。可以看出,第一孩是女孩的女性生育第二孩的可能性大大高于第一孩是男孩的女性。

五、結論與討論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微觀數據和孩次性別遞進生育指標,分析了全國、城市、鎮和農村的生育情況,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首先,不管是城市、鎮還是農村,女性基本是普遍生育,但生育水平較低,在生育水平和生育時間上存在城鄉差異。城市、鎮和農村終身曾經生育過的比例超過95%,終生不育比例農村最低,鎮次之,城市最高但也低于5%的水平。從生育水平看,農村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比例為47.86%,鎮約為75%,城市最高超過80%,農村女性終身生育水平為1.54個孩子,鎮女性為1.23個孩子,城市女性為1.07個孩子。從生育時間來看,生育第一孩的年齡農村最小,鎮次之,城市最高。隨著女性接受更多教育、追求事業發展、采取策略應對房價高漲、面臨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未來女性會繼續推遲生育,生育水平會進一步降低[7]。

其次,孩次性別結構是影響女性再生育的重要因素。第一,終身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比例很大。說明一孩觀念已經固化在人們的生育觀念和行為中[5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部分人的生育意愿是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而實際上也只生育一個或者兩個[15]。第二,城市生育二孩的比例較低,鎮次之,農村較高。這符合國家的政策即鎮執行的是一孩政策,而大部分農村執行的是一孩半政策[52-53]。但同時也反映了城鄉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生育觀念、男孩偏好、社會保障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差異。第三,不管是城市、鎮還是農村,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家庭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是為什么雖然城市、鎮和農村的一孩性別比只是略微高于正常水平或者即便正常,但是最終的只有一個男孩和只有一個女孩家庭的比卻遠遠高于1比1。這反映了不管是城市、鎮還是農村,都存在一定的男孩偏好,也反映了中國家庭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追求男女雙全這樣一個家庭模式。第四,在農村,即使第一個孩子是男孩也會有很大的比例生育第二個孩子。反映了農村還是希望生育兩個孩子,而且也表現在農村女性的生育行為上。第五,不管是在城市、鎮還是農村,生育三孩的比例很小。這反映了在生育政策約束下的生育數量限制,和社會經濟發展下的人們自發的生育水平下降。第六,不管是在城市、鎮和農村,已經有兩個男孩的家庭生育下一個孩子的可能性最小,而一男一女家庭生育下一個孩子的可能性居中,有兩個女兒的家庭生育下一個孩子的可能性最高。

[6]姜全保, 楊淑彩, 李樹茁. 中國出生人口數量變化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 2018(1): 60-71.

[7]JIANG Q, YANG S, LI S, FELDMAN M W. The decline in Chinas fertility level: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2019, 51(6): 785-798.

[8]WHITE T. Chinas longest campaign: birth plann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1949-2005[M].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5-118, 125-133.

[9]GREENHALGH S. Just one child: science and policy in Dengs China[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267-268.

[10]ZHENG Z, CAI Y, WANG F, GU B. Below-replacement fertility and childbearing inten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J].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2009, 5(3): 329-347.

[11]CAI Y. Chinas below-replacement fertility: government policy 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0, 36(3): 419-440.

[12]CHEN J, RETHERFORD R D, CHOE M K, LI X, CUI H. Effects of population policy and economic reform on the trend in ferti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1975-2005[J]. Population Studies, 2010, 64(1): 43-60.

[13]ZHAO Z, ZHANG G.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ve been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fertility changes since the mid-1990s[J]. Demography, 2018, 55(2): 733-742.

[14]侯佳偉, 黃四林, 辛自強, 孫鈴, 張紅川, 竇東徽. 中國人口生育意愿變遷: 1980—2011 [J]. 中國社會科學, 2014(4): 78-97.

[15]JIANG Q, LI Y, SNCHEZ BARRICARTE J J. Fertility intention, son preference and second childbirth: survey findings from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6, 125(3): 935-953.

[16]PARK C B. Preference for sons, family size, and sex ratio: an empirical study in Korea[J]. Demography, 1983, 20(3): 333-352.

[17]POLLARD M S, MORGAN S P. Emerging parental gender indifference? sex composi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third birth[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2, 67(4): 600-613.

[18]MILLS M, BEGALL K. Preferences for the sex-composition of children in Europe: a multilevel examination of its effect on progression to a third child[J]. Population Studies, 2010, 64(1): 77-95.

[19]TEACHMAN J D, SCHOLLAERT P T. Gender of children and birth timing[J]. Demography, 1989, 26(3): 411-423.

[20]TIAN F F, MORGAN S P. Gender composi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third birth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5, 77(5): 1157-1165.

[21]FELDMAN M W, TULJAPURKAR S, LI S, JIN X, LI N. Son preference, marriage,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in rural China[C]. Allocating Public and Private Resources across Generations. Dordrecht: Springer, 2007.

[22]ZHAO Z. Deliberate birth control under a high-fertility regime: reproductive behavior in China before 1970[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97, 23(4): 729-767.

[23]高凌, 郝虹生.育齡婦女對子女的性別偏好及其對生育的影響[M]// 蔣正華. 1992年中國生育率抽

調查論文集. 北京: 中國人口出版社, 1993: 161-198.

[24]PARK C B, CHO N H. Consequences of son preference in a low-fertility society: imbalance of the sex ratio at birth in Korea[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95, 21(1): 59-84.

[25]陳衛, 靳永愛. 中國婦女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 人口學刊, 2011(2): 3-13.

[26]MORGAN S P. Is low fertility a twenty-first-century demographic crisis[J]. Demography, 2003, 40(4): 589-603.

[27]宋健, 陶椰. 性別偏好如何影響家庭生育數量?——來自中國城市家庭的實證研究[J]. 人口學刊, 2012(5): 3-11.

[28]郭志剛.中國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 人口研究, 2008(4): 1-12.

[29]LI Y, JIANG Q, BASTEN S, LI S. Effect of sex composition of children on the gender of next birth in the context of low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17, 1(1): 83-97.

[30]郭志剛.關于生育政策調整的人口模擬方法探討[J]. 中國人口科學, 2004(2): 2-12.

[31]王廣州.中國育齡婦女遞進生育模式研究[J]. 中國人口科學, 2004(6): 8-13.

[32]楊書章, 王廣州. 孩次性別遞進人口發展模型及孩次性別遞進指標體系[J]. 中國人口科學, 2006(2): 36-47.

[33]FEENEY G. Population dynamics based on birth intervals and parity progression[J]. Population Studies, 1983, 37(1): 75-89.

[34]FEENEY G. Parity progression projection[C]. East-West Center, East-West Population Institute, 1985.

[35]FEENEY G, YU J. Period parity progression measures of fertility in China[J]. Population Studies, 1987, 41(1): 77-102.

[36]N BHROLCHIN M. Period parity progression ratios and birth intervals in England and Wales, 1941-1971: a synthetic life table analysis[J]. Population Studies, 1987, 41(1): 103-125.

[37]MCDONALD P, HOSSEINI-CHAVOSHI M, ABBASI-SHAVAZI M J, RASHIDIAN A. An assessment of recent Iranian fertility trends using parity progression ratios[J]. Demographic Research, 2015, 32(58): 1581-1602.

[38]QIN M, FALKINGHAM J, PADMADAS S S. Unpacking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in China: analysis of parity progression ratios from retrospective birth history data, 1971-2005[J].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2018, 50(6): 800-822.

[39]RALLU J L, TOULEMON L. Period fertility meas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ind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France, 1946-89[J]. Population: An English Selection, 1994, 6: 59-93.

[40]張翠玲, 劉鴻雁, 王英安. 生育間隔政策對我國二孩生育時機及生育水平的影響分析[J]. 人口與發展, 2019(4): 11-22.

[41]馬瀛通, 王彥祖, 楊書章. 遞進人口發展模型的提出與總和遞進指標體系的確立[J]. 人口與經濟, 1986(2): 40-43.

[42]崔紅艷, 張衛民. 對 2000 年人口普查人口總數的初步評價[J]. 人口研究, 2002(4): 23-27.

[43]WALFISH D. National count reveals major societal changes[J]. Science, 2001, 292(5523): 1823-1823.

[44]MERLI M G, RAFTERY A E. Are births underreported in rural China? manipulation of statistical records in response to Chinas population policies[J]. Demography, 2000, 37(1): 109-126.

[45]ATTAN I. Chinese fertility on the eve of the 21st century: fact and uncertainty[J]. Population: An English Selection, 2001, 13(2): 71-100.

[46]張廣宇, 原新. 對1990年代出生漏報和生育水平估計問題的思考[J]. 人口研究, 2004(2): 29-36.

[47]郭志剛. 中國的低生育水平及相關人口研究問題[J]. 學海, 2010(1): 5-25.

[48]GOODKIND D. Child underreporting, fertility, and sex ratio imbalance in China[J]. Demography, 2011, 48(1): 291-361.

[49]栗志強. 農村南方婚姻支付:性別比失衡背景下的農民婚姻策略——對豫北H鎮的田野考察[D]. 上海:上海大學, 2012:120-121.

[50]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 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2: 1684; 1787; 1690.

[51]NIE Y, WYMAN R J. The one-child policy in Shanghai: acceptance and internalization[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5, 31(2): 313-336.

[52]郭志剛, 張二力, 顧寶昌, 王豐. 從政策生育率看中國生育政策的多樣性[J]. 人口研究, 2003(5): 1-10.

[53]GU B, WANG F, GUO Z, ZHANG E. Chinas local and national fertility policies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7, 33(1): 129-148.

[54]LI N, FELDMAN M W, LI S.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a demographic study of sex ratio at birth in Chinas future[J].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2000, 58(2): 161-172.

[55]SHORT S E, ZHAI F, XU S, YANG M.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the care of children: an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J]. Social Forces, 2001, 79(3): 913-943.

[56]JIANG Q, ZHANG Y, SNCHEZ-BARRICARTE J J. Marriage expenses in rural China[J]. The China Review, 2015, 15(1): 207-236.

[57]郭志剛. 中國低生育進程的主要特征——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的啟示[J]. 中國人口科學, 2018(4): 2-14.

[58]姜全保, 楊淑彩. 低生育水平與人口發展[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 72.

[59]GUO Z, WU Z, SCHIMMELE C M, LI S.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Chinas fertility[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12, 31(3): 417-434.

[60]宋健, 張婧文. 孩次、生育時間與生育水平——基于中日韓平均生育年齡變動與差異的機制研究[J]. 人口研究, 2017(3): 3-14.

[責任編輯 方 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中文网|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99视频在线看|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天天摸夜夜操|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DVD|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日韩色图区|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91久久夜色精品|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91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性色一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色站|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就去色综合|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性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区一区| 日韩毛片免费|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欧美色综合久久|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